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清芳(河北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

張清芳(河北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5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張清芳,女,1973年12月生,山東臨沂人,中共黨員。2008年7月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獲博士學位;2011年11月——2014年4月期間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博士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清芳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山東臨沂
  • 出生日期:1973年12月
  • 畢業院校北京大學
  • 學位/學歷:博士
  • 職業:教師
人物經歷,研究方向,主講課程,承擔的課題,出版圖書,獲獎成果,專著,論文,

人物經歷

為2015年度山東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享受山東省高層次人才服務綠色通道,2016年5月被選派到中央黨校參加六部委組織的第六十七期哲學社會科學教學科研骨幹研修班,並順利結業;曾擔任魯東大學文學院二級教授,現為河北師範大學文學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還曾擔任山東省社科優秀成果獎評審(文化學組)、教育部“長江學者”通訊評審專家、教育部學位中心碩士學位論文通訊評審專家等。

研究方向

中國當代文學批評、海外漢學(海外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海外華文文學

主講課程

中國當代文學史
中國現當代文學批評史
中國現當代文學經典作家作品解讀
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

承擔的課題

1、主持國家社科規劃一般項目《海外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中“中國形象”的學術建構研究》(2018——2022),在研。
2、主持國家社科後期資助項目《中國文化現代化的另類思維體系——以“野生知識分子”柏楊其人其文為考察中心》(2009——2012),結項。
3、主持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面上資助《新時期英美漢學翻譯與中國當代文學批評話語的雙向建構》(2012——2014),結項。
4、主持山東省社科規劃項目《台灣當代散文藝術流變史》(2008——2011),結項。
5、主持山東省社科規劃項目《海外中國現當代文學學術構建的多重因素考察——以北美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為中心》(2016——2018),結項。
6、主持“魯東大學膠東紅色文化”系列項目《多維視野下的革命風旗——膠東紅色文學研究》(2013——2015),結項。
7、主持“魯東大學名校工程”項目《魯東大學作家群研究》(2013——2014),結項。
8、主持“魯東大學第四批研究生重點課程”《中國現當代經典作家專題》(2018——2020),在研。

出版圖書

作者名稱:張清芳
作者類型:
作者時間:2011年4月1日
《台灣當代散文藝術流變史》是2011年4月1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清芳。

獲獎成果

1、2010年獲“山東省優秀學士學位論文指導教師”。
2、2012年獲“山東省優秀學士學位論文指導教師”。
3、2012年專著《台灣當代散文藝術流變史》獲山東省26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4、2014年專著《中國文化現代化的另類思想體系》獲山東省28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5、2016年論文《海外漢學與中國現代文學研究互動關係的再反思》獲山東省30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6、2019年獲“第七屆山東省師範類高校學生從業技能大賽優秀輔導教師”。

專著

1、《台灣當代散文藝術流變史》(首位作者),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2、《中國文化現代化的另類思想體系——以柏楊其人其文為考察中心》,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
3、《創新的文學實踐——中國當代作家作品研究》,齊魯書社2014年版。
4、主編《2015年中國散文精選·台灣卷》,長江文藝出版社2016年版。
5、主編《中國文學佳作選·台灣散文卷》,華文出版社2017年版。
6、專著《膠東紅色文學研究》(第二作者),中共黨史出版社2015年版。

