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玘
- 國籍:中國(趙宋)
- 民族:漢
- 出生地:河南澠池
- 主要成就:抗金報國
人物生平,捐家資募兵 白浪口禦敵,九戰九捷 勇冠三軍,嚴懲叛賊 收復洛陽,隨岳飛抗金 收復京西六州,海州解圍 千古英烈,後世評價,《宋史》記載,
人物生平
捐家資募兵 白浪口禦敵
北宋靖康二年(1127)初,金人攻陷宋都汴梁(今河南開封),擄走徽、欽二帝,北宋滅亡。是年五月,康王趙構在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即帝位,是為高宗,改元建炎,國都後遷行在臨安(今浙江杭州)。史稱南宋。
南宋初年,金人連年南侵。建炎元年(1127年)十月,金人分三路南下進攻今山東、河南、陝西。建炎二年(1128)十月,金兵又強渡黃河;建炎四年(1130年),金立已歸聒的原宋濟南府(今山東濟南)知府劉豫為傀儡皇帝,國號“齊”,初都大名(今北京),後都開封。金、齊經常聯台攻宋。
金髮動的旨在掠奪漢族人口和財物的侵略戰爭,遭到廣大南宋人民和愛國將士的英勇抵抗。中原人民的抗金鬥爭更是如火如荼,風起雲湧。生逢其時的張玘,便是一個堅貞抗金的一代名將。
澠池,地處黃河南岸,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澠池陽壺村,北依黃河,河水在村前數十米崖下奔流東去。南有桓王、岱媚等山,群山巍巍,鑄就張玘威猛堅強的性格;黃河滔滔,賦予張玘機敏睿智的頭腦。張玘熟讀兵書,武藝超群,“膽略出眾”,“慨然有澄清之志”(清、乾隆十一年《澠池縣志·人物傳·英烈》)。在建炎間(1127一1130),金兵南侵的多事之秋,他毅然以國家民族大義為重,變賣家產,招募義兵數千,跟隨宋京西北路安撫制置使翟興抗擊金兵。當時,金兵從澠池城西北45華里的黃河白浪渡口長驅渡河。張玘憑藉白浪天險率眾阻擊,把金兵渡河者打得落花流水,金兵死亡數以萬計。古澠池關所在的扣門山北的這場白浪之戰,把金兵趕回黃河北岸,保衛了黃河南岸地區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張玘以戰功被補授武翼大夫。
九戰九捷 勇冠三軍
白浪戰後,張玘帶領義軍加入了來制置使、前軍統制董先的部隊。張玘“每戰,冒矢石為諸軍先”(《宋史·忠義·張先傳》,下同,不再注)。宋紹興元年(1131),全國大將高瓊率兵攻取商州(今陝西商縣)。宋高宗命董先率眾禦敵。張玘奉命率騎兵出擊。他一馬當先,猛衝敵陣,所率騎兵追隨不及,在四皓廟(今陝西省商縣東)被數百騎金兵包圍。面對強敵,張玘“嗔目大呼,挺刃突擊,金兵披靡,莫敢向”。一天“九戰九捷”,大獲全勝。張玘一直追擊金兵至試劍關(今陝西境內),金兵爭相逃進關門,自相踐踏,“死者數百人”。
嚴懲叛賊 收復洛陽
