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治平(中國工人運動的傑出先驅)

張治平(中國工人運動的傑出先驅)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0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張治平(1913年—1983年),原名張強、曾用名張醒民, 1913年1月,出生在今河南省鄭州市滎陽賈峪山張村一個農民家庭。

1922年,9歲的張治平因生活所迫進入豫豐紗廠做童工,1925年初,張治平被吸收為少年隊員,積極在豫豐紗廠工人大罷工中活動,1930年,張治平加入中國共產黨。後轉入上海從事地下工作,於淞滬會戰中英勇殺敵,負傷後回到家鄉恢復高河支部,進行抗日宣傳。解放戰爭中在鄭州從事地下工作,為鄭州解放做出了貢獻。

解放後先後擔任鄭州市職工總會籌備委員會副主任,鄭州市市總工會副主席,鄭州紗廠副廠長以及汲縣華新紗廠、鄭棉一廠、鄭棉六廠副廠長,為河南省紡織工業的發展,作出了自己的貢獻。

張治平的一生歷經曲折,曾因從事共產事業而四次被捕入獄,先後五次入黨。

1983年1月24日,張治平因病醫治無效,終年70歲。

基本介紹

  • 全名:張治平
  • 別名:張強、張醒民
  • 出生地:河南省鄭州市滎陽賈峪
  • 出生日期:1913年
  • 逝世日期:1983年1月24日
人物生平,年少坎坷,領導工人,地下工作,解放以後,個人作品,

人物生平

年少坎坷

張治平,原名張強、曾用名張醒民, 1913年1月,出生在河南省滎陽縣賈峪山張村一個農民家庭。縱觀張治平的一生,工人運動、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無論身在何方,無論歷經多少磨難,他始終堅持鬥爭,終生向黨,用生命詮釋著鬥爭的意義。
1922年,剛滿9歲的治平被生活所迫進入豫豐紗廠當了童工,一天12個小時的超負荷勞動,饑寒乏困,常常使他昏倒在車間,有時讓工頭碰到,不由分說就是一頓皮鞭。
1923年,爆發了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豫豐紗廠工人起而回響,該廠職工子弟學校教員、地下黨員李文甫領導成立了紗廠黨小組,並以工人夜校為陣地,宣傳罷工意義和革命理論,年僅10歲的治平在父兄及師傅們的影響鼓勵下成了募捐組的“編外人員”,積極為募捐組東奔西走。
1925年初,張治平被吸收為少年隊員,同年8月,工廠資本方與廣大職工的矛盾愈演愈烈,黨組織因勢利導,成立了“豫豐紗廠工會”,帶領五千人職工展開罷工、抗議。同年11月,資本家穆藕初被迫接受了全部罷工條件,罷工鬥爭取得勝利。這次鬥爭中,張治平為工會站崗放哨、傳遞信息,監視資本家活動,同全家人一起經受了鍛鍊和考驗。
1927年5月,國民政府北伐軍攻克鄭州。工人們創辦了勞工學校,張治平入校後在地下黨員李建仁負責的班上學習,資本、剝削、壓迫反抗這些新鮮的辭彙,在張治平幼小的心靈里默默地吸收消化著,他終於由一個剛剛懂事的孩子漸漸成熟起來。

領導工人

隨著第一次國共合作全面破裂,李文甫、尚文德、韓鴻余等地下黨員奉命撤離紗廠,張治平也常常受到敵人跟蹤監視。但他不顧個人安危,暗地裡帶著工友們停機斷電,消極怠工,鬥爭情緒十分高漲。1930年,經過戰鬥洗禮的張治平,由李文甫、李春山介紹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33年6月,豫豐紗廠在省工委直接領導下,成立了紗廠黨支部,任命張治平為黨支部書記。
同年,豫豐紗廠資本家藉口棉花緊缺,宣布停工、裁員、拒發工資。張治平被推選為工人總代表,帶領數千工友從各方面與資本家展開鬥爭。隨著鬥爭愈演愈烈,國民黨政府深感事態嚴重,派中央候補委員程天放來鄭“調解”。張治平用大量事實揭露資本家的罪行,使程天放心中的法碼逐漸偏向工人一邊,並在最終談判中要求資本方將棉紗交給工人們作為工資。
12月5日,張治平帶領數千名職工到倉庫取紗,撕下洋人封條,鋸開鐵索,將369包棉紗抬到工會,資本家被迫用現金將紗贖回,也意味著此次鬥爭終於以工人勝利結束。然而,上海一家報紙頭條造謠鄭州豫豐紗廠工人造反,搶劫倉庫,資本家藉機散播謠言,使張治平陷入危險之中。為防止萬一,省委指示張治平等人撤離紗廠,張治平回到原籍滎陽,隱蔽鬥爭。