論文

1、《理性燭照的文化反思精神——新武俠小說的現代文化內蘊》,《山東師範大學學報》2003年4期。
2、《豁達智性和幽默藝術的融合——評孫紹振的幽默散文集<美女危險論>》,《山花》2005年12期。
3、《柏楊品三國:滋味老辣》,《中國圖書商報》,2006年11月14日,1306期。
4、《當代日本的小說:另類純情唯美讀本》,《中國圖書商報》,2006年12月5日。
5、《格非迷失桃花源》,《中國圖書商報》,2007年1月23日,1326期。
6、《蒙古蒼狼·忠貞友誼》,《中國圖書商報》,2007年3月6日,1336期。
7、《爵士樂演繹美國黑人心靈解放史》,《中國圖書商報》2007年4月3日,1344期。
8、《成吉思汗長孫女筆下的成吉思汗》,《中國圖書商報》2007年6月26日,1366期。
9、《道德倫理在當下生活中的變遷》,《中國圖書商報》,2007年8月7日。
10、《德國當代小說新趨勢》,《中國圖書商報》,2007年9月18日,1390期。
11、《讀圖時代:無限的視覺瘋狂》,《當代文壇》2007年2期。
12、《用語言文字彈奏爵士樂——托尼·莫里森的長篇小說<爵士樂>賞析》,《名作欣賞》2007年8期。
13、《省略和空白的敘事美學——論徐則臣小說的敘事特點》,《當代文壇》(CSSCI)2007年6期。
14、《文學研究者的焦慮症候和職責認識》,《長城》2007年3期。
15、《文學原創的血脈承傳和再生途徑》,《長城》2007年6期。
16、《世俗現代性觀照下的“醬缸文化”批判——淺論柏楊60年代雜文的思想內涵》,《魯東大學學報》2007年3期。
17、《衝冠一怒為紅顏》,被收入台灣的台南大學舉辦的2007柏楊學術國際研討會論文集《柏楊與監獄文學》。
18、 《古典美感和西方美感的融合——評曹文軒的長篇小說<天瓢>和<青銅葵花>》,《雲夢學刊》2008年1期。
19、《塞林格短篇小說:陰沉灰暗與樂觀明朗》,2008年1月15日,1422期。
20、《當代女知識分子身體和精神的雙重迷失》,2008年3月4日,1434期。
21、《日本現代文學如何擺脫困境》,2008年4月1日,1442期。
22、《從羅馬尼亞逃離到聞名歐洲》,2008年6月24日,1466期。
23、《阿根廷文學傳統中的博爾赫斯》,2008年7月8日,1470期。
24、《轉向現實與真實:世界偵探小說發展新趨勢》,2008年7月29日,第1476期。
25、《納博科夫小說中的俄羅斯傳統》,2008年9月23日,1492期。
26、《色即是空:世俗生活中的傳統文化韻味》,2008年11月4日,1502期。
27、《淺論台灣“眷村小說”流派的流變》,《文藝爭鳴》2008年5期。
28、《素素散文論》,《楚雄師範學院學報》2008年2期。
29、《王潤滋論》,《文藝爭鳴》2009年2期。
30、《奧威爾被忽視的早期小說》,2009年3月3日,1534期。
31、《另一種底層小說:告別文壇泛濫的苦難》,2009年11月3日,1600期。
32、《李浩小說藝術特質論》,《小說評論》2009年6期。
33、《圍棋文化中的黑、白》,《華夏文化論壇第四輯》,吉林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主辦,2009年版。
34、《獨特的結構形式》,見“左岸文化網”中的“北大評刊”網頁,www.eduww.com/pkupk/,《西湖》2007年9期。
35、《注入玄幻元素的新神話》,見“左岸文化網”中“北大評刊”第三期的網頁,www.eduww.com/pkupk/。
36、《對中國當代文學學科合法性的一種申述》,《北京文學》2010年4期。
37、《社會學專家筆下的城市貧困與底層犯罪》,2010年3月23日,1638期。
38、《後工業社會的“激情之愛”——柏楊後期雜文對現代女性解放問題的反思》,《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11年3期。
39、《高暉論》,《渤海大學學報》2011年6期。
40、《曲波:跳出主旋律寫主旋律》,《文藝報》2011年12月28日。
41、《張旭東的中國當代文學批評談片》,《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12年8期。
