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潤世

張潤世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法國獨立沙龍協會會員,中國版畫家協會會員,中國民俗攝影家協會會員,當代著名油畫家,文學插圖、素描家,銅版畫家,上海師範大學油畫系客座教授,美國田納西大學客座教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潤世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山西太原
  • 出生日期:1964年
藝術簡介,展覽:,插圖出版:,著作:,作品特點,作品賞析,

藝術簡介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當代文學插圖、素描家,美國田納西大學客座教授
1964年 生於山西太原
1992年 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版畫系本科,學士學位
1993年 建立張潤世個人銅版工作坊
2002年 成立張潤世個人插圖工作室

展覽:

2011年 張潤世油畫風景展,北京行雲座畫廊北京798藝術區,北京
2010年 油畫《油畫不平等的人》入選法國2010年度沙龍展,巴黎,法國
2010年 張潤世油畫風景展,北京行雲座畫廊,北京798藝術區,北京
2006年 “涅磐”張潤世個展,現 在畫廊北京
2005年 張潤世油畫風景展,加拿大安大略省美術館,多倫多,加拿大
2004年 第六屆全國書籍裝幀藝術大展優秀獎,中國美術館,北京
1997年 中國青年水彩畫大展,中央美術學院陳列館,北京
1995年 中國風景油畫展,中國美術館,北京
1993年 中國第五屆三版展,中國南京藝術學院陳列館,南京
1993年 中國油畫雙年展,中國美術館,北京
1991年 中國當代版畫展,東京美術館,東京,日本
1991年中央美術學院年度展獲銀獎,中央美術學院陳列館,北京
1990年 中國第四屆三版展,香港大學陳列館,香港

插圖出版:

2007《徐志摩的詩》,作者徐志摩人民文學出版社
2006《繁星·春水》,作者冰心,人民文學出版社
2005《誘拐》,作者【英】斯蒂文森,二十世紀出版社
2003《母親的傷疤》,作者【美】劉墉九州出版社
2003《》,作者北村東方出版社
2002《你是壞蛋》,作者黃杉果,中國民族攝影藝術出版社
2002《似非而是》,作者【美】,肯特·基思,中信出版社

著作:

2011年《張潤世油畫風景集》,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
2010年《張潤世油畫風景》,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
2005年《張潤世速寫》,人民美術出版社

  