地下工作

1934年春,張治平和黨員徐風山一起去上海做地下工作,後又回到滎陽開展地下工作,與哥哥張丙戍先後創建高河支部,密北支部、創辦農會,領導家鄉農民堅持鬥爭。1935年初,張治平遭徐風山出賣被捕。在獄中,張治平機智與敵人周旋,使敵人束手無策。同年6月,被取保釋放。
為了擺脫敵人的監視和控制,張治平於1936年12月考取了上海警察總隊,在次年“八一三”事變中和廣大愛國官兵英勇殺敵,負傷後幾經周折回到家鄉恢復高河支部,進行抗日宣傳。1938年3月,張治平終於同中共豫西特委取得了聯繫,並在特委支持下開闢抗日根據地,縣委也以工作基礎良好的高河支部為基地,開辦了初級黨校一一黨訓班,為延安軍政大學輸送了一批又一批進步青年。1938年10月,滎陽縣委書記楚書范為張治平恢復了組織關係。
12月,張治平受組織上的派遣,打入國民黨二十七軍,任務是長期隱蔽,堅持鬥爭,伺機反攻。當晉東南戰役打響後,二十七軍軍長臨陣脫逃,全部不戰自潰,張治平被日寇俘虜,嚴刑拷打,張治平寧死不屈,後被押到天津修運河。
一個漆黑的深夜,張治平找到機會逃出,搭上了南下的火車。到了鄭州,面對近在咫尺的老家滎陽,張治平強忍歸家之情,毅然跳上向西的列車,直奔八路軍駐洛陽辦事處。不料剛一下車,又被偽軍抓住,直到1944年12月,他從臨潼偽軍大隊逃出,回到離別七年的家鄉。
面對早已物是人非的老家,張治平與妻兒老母待了三天后,再次踏上尋找黨的征程,終於在汜水小寨村找到了縣委,詳細匯報了幾年經歷的風雨。後經地委批准,於1945年8月恢復了他的黨籍,並任命為滎陽縣人民抗日政府游擊隊政委。
抗日戰爭勝利後,國民黨迫不及待挑起內戰,為了避免大的武裝衝突,我軍主力主動撤離豫西解放區。1945年陰曆9月21日,張治平接到皮定均劉子久、徐予榮、史向生四位首長指示,留在地方積蓄力量。他先到洛陽恢復了洛陽小組,又回到鄭州通過原國民黨二十七軍的關係,當上了菸酒稅局稽查長,利用合法身份,在敵人眼皮底下恢復了12名地下黨員的組織關係,建立了鄭州小組。
1946年3月,張治平、郭穎生、李書台三同志經上級同意,以教師身份作掩護,在崗李村國小建立了中共鄭、滎、密支部。張治平任支部書記,並在大同路旅社、雙樓郭、蘇屯等地建立了聯絡站,利用各種機會,分化瓦解敵人。
1948年5月,鄭滎廣支部和在豫西堅持活動的54名黨員取得了聯繫,成立了中共滎汜縣委。張治平任縣委副書記,他在部隊配合下恢復了縣游擊隊,並配合二十七旅消滅了五縣聯防的一個團,威震敵膽,為解放滎陽和鄭州做出了貢獻。

解放以後

1948年10月鄭州解放,張治平被任為鄭州市職工總會籌備委員會副主任,後任市總工會副主席,擔負起組織工人階級建設新鄭州的光榮任務。1951年10月又被調去籌建鄭州紗廠(原豫豐紗廠舊址)擔任副廠長。1958年後,張治平同志先後擔任汲縣華新紗廠、鄭棉一廠、鄭棉六廠副廠長,為河南省及鄭州市紡織工業的發展,作出了自己的貢獻。
1983年1月24日,張治平因病醫治無效,與世長辭,終年70歲。多年來,張治平利用工作間隙,先後撰寫了關於地下鬥爭的“工作報告”、“鄭州黨領導的民眾鬥爭”等回憶錄。在他將要走完人生旅途的日子裡,又完成了一萬五千餘字的自傳一一“七十年變遷”,記下了他忠於黨、忠於人民的戰鬥歷程,留下了寶貴的歷史資料。

個人作品

《對豫豐紗廠1925年罷工的回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