42、《苦難敘事技巧的突破》,《文藝理論與批評》2012年6期。
43、《台灣懷鄉散文的“美學意識形態”及其敘事策略》,《齊魯學刊》2012年6期。
44、《具有“反異化”的文學》,《文藝報》2012年4月18日。
45、《高校知識分子的精神象徵》,《文藝報》2012年8月6日。
46、《柏楊的文學思想綜論》,《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13年10期。
47、《追求“俗不傷雅”的藝術趣味——試論網路穿越小說的文學價值》,《光明-日報》2013年10月22日。分別被中國作家協會創作研究部編選《網路文學評價體系虛實觀》(作家出版社2014年版)、山東作協編《山東作家作品年選(2013)》(作家出版社2014年版)全文轉載。
48、《新世紀兩岸家族小說與歷史再現》,《新地文學》(台灣)2013年6月號。
49、《讀懂中國和理解世界》,《人民日報》2013年12月20日。
50、《夏志清的<中國現代小說史>與“新時期”當代文學批評的互動》,《新地文學》(台灣)2014年3月號。
51、《海外漢學與中國現代文學研究互動關係的再反思——以夏志清的<中國現代小說史>在中國大陸學界的傳播為個案》,《南方文壇》 2014年5期。
52、《柏楊小說的藝術成就》,《文藝報》2016年5月25日。
53、《講述世界面向的“中國故事”——曹文軒兒童文學的啟示》,《中國社會科學報》2016年5月31日。
54、《在原始蠻荒狀態與現代都市文明之間的“大循環”——評王安憶長篇小說<匿名>的“人類觀”》,《語言與文化研究》2016年6輯。
55、《海外華人學者李歐梵魯迅研究中的“台灣學術傳統”因素》,《魯迅研究月刊》2017年2期。
56、《生命的繁華與蒼涼——論美華作家呂紅<午夜蘭桂坊>的女性主義特質》,《世界華文文學論壇》2017年1期。
57、《大歷史觀鋪陳趙宋王朝興衰》,《中國社會科學報》2017年3月23日。
58、《海外漢學家的個人文化身份與學術研究之關係——以周蕾<婦女與中國現代性:西方與東方之間的閱讀政治>中的女性主義理論為考察中心》,《國文天地·學術論壇》(台灣)2018年1月號(第33卷8期)。
59、《論中國當代文學研究中的“文學場域”理論——以海外漢學家張誦聖的台灣文學研究為中心》,《魯東大學學報》2018年1期。
60、《海外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的理論偏執》,《中國社會科學報》2018年2月13號。
61、《新時期文壇“親歷者”的文藝感悟——評興安文藝評論集<伴酒一生>》,《南方文壇》2018年4期。
62、《儒家知識分子理想與政府官員職責的較完-美結合——評陳璸的台灣文教實踐活動對今人的啟示》,《人文研究學報》(台灣)49卷1期,2015年版。
63、《對海外中國現代淪陷區文學研究的再反思》,《中國現代文學論叢》2018年2期。
64、《在現代性世俗化思想體系中思考海峽兩岸的“統一”問題》,《文藝報》2018年9月14號。
65、《女性主義視角審視下的美國之“情殤”——以美華作家呂紅的長篇小說為例》,《中國當代文學研究》2019年5期。
66、《從性別視角重新解讀參軍救國的歷史女英雄形象——以膠東紅色戲劇家馬少波作品中的女英雄為考察中心》,《山東女子學院學報》2020年4期。
67、《英語世界的現代文學研究之報告》,[美]王德威著,張清芳譯,《海南師範大學學報》,2007年3期。
68、《抒情時代及其焦慮:試論<年青的一代>所展現的社會主義新中國》[美]唐小兵著,張清芳譯,《海南師範大學學報》,2008年1期。
69、《穿越恐懼、希望、欲望和絕望——論哈金作品對“等待”主題的反思》,[美]趙和平著,張清芳譯,《勵耘學刊》2008年2輯。
70、《文學性、歷史性和現代性——北美中國現代文學和文化研究的三種趨勢》,王曉平著,張清芳譯,《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從刊》2010年4期。
71、《二十世紀中國的現代主義和全球化的現代性:三位台灣新電影導演》,[美]張誦聖著,張清芳譯,《海南師範大學學報》2013年8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