作品特點

色彩的幻想
———張潤世的油畫
易英
張潤世畫畫有一個特點,就是不會取巧,以前看他的版畫和插圖就有這個感覺,構圖和造型都很實在,人物笨笨的,完全是生活中的樣子,場景也不修飾,但弄的虛虛實實,好像是老花眼看到的東西。就藝術而言,真實的真實是不存在的,即使是如實敘事,也是以真實的個人體驗為基礎,在真實與體驗之間的孰是孰非往往決定真實的變形程度,或主客觀的比例程度。塞尚說過要畫出對象內在的真實,“內在的真實”並不存在,其實就是藝術家的主觀折射。主觀性有兩個層面,一個是藝術家對對象的主觀判斷與處理,羅傑·弗萊的形式批判就很強調藝術家對客觀對象的形式處理,形式不是客觀對象的再現,而是藝術家的審美感情的外化。第二個層面是主觀化的個體的主觀性包含了從感情到認識,從無意識到理性判斷的所有精神活動。藝術家在表現對象的時候,不是一般的情感表達,而是從生活方式到世界觀的自我表現。不過,自我表現很容易理解為藝術家的主動表現,而作為無意識的自我並不是藝術家能夠主動意識的,這兒有涉及一個問題:是不是自我就一定有表現力,即使沒有理性的遮蔽。傳統繪畫是理性與感性的完美結合,現代繪畫則將自我釋放出來,但後來潛伏著一個危機,就是自我的真實性和表現力。
張潤世的畫有些與眾不同,你真要他用理性或規則去控制什麼東西對他反而是一件難事。這種情況在他的辦畫中就反映出來,版畫作為技術性和程式性很強的藝術,在他那兒卻很富有感受性,儘管他很想按照規則行事。張潤世的版畫可以用一個“拙”子來概括,這個拙不是只技術上的問題,而是造型的特徵。在現代繪畫中天然的“拙”和“野”是難得的天賦,梵谷、盧梭、夏加爾都是這樣畫的。梵谷的早期作品沒什麼顏色,那股拙勁卻很有力量。張潤世的拙還是收到規則的限制,他不是有意去拙,而是天性的使然。他的造型有那種土得掉渣的味道,這不是人為地設計,而是天真的眼光和原始的表現,但學院的素描和版畫的技術性規則總是遮蔽了他的天性,甚至他自己也沒有意識到其中的矛盾。相比而言,張潤世的油畫就沒有那么多的規則,表達的非常直接。所謂直接就是指顏色的感覺沒經過任何規則的過濾直接表達出來。色彩私有化的基本語言,也是人類感覺世界的方式。色彩在繪畫中的發展中直覺被理性遮蔽而有向感性敞開的過程,感性的意義已不是藝術的直覺,而是包含了人的自然本質和不可互換的個人特質。張潤世的繪畫史我們感受到他個人感覺世界的方式,以前我們總是用個性來解釋這種風格。一幅好的風景畫包含了各種因素,構圖的完整,取景的詩意,色彩的和諧,形象的塑造,等等,一幅不好的風景畫往往不具備這些條件,同樣,有個性的風景畫總司是突破這些條件。張潤世的風景畫就是這種個性化的表現,但已處在“壞畫”的邊緣。《後北屯的清晨》是這樣一幅畫,看不出明確的構圖,但依稀可以辨別出話中的場景,樹、房子、小路、池塘,甚至還有馬車和人,這些場景都不是他要表現的對象,粗野的筆觸挾帶著顏色掃過的畫面,紅色與綠色極不協調地並置,沉重的黑色穿插其中。張潤世想表現什麼?不是鄉村的優美也不是清晨的寧靜,不是賞心悅目的風景,畫面上東西都只是感覺與顏色的媒介,藉助這些媒介作為被強烈地表現出來。
在當代繪畫的語言中,色彩總是占有最重要的位置。不過這種色彩不是來自自然的經驗,而主要來自大眾文化,或是當代文化的視覺經驗。傳統繪畫的那種色調與和諧已被高調、飽和、響亮,及補色並置等色彩關係所取代,廣告、包裝、影視、圖片等構成了當代生活的視覺環境。如同當代社會的眾多問題一樣,色彩的複製化、形象的波普化,就如同人的物化、異化,失落的是人的自然感受與經驗。在人的感覺經驗中,原始樸實、天真的色彩與大眾文化有異曲同工之妙,儘管表現方式不同。後者是平塗、平面、拼貼,仍然是機器與複製的方式,後者是筆觸、線條、手感、充滿新鮮的感受與直接的體驗。張潤世的色彩並不來自大眾文化,從他的版畫也可以看出他關注的是直接的體驗,並不是按照之程式化的造型規則。他的油畫人物也是如此,簡單概括,天真自然,他不是要表達具體的場景與事件,而是表達繪畫的本身。確實,張潤世的畫好像使我們回到早期現代主義,回到梵谷、高更那樣的繪畫。不過,那種早期現代主義的風格充滿了強烈的個人主義情緒,似乎是對傳統的壓制的反叛。張潤世的畫則是後現代的雜交,大眾文化的表現語言與原始感性的個人經驗渾然一體,也可能是巧合,他並不想向我們說明任何東西,可能他也是直觀地表現了他對大眾文化的反應。但是他把這種反應揉入了個人經驗,而且是那種原始、天真、樸素的本我。每一件藝術品都可能指示著別處,不論我們怎樣在當代文化的共同經驗中感受作品的美,但他的別處不會是那種複製的、包裝的格式,而是他個人的存在,那種單純的、夢幻般的色彩雖然是他的獨創,卻又是我們共同的被遺忘被淹沒得經驗。有些東西確實是找不回來了,看看張潤世的畫,他卻是保留了許多。

作品賞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