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理(清代馬來西亞華人先驅者)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1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張理,男,清代馬來西亞華人先驅者,廣東大埔人,與丘兆進和馬福春被“三伯公”神,並被尊奉為華僑的開闢者、馬來亞的華人先驅者,清嘉慶四年(1799年),永定華僑胡靖倡議華人為他們建廟供奉神位。

基本介紹

  • 本名:張理
  • 所處時代:清朝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廣東大埔
十八世紀中葉以後,東南亞的客家移民以馬來亞檳榔嶼被尊為“三伯公”神的張理、丘兆進和馬福春最為著名。這是客家人在東南亞開發史上,占據最重要地位的三位客家人。據史料記載,遠在1786年7月11日英人萊特開闢檳榔嶼前,島上已有58人居住,其中張理、丘兆進和馬福春三位客家人已經到檳榔嶼了。有位叫書蟲的英國人(Bookworm)寫道:“當占據之初,除少數華人外,人跡罕至”。譯者顧因明(曾任馬來亞鐘靈中學校長)在序文中補充說:“萊特初抵檳島,居民58人”。
當時大埔人張理偕同邑人丘兆進及永定人馬福春已經南渡來到荒涼的檳榔嶼,三人義結金蘭,在島上餐風露宿、披星戴月、共同開發檳榔嶼,是他們艱苦卓絕、義無反顧的共同勞奮鬥,奠定了檳城發展繁榮的基礎。曾任馬來亞華民事務官的巴素(Victor Purcell)博士這樣說:“一位姓邱的客家鐵匠、一位姓張的教書先生及一位姓馬的燒炭人,他們都被尊奉為華僑的開闢者。”這三位客家人,被華裔學者所尊稱的最早到來馬來亞的華人先驅者。1794年,萊特逝世前談到檳榔嶼的最後一份報告指出:華人成為我們最寶貴的一環,有男女及兒童約3千人。浮羅山背成客家話小區。
後來,張理病重在石岩坐化。不久,丘兆進和馬福春二人也相繼逝世。客屬華僑對他們非常崇敬,都不敢直呼其名,而尊稱他們為“大伯公”。清嘉慶四年(1799年),永定華僑胡靖倡議,在大榕樹下為“大伯公”建廟,供奉張理、丘兆進和馬福春神位。一方面感激“大伯公”對檳榔嶼客屬鄉親扶持之恩,另一方面也希望他們在天之靈的保佑。這是最早文字記載開發馬來亞的三位客家人,他們比英國人萊特到檳榔嶼還早40年!向印尼、馬來亞和新加坡遷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