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王廟遺址:位於位於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鹹豐縣唐崖鎮湖北唐崖土司城遺址外東北部一人工砌築高台上,因廟內主祀三國名將張飛而得名。張王廟由兩個院落組成,廟內建築遺址尚未發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王廟遺址
- 地理位置: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鹹豐縣唐崖鎮湖北唐崖土司城遺址外東北部一人工砌築高台上
張王廟遺址:位於位於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鹹豐縣唐崖鎮湖北唐崖土司城遺址外東北部一人工砌築高台上,因廟內主祀三國名將張飛而得名。張王廟由兩個院落組成,廟內建築遺址尚未發掘。
張王廟遺址:位於位於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鹹豐縣唐崖鎮湖北唐崖土司城遺址外東北部一人工砌築高台上,因廟內主祀三國名將張飛而得名。張王廟由兩個院落組成,廟內建築遺址尚未發掘。除散落建築構件外,廟內有石人石馬一對。根據雕...
令公廟日軍大屠殺遺址是作為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華民族、殺害我無辜民眾見證地之一而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建築情況 令公廟亦稱張王廟,是為祀唐睢陽令張巡而建,位於撫河北岸。傳說始建於宋,但歷經修葺,面目全非,僅院內廟堂和古戲台為清末建築。隨歲月的推移,令公廟幾度興廢,廟名亦曾改名為“興隆庵”。民...
二、遺址區內現存要素與復原要素 三、空間結構分析 四、防禦系統分析 五、交通系統分析 六、排水系統分析 七、景觀系統分析 八、研究結論 第七章 唐崖土司城遺址重要建築復原 一、概述 二、衙署區 三、小衙門 四、大寺堂 五、張王廟(桓侯廟)六、玉皇廟(玄武廟)七、覃氏宗祠 八、院落群 九、城門城牆 十...
俗稱張王廟。廣惠宮歷經滄桑,曾三毀三建。2003年南潯古鎮保護性開發工程加快了步伐,將重建廣惠宮列入規劃,並著手動工興建。此次重建工作按歷史資料及道教格局,基本恢復廣惠宮原貌。如今在廣惠宮內將看到初建廣惠宮時供奉的祠山大帝神像,曾作為鎮山門之神的王靈官神像,以及道教代表黃大仙神像等。
唐崖土司城址位於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鹹豐縣唐崖鎮,背靠玄武山,面臨唐崖河,遺址所在地古屬施州,主要族群為自古定居於此的土家族,元末起由覃氏土司世襲統治,管轄領地600平方公里。唐崖土司城始建於元朝至正十五年(1355),鼎盛於明天啟年間,廢止於清雍正十三年(1735)改土歸流,共歷16代18位土司,計...
劉存厚軍以一部正面佯攻劍門關,兵分一部由張王廟(今劍閣張王鎮)、青樹子迂迴直逼劍門關背面。守關盧軍腹背受擊,奪路退往劍閣縣城(今劍閣普安鎮)。第一次劍門關戰鬥(紅軍攻占劍門關):此役為川陝革命根據地著名戰鬥之一。1934年(民國二十三年),鄧錫侯部第28軍第8混成旅司令刁文俊率4個團的兵力...
唐崖土司是鄂西土家族著名土司,覃氏世襲,設於今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鹹豐縣,隸屬於施州衛軍民指揮使司。始封於元至正十五年(1355),鼎盛於明代天啟年間(1621-1627),廢止於清雍正十三年(1735),共歷時元、明、清三代381年。 作為唐崖土司歷代統治中心的唐崖土司城遺址以其顯赫的歷史地位和“三街十八...
安樂屯張王廟,恩施市境內唯一有線索可尋的百戶所遺址,最後成書於清同治六年的《恩施縣誌》不載安樂屯張王廟,故推測其修建時期在同治後。原規模較大,前後數進,前面為五開間三層門樓,門內為戲樓,戲樓前為院壩,兩側設酒廊,後為大殿,可從大殿、酒廊三方觀戲;大殿後復為院壩,兩側建房廊,後為月門照牆...
文化遺蹟 截至2014年8月,金牛鎮境內有龍泉、劉復故居、龍川書院、宋代王鑄墓、五里亭、下馬湖廟、靈溪觀、張王廟、太平天國將領墓、勝橋冶煉遺址群、東周時期古遺址、香爐山新石器遺址、鄂王城城址等文化遺蹟。鄂王城城址位於金牛鎮鄂王城村胡彥貴灣,是一處東周時期遺址。城垣依崗地而建,南高北低,高出附近...
