張秀蘭(越調錶演藝術家)

張秀蘭(越調錶演藝術家)

張秀蘭(1936.6—2004.6)著名越調錶演藝術家,現代越調戲曲奠基人之一。祖籍長垣,幼年因家境貧寒,被賣於梨園戲班,由張氏班主和著名越調演員楊桂芝(藝名“二寶貝”)夫妻收為義女,後拜其大姑—— 一代越調宗師張秀卿(藝名“大寶貝”)為師,專攻武生行當,六歲掛牌登台,號稱“六歲紅”,為越調張派正宗傳人,四八年解放後,被收編為淮陽專區民友劇團(省越調劇團前身)。申鳳梅大師六十年代調入該團後,二人同台配戲數十載,六三年中央新聞電影製片廠曾予拍片介紹。六四年應邀進京赴中南海演出,受到周恩來總理的接見和稱讚。她塑造了周瑜趙雲李天寶文武生形象,京劇名家袁世海先生特為之在《北京晚報》撰文推介。十年浩劫中下放煙廠工作。八○年回團參與電影《收姜維》拍攝,飾演老趙雲。退休後嘔心瀝血整理、挖掘越調傳統劇目,培育越調新秀。她為人處世剛正不阿,忠厚善良,對內倍施慈母之愛,對外廣增友善恩澤,德藝雙馨,有口皆碑。她高尚的品德、精湛的演藝永垂不朽!(選自河南省越調劇團悼文,二○○四年六月四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秀蘭
  • 出生日期:1936.6
  • 逝世日期:2004.6
  • 職業:越調錶演藝術家
作品,與周總理的記憶,為人處世,

作品

 京劇藝術大師袁世海1963年在《光明日報》〈漫話越調收姜維〉一文中記載道:“河南越調在三十年前,才有女演員登台演戲,最早成名的是張秀卿楊桂芝(已故)。她們是姑嫂關係,藝名大寶貝、二寶貝。拿手好戲有《收姜維》、《哭四門》、《抱琵琶》等”。這“二寶貝”就是張秀蘭的養母,於是,張秀蘭也就成了一代越調宗師張秀卿的門內弟子。
越調錶演藝術家武生張秀蘭越調錶演藝術家武生張秀蘭
原來,災荒之年,張秀蘭六歲隨其父母逃荒途中,被賣到戲班,由張氏班主和著名越調演員楊桂芝(藝名“二寶貝”)夫妻收為義女,並隨了大姑張秀卿的姓氏排序,起名秀蘭。跟隨戲班,輾轉河南.在舊社會,她受盡了顛沛流離之苦,飽嘗了人間冷暖之虞。她專攻武生行當,從小就認定“戲比天大,戲比命大”的信念,刻苦學戲,為越調張派正宗傳人。練功中,一條腿被傷,但是誰能想像,她硬是拖著那條殘腿,走出自己的藝術人生…….她六歲掛牌登台,號稱“六歲紅”,跟著當時的越調泰斗、號稱“蓋河南”的張秀卿一道,成了戲班的頂樑柱。四八年解放後,該戲班被收編為淮陽專區民友劇團(省越調劇團前身),申鳳梅大師六十年代調入該團後,張秀蘭與其同台配戲數十載,親如姊妹。六三年中央新聞電影製片廠拍的專題片中,始終與申鳳梅在一起的就是張秀蘭。六三年前後, 應邀隨團六次進京赴中南海演出,她塑造的周瑜趙雲、李天保等一系列文武小生形象在京城引起很大反響,京劇名家袁世海先生特為她在《北京晚報》撰文推介,稱之為“不可多得的戲劇界女武生”。