紹興二年(1132)春,張玘隨同董先領兵從陝西藍田渡過渭水,計畫攻取長安。這時,偽齊經略使李愕駐兵渭河北岸,與金將折合孛堇相呼應,聲勢很大。張玘將兵力部署在華嚴川一帶。宋軍將士鬥志昂揚,同數倍之敵惡戰於興平、鹹陽、渭河、石鱉谷(皆今陝西西安附近地名)等地。那時,受金冊封的“齊帝”劉豫,已占據京師(今河南開封),斷絕了董先軍隊的糧道,宋軍給養困難,董先為保存實力,遂假意投降劉豫,將兵權皙交張玘執掌,並請張玘看護他的家眷。劉豫就派人去接董先家屬,又派遣使者推宮祁宗儒等勸告張玘投降,並許封張玘為“商虢路兵馬都監、同統制軍馬”(董先事先派人對張玘說,不要送其妻來齊,並表示自己有機會必定歸來)。張玘絲毫不為高官厚祿所誘,將祁宗儒囚禁看管。當時,代理虢州(今河南靈寶市一帶)事務的宋將王倚,決意降齊,張玘很是憤恨。恰好,商州偏將董震來找王倚議事,王倚自以為良機天賜:“震與我一向友善,今帶兵來,天助我也”!他和董震商量,欲加害張玘。董震假裝同意,暗地派人向張玘透露了王倚的詭計。第二天,當王倚來到張玘駐地議事時,張玘義正詞嚴,怒斥王倚,一聲令下,將王倚拿下,和偽棄使者祁宗儒等一同斬首,除掉了這些賣國的漢奸。
劉豫聞訊,命占據洛陽的河南安撫孟邦雄、總管樊彥直,聯合金人,統兵十萬直抵長水縣(今河南洛寧縣西),準備進擊張玘。張玘己周密部署兵力:派大將陳俊帶兵五千守白馬山(今洛陽市東北、亦名白司馬坂),謝皋帶兵五千守船板山(今崤山主峰全寶山。在河南洛寧縣西南),梁進帶兵五千守錦屏山(今河南宜陽縣城南),把精銳部隊統統埋伏起來。敵兵不知虛實,長驅直入,中了埋伏。張玘率主力部隊在長水東關正面迎擊,三路伏兵一齊回響,敵兵大敗,潰不成軍。張玘親率三千精兵乘勝追擊,一日夜賓士三百餘里,黎明攻進洛陽,孟邦雄束手就擒,樊彥直狼狽逃竄,齊、金十分聯軍土崩瓦解。張玘因功晉升為霸州(今河北霸縣)防禦使。
隨岳飛抗金 收復京西六州
紹興三年(1133)春,董先尋機從齊返回,張玘立即奉還了暫代的兵權,退就原職。這一行為,受到廣大軍民的讚頌和欽敬。那時,來京西路安撫制置使翟興巳死,其子翟瓊承襲父職。翟瓊將張玘抗金事跡上報朝廷,宋高宗實封張玘為武翼大夫、果州團練使、河南府孟、汝、唐州馬步軍副總管。之後,張玘又在唐州(今河南唐河縣)、鄧州(今河南鄧州市)一帶,同金將閻銳等展開激戰。每戰,張玘總是率先攻城拔寨,英勇無比。唐、鄧之戰,殺獲敵兵千餘。不久,宋高宗頒下詔令,張玘和董先一路同行來京,被授官神武后軍統制。他還隨同抗金名將岳飛出擊金兵,英勇奮戰,收復了東京汴梁以西的信陽、襄陽等六個州郡。其間,張玘鎮壓了鐘子義部的水上農民起義軍。張玘因功被封為拱衛大夫,擔任了侍衛皇帝的任務。後來張玘誅殺叛賊王倚等的功績上聞,高宗詔國史館,將張玘事跡記入國史,並普封張玘為親衛大夫。
海州解圍 千古英烈
紹興三十一年(1161)九月,金主完顏亮率軍六十萬,大舉南侵,企圖一舉滅掉南宋。南宋軍民奮起抗擊。紹興三十二年(1162),兼任御營宿衛前軍都統的張玘率兵屯駐泗州(今江蘇泗洪東南)。金軍主力部隊進攻海州(今江蘇連雲港西南),企圖由海道直取臨安。宋高宗急調張玘會同鎮江都統制張子蓋,一同援救海州。當兩軍兼程到達海州郊區時,金人已將海州重重包圍。“環城數十匝”,戰事緊急,殺聲震天,刀槍雷鳴,矢石交加。張正在海州城北三里處惡戰,親率精騎猛衝金兵陣地,張玘驍勇善戰,所向無敵,親手斬殺金將及金兵數十人,殺獲敵人數以萬計。海州之圍遂解。金兵倉皇遁去之時,流矢射中張玘,將軍血染征袍,捐軀沙場。