始建於元朝的唐崖土司城是全國保存最完好的土司城遺址,明代皇帝朱由校御筆親授的“荊南雄鎮、楚渝屏障”牌坊、皇墳遺志、張王廟、夫妻杉等無不向人昭示著土司王朝昔日的輝煌。朝陽庫區水天一色,風光旖旎,是旅遊觀光的好去處。境內峰巒疊嶂, 稀動物316種,植物資源達1000多種,是武陵山區重要的綠色寶庫。今...
2012年8月,將幕府山街道原張王廟社區的孫家窪路以南劃入小市街道;將幕府山街道原白雲新寓社區的五塘村1號劃入寶塔橋街道;將小市街道河路道社區的汽輪五村(託管)、汽輪七村,安懷新村社區的軍犬隊家屬區、綠苑小區、防化大隊小區、一乾所、北崮戎院、安懷村455號小區、軍械彈藥修理所家屬區、總裝試驗場...
2011年末,仁和鎮轄青龍1個居民委員會,臥龍、老林、中房、下房、水頭寨、白象、柿子灣、應真廟、光彩、灘口、張王廟、龍山、皂角、廣井、牛家溝、牛王廟、廟子溝、天宮、白馬、三溪、廟兒嘴、鳳鶴、覃家溝、騾子地、大井、五顯咀、嘉陵、洪福、楊家橋、馬桑埡、魏家觀、馬槽溝、南嶽、福靈34個村民委員會。...
1941年在張王廟新建校舍,日偽開設第四國小,後回遷現址青蓮寺。抗日戰爭勝利後,建陽邏鎮中心國小、中心民國國小。1949年後,又改為黃岡陽邏鎮中心國小、新洲縣陽邏鎮國小。1980年,改名新洲縣陽邏鎮中心國小,並確定為縣重點國小之一。1984年,原任華東局書記處書記、中央顧問委員魏文伯親筆題寫校名“陽邏鎮中心...
《The Ancient Books of Tangya Chieftain》所附的古典資料多種多樣,清代唐崖地區地契,清代唐崖張王廟等古寺對聯,清代至中華民國時期唐崖土司後裔的民間資料,清代唐崖土司佛教寺廟上的題詞,清代唐崖土司以及其他家族的家譜,明代唐崖土司和大田軍民千戶所的碑文遺存。《The Ancient Books of Tangya Chieftain》是唐崖土司...
南潯古鎮景區占地面積34.27平方公里,古鎮保護範圍東界至宜園遺址東側起,西界至永安街起,南界自嘉業堂藏書樓及小蓮莊起,北界至百間樓,保護面積約168公頃,其中重點保護區面積88公頃。旅遊景區共分三大區塊。第一塊是南潯旅遊景點富集區,張石銘故居、劉氏梯號等景點分布其中。第二塊是由小蓮莊、嘉業堂、文園...
並利用跌水建成張王廟水電站,裝機容量5000千瓦,尾水直入青嵐湖。乾渠還利用作航道,直通溫家圳與浙贛鐵路和公路聯成水陸聯運網。柴埠口以下5公里,1958年興建贛撫平原綜合開發工程焦石攔河壩、總乾渠進水閘、船閘等。除引撫河水灌溉贛撫平原120萬畝農田外,還使撫河船隻經船閘進入贛撫運渠在南昌縣市汊進入贛江,...
現存城池為清嘉慶七年(1802年)修建,位於明代故城遺址以北。建築格局 上津古城周長1236米,面積約8萬平方米。城牆高約7米,呈梯形,為青磚砌成,城牆明清古青磚尺寸為:長45厘米,寬22厘米,高10厘米。城牆呈梯形,四方各有一個城門,分別叫做接秦、達楚、通漢、連鄖。西南一角還有為方便百姓勞作而開的角門...
2010年,鹹豐縣有13個民間文藝團體活躍於城鄉,廣場文化、院子文化方興未艾;“2131電影工程”在農村各地深入實施,並受到文化部的表彰;文學創作成果豐碩,幾年共出版文學專著10餘部;民族文化遺產得到有效保護,唐崖土司城遺址被國務院列為第六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南劇等民間藝術得到繼承和發展;競技體育走出低谷,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