與周總理的記憶

1964年4月9日,敬愛的周恩來總理饒有興趣地觀看了《過街樓》和《收姜維》。張秀蘭當時在兩個戲中分別飾演文生張才和武生老趙雲,她精湛的技藝,給周總理留下很深的印象,當帷幕剛剛落下,周恩來董必武彭真李先念譚震林楊尚昆等中央領導走上舞台與演員一一握手,周總理專門走到張秀蘭身邊,親切問道:“你有多少藝齡了”?她一激動脫口而出:“二、三十年了”。其實當時她才二十多歲。總理驚訝地說:“你今年多大年齡?” 申鳳梅在傍邊替她答道:她演戲有十多年啦。周總理滿意的點點頭,接著讚揚道:“ 好啊!同志們,希望大家多排好戲,為無產階級政治服務,為廣大的工農兵服務。祝大家演出成功! ” 總理在和大家合影時專門把母親拉在身邊合影留念。欲走時,再次和張秀蘭及其他演職員握手道別,面對中央領導的關懷,她激動得熱淚盈眶。2002年京劇藝術大師袁世海逝世前到河南電視台“梨園春”欄目最後做客時,還向參加演出的越調劇團的演員們頻頻詢問張秀蘭的情況。

為人處世

而後,十年浩劫中她下放煙廠工作。1980年初,在珠江電影製片廠為越調劇團拍攝電影《收姜維》的前夕,申鳳梅專程把她請回來參加拍攝,繼續與其配戲,飾演老趙雲。由於多年的操勞,使她患上了多種疾病,回團不久就退休了,但她仍把越調戲劇作為自己的生命依託,嘔心瀝血整理、挖掘越調傳統劇目,培育越調新秀。她常說:“戲就是命,戲為人而立,人為戲而活。”她把自己的演出經驗和技巧毫無保留的貢獻給劇團和後人。她從藝一生,肚子裡儘是戲,為搶救越調藝術遺產,她主動為藝術部門提供幫助,買錄音帶把原來的老唱段和失傳的傳統戲曲錄製下來,讓我們作資料保存. 誰向她詢問,她就主動提供.著名越調戲劇編導閔彬就根據她提供的唱詞對李天保娶親、白奶奶醉酒等戲劇進行了加工修訂,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近年來,在她的輔導下,孫女瑩瑩憑著越調戲曲先後獲得了河南電視台“梨園春總擂主獎”、“中國戲曲小梅花獎”和首屆中華姓氏文化節“最佳才藝獎”等。為越調藝術爭得了榮譽。
張秀蘭為人處世剛正不阿,忠厚善良,對內倍施慈母之愛,對外廣增友善恩澤,扶危濟困當仁不讓。在家與子女、兒媳沒有紅過一次臉,她退休後義務向市民傳授太極劍法、拳術,不收受任何好處。別人有難總是傾心相助,多次主動接濟困難老藝人,遇到損害民眾利益的不平事,總愛挺身而出,抱打不平。眾人稱頌,有口皆碑。省越調劇團副團長董建功談到張秀蘭時曾感慨的說:“張老師一輩子認認真真演戲,正正派派做人,忠厚耿直,無私無畏,不俗不媚,崢崢傲骨,在文藝界真是難能可貴!”她病重住院期間,全團老少,紛紛前往探視,曾得其恩澤、教誨的忠男、義女們主動尋醫買藥,伺奉床前. 逝世後舉團悲痛,隆重弔唁;、親朋好友爭向護靈守孝,情溢於表;有感於張秀蘭的威望,區民政局福壽園的職工們主動把園內最顯著的位置——臨山傍水的第一排第一號墓地,留給了張秀蘭,並免費為她刻鑄了碑文。河南省越調劇團當年在悼文中,給了她很高的評價,稱之為德藝雙馨的傑出越調表演藝術家、為越調藝術的發展做出了重大的貢獻。越調表演藝術家張秀蘭與世長辭! 時過一年,又值六月天.追憶往昔倍感惜憐.特寫小詩遙祭英靈,以表思念!
越 調 藝 苑 蘭 花 秀,
杜 鵑 啼 血 六 月 天.
藝 德 人 品 垂 青 史,
煌 煌 藝 星 曜 百 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