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浩(陶瓷藝術家)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9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張浩
字犀候,江西新建人,生於1876年,逝世年月不詳。年輕時留學日本東京高等工業學校窯業系,學習窯業。1906年學成回國,有工業救國的抱負。辛亥革命後,江西陶業公司在波陽分廠停辦,1912年陶業學堂被江西省接辦,校名改為“江西省立饒州陶業學校”,校長改由張浩擔任。張浩在原來鄱陽分廠的基礎上,開始試製煤窯、創建了一座10個火門的倒焰式煤窯。1913年,張浩才把煤窯試燒成功,這是景德鎮近2000年來創建的第一座煤窯。1915年,“江西省立饒州陶業學校”又改名為“江西省立甲種工業學”,張浩任校長。當時學校在張浩主持下,很有起色。他精心規劃校舍的建置和各試驗場所的配合。他注重數、理、化等基礎課和陶瓷技藝專門課程的教學,各方聘請學識豐富、技藝精良及資歷較深的教員、技師、工程師前來任課,自己也親自講授專門課程,並親手訓練操作新式機器及燒窯技術。該校是當時全國唯一的陶瓷專門學府,學員來自全國各省區,畢業後擔負各地工業試驗所和工廠窯業技術的革新改良工作。張浩可說是我國培養近代陶瓷技藝人才的教育家和運用科學技術革新陶瓷業的開拓者。1915年,江西省立饒州陶業學校又改名為江西省立甲各工業學校。為了實現練習,便於觀摩,1916年在景德鎮添設一所分校,命名為“江西省立乙種工業分校”。張浩等人將試燒成功的煤窯,在景德鎮推廣,建立了一座規模較小的倒焰式煤窯。1925年,在景德鎮設立江西陶務長,他任局長。1934年,省在景德鎮設立了江西省陶業管理局,他被聘任為該局工務科長,1935年任江西省陶業管理局局長。1944年,在江西省立陶業學校任教。數十年中,張浩通過辦學堂、設試驗廠來進行工藝革新,獲得一定進展。這些革新雖未推廣,但卻為後來景德鎮制瓷由手工向機械,燒瓷由柴窯向煤窯發展起到了啟蒙的作用,並且培養了一批技術骨幹,其貢獻是有目共睹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