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福八年(943),括蒼“魔寇”侵擾東陽。張潮率長子天賢帶領鄉兵迎戰,擒獲渠寇七人,斬首百餘。“魔寇”敗退,縣境得以安寧。三年後,“魔寇”又聚集數萬人,進逼東陽縣城。張潮與長子天賢率鄉兵數百出城抵禦,終因力量懸殊,父子雙雙死難於南嶺。時為後晉開運二年(945)七月初二。“魔寇”又衝進縣城,將張潮家中八十餘口盡行殺戮,洗劫七日而去。唯其妻鮑氏及幼子天宥倖免。後人遂命名張潮父子戰歿的南嶺為“官清嶺”。此嶺兩山對峙,層巒突兀,為通往溫台處的要道,今為東永二線咽喉。
張潮父子殉難不久,後晉開運末年,東陽百姓懷其德,憫其忠,於縣衙之後院鑿池築台,台內塑張潮及長子天賢之像,名曰“吳寧台”。
南宋紹興年間,知縣吳炯將張潮事跡奏聞,高宗下旨,追贈張潮為太常卿,謚“忠愍”。吳炯敘張潮事跡,撰《吳寧台記》,刻於碑石,碑刻至今封存牆內。吳寧台現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張潮墓在東陽二十六都實相寺前考溪(今磐安縣玉山鎮張村巧坑金釵),屬磐安縣級文保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