後世評價
宋孝宗即位後,於隆興元年(1163年)下令在張玘犧牲的海州建立祠堂供奉神主,並追贈張玘為清遠軍承宣使。張玘之子,名張世雄,長期隨父南征北戰,史稱其“勇猛英烈,不避艱險”。隆興元年(1163),他跟隨大將張浚北伐金國,犧牲於“符離(今安徽宿縣東北)之戰”,宋孝宗追贈其為武節大夫。
張無父子,一門雙烈,其抗金保國事業永載史冊。清嘉慶年間,甘思軾有五律《張清遠侯墓》二首,熱情歌頌了這位抗金英雄:
矢石環攻日,將軍致命時。
隻身猶轉戰,一劍遂搴旗。
壘壁星先落,凶門力不支。
至今談往事,行路尚噓欷。
壯志存恢復,精忠矢此身。
九原慚報國,千載說成仁。
碧血英靈在,孤墳草木春。
定應隨武穆,天上列星辰。
張玘父子墓在澠池縣北部南村鄉的桓王山下,愛國英魂,長眠故土,千秋之下,供人憑弔。
《宋史》記載
張玘,字伯玉。世居河南澠池。建炎中,以家財募兵討金人,從者數千人。時翟興制置京西,玘以眾屬焉。金兵長驅渡河,玘御之白浪口,金人不得渡。積功補武翼大夫、成州刺史。董先為制置司前軍統制,玘佐之,每戰,冒矢石為諸軍先。 紹興元年,金將高瓊率眾取商州。董先御之,玘乘銳奔擊,從騎不能屬,單馬至四皓廟,金兵數百騎至,玘瞋目大呼,挺刃突擊,金兵披靡莫敢向。是日,九戰九捷,追至試劍關,爭門,蹂踐死者百人。明年春,偕先繇藍田渡渭,規取長安。時偽齊經略使李諤屯渭北,與金將折合孛堇相為聲勢。玘陳兵華嚴川,俄白氣貫日,吏士驩奮,戰於興平、鹹陽、渭河、石鱉谷。 時劉豫據京師,先軍乏食,偽降豫,不挈家,玘事其夫人如舊。豫使人迎其妻,先密書報玘勿遣,且述必還意。王倚攝虢州,從偽意堅,玘患之。會別將董震自商州來,倚喜曰:“震與我善,今以兵來,天贊我也。”乃與震謀害玘。震陽許而陰以告。翼日,倚詣玘議事,玘叱下,責以大誼,並推官祁宗儒斬之。先是,豫遣人持詔撫諭,以玘為商虢順州路兵馬都監、同統制軍馬,玘囚其使,至是並戮之。 於是偽齊河南安撫孟邦雄、總管樊彥直據洛陽,兵直抵長水。玘遣將陳俊守白馬山,謝臯守船板山,梁進守錦屏山,盡匿精銳。金兵深入,玘戰東關,三砦回響,金兵潰。玘率精騎三千,一日夜馳三百里,黎明抵河南,邦雄就擒,彥直遁去。便宜升霸州防禦使。三年春,先自偽齊歸,玘還兵柄,退就位,時人義之。 初,翟興既死,朝廷命其子琮襲,至是琮言於朝,真授玘武翼大夫、果州團練使、河南府孟汝唐州馬步軍副總管。擊金將閻銳於唐、鄧間,先登殺獲千餘人。未幾,詔先一行並聽神武后軍統制。玘從岳飛復京西六州,平湖賊鐘子義等,累功進拱衞大夫。入侍衞,始以誅王倚事聞,敕付史館,賜褒詔,進親衞大夫。 三十二年,領御營宿衞前軍都統,屯泗州。時金人攻海州急,詔玘會鎮江都統制張子蓋赴之。賊環城數十匝,矢石如雨,玘戰於州北三里,麾精騎沖其陣,手殺數十人,殲其長,殺獲萬計,海州圍解。玘中流矢卒,子蓋上其功,特贈正任觀察使,官其後九人,廟號忠勇。孝宗即位,又命祠於戰所,贈清遠軍承宣使。 子世雄,歿於符離之戰,贈武節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