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事件經過,賈峪慘案,劉堂活動,楊寨暴動,搶糧風暴,陣地轉移,後世紀念,
事件經過
賈峪慘案
1924年以後,軍閥混戰,兵匪為患,廣大農民民眾紛紛組織起紅學(紅槍會),以圖安居樂業。
滎陽大部分地區紅槍會愈來愈眾,聲勢之大,發展之速,史無前例。特別是賈峪地處山區,匪霸叢生,燒殺搶掠,綁票訛詐,廣大農民為了求生存、圖安寧,紅學在這裡發展很快。張虎臣趁各地民眾為保家護舍紛紛組織“紅槍會”之時,著力辦了四件事:第一,走村串戶、發展會員;第二,對紅槍會會員約法三章“不辦壞事,不見財起意,不調戲婦女”;第三,打刀造槍並請師傅傳授技藝;第四,多方籌措會費,但不向窮人攤派。
1925年,受中共北方區委書記李大釗和中共豫陝區委書記王若飛等的派遣,中共黨員肖人鵠、戴培元到滎陽東南小磨、雙樓郭、雙廟、蟠龍、賈峪一帶開展農民運動,引導改造紅槍會,張虎臣對此鼎力相助並將肖、戴安排在鐵貨鋪食宿,由此上灣、郭崗、楚村、賈峪、鹿村等十多個村莊的2000多人參加了農民協會,不久,雙廟、桐樹王、須水等村莊的農民協會也相繼建立起來,張虎臣當選為賈峪區農民協會委員長。
為保護協會,農民自衛軍第一大隊在賈峪誕生,張虎臣當選為大隊長。會員們樂上眉梢,土豪劣紳恨在心裡,什麼“大逆不道”,什麼“縱民造反”,對張虎臣百般嘲弄、干涉、誹謗和誣告。對此,1000餘名農協會員聚會聲討並將一批土豪劣紳戴高帽遊街示眾。就在這時,河南督軍岳維峻殘酷鎮壓農民運動,不久撤銷了韓子林(中共黨員)滎陽縣縣長職務,換任反動分子陳華龍。陳華龍與土豪劣紳勾結,接連向農民協會發難。尤其是同年10月14日凌晨,反動分子王三剛聚集流氓惡棍80多人,包圍了張虎臣宅院,將張虎臣及其出生5天的孫子、兩名親戚在內的13人殘殺,製造了駭人聽聞的張虎臣一家慘死的“賈峪慘案”。
這次慘案使賈峪農民運動受到了嚴重摧殘。事後,革命先驅李大釗對慘案深表憤慨,對張虎臣及全家遇害深表哀悼。在其後來的《魯豫陝等省的紅槍會》一文中指出,張虎臣一家11口慘遭殺害,即是地主惡霸所為,究其根源是外國帝國主義和本國北洋軍閥兵匪勾結的結果。要“喚醒貧農階級,建立農民協會”,保護農民運動積極分子的生命財產,打擊反動勢力,加強工農聯盟,壯大革命隊伍。王三剛於民國十四年(1925年)春張虎臣死後不久被鄭縣駐軍、政府鎮壓。民國二十年(1931年)10月,各地代表472人鐫碑“公寬信敏”、“群賢畢至”兩通以緬懷張虎臣。
劉堂活動
1925年7月,李大釗通過國民革命軍二軍內的中共組織和中共鄭州地執委派遣的共產黨員戴培元、唐士奎、劉墨晶(團員)等到鄭滎密邊區開展農民運動。
1925年8月,在張伯超等人的多方努力下,在劉堂(劉堂廟革命舊址)成立起密縣第一個農民協會——劉堂農民協會,張伯超任農會主席。
秋後,李大釗在鄭州地執委農運負責人張丙戌等人的陪同下,考察了鄭滎密邊區的農民運動。在劉堂,李大釗會見了劉堂國小教員張伯超、劉胡垌國小教員張國權等地農會骨幹,詳細詢問了當地農村農民運動情況。
其間,李大釗還深入當地農戶家庭促膝談心,了解民間疾苦,考察了滎陽縣水磨、王莊、周溝、鹿村、賈峪、王村和密縣柳溝、趙莊村。12月30日,李大釗在北京《政治生活》雜誌發表了著名文章《土地與農民》,詳細列舉這幾個村農民的經濟生產生活狀況,首次以階級分析法詮釋了中國農民階級在中國革命中的意義和地位作用,指明了黨的道路和方向,文中高度讚揚“河南的農民運動亦頗著成效”。
1925年冬,共產黨員羅思危、霍運甫等在劉堂廟中秘密活動、發展黨員,於1926年2月在劉堂廟宣布成立密縣第一個黨組織一一中共劉堂小組,張伯超(劉堂村人、國小教員)任組長。之後,地下共產黨員張丙戌(曾任中共河南省委交通員、鄭州市委組織部長)、賈守謙、李平一、曹留柱等先後在劉堂秘密建立中共鄭、滎、密邊境支部、中共河南省委直屬鄭滎密邊境特支、中共劉堂區委、中共密縣縣委,黨的組織和隊伍不斷壯大。
楊寨暴動
李大釗於1927年4月28日,在北京被北洋軍閥張作霖殺害,他在鄭滎密邊區播撒的革命火種在中州大地熊熊燃燒。1927年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中共鄭州市委派遣張丙戌、賈守謙來到劉堂,於12月在劉堂廟建立了中共鄭滎密邊境支部。
1927年秋,曾在馮玉祥國民革命軍從事軍運的共產黨員劉伯堅、蒲化仁在鄭州地委農運負責人張丙戌的陪同下,來到位於鄭滎密交界的劉堂一帶了解革命情況、開展革命工作。
1928年2月,中共河南省委派軍委書記張景曾到劉堂改組鄭滎密支部為省委直屬鄭滎密特支,李平一任特支書記。
1928年4月,正值青黃不接,人民民眾靠吃康咽菜度日。滎陽縣楊寨區反動區長宋千甫不顧人民民眾死活,糾集流氓惡勢力欺壓百姓,無惡不作,人民民眾對其恨之入骨。針對這種情況,省委特支決定把矛頭直指楊寨區公署,得到了民眾的積極回響。
4月14日午夜,50多名暴動隊員在水磨村的大柏樹林集合。李平一作了戰前動員,他舉起紅旗對大家說:我們這面紅旗今天是在深夜裡打出的,但它像火焰一樣照亮了四周的黑暗。我相信,總有一天,我們的紅旗會在藍天下高高飄揚!
隨後,暴動隊員悄悄摸到區政府門口,生擒了幾個看門區丁,然後直撲宋千甫的住室。正在打麻將的宋千甫見勢不妙,立刻向樓上逃竄,並指揮區丁堵住樓梯口向下射擊。暴動隊員打死了幾個土豪掠紳後,終因槍枝彈藥不足停止了進攻。撤離時,李平一把寫有宋千甫十大罪狀和打倒宋千甫,反對苛捐雜稅,中國共產黨萬歲等標語貼到了區公署大門前。
楊寨農民暴動,是全國農民暴動的一個縮影。這場有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轟轟烈烈的農民武裝鬥爭,徹底喚醒了長期受壓迫的勞苦大眾,在中原大地首次打出了中國共產黨的旗幟,這場鬥爭猶如星星之火,在中州大地熊熊燃燒!
搶糧風暴
楊寨暴動之後,敵人更加瘋狂,到處抓捕參加暴動的共產黨人,黨的組織再次遭到破壞。面對惡劣的形勢,在劉堂一帶,李乾等地下黨員,以農民協會的名義從事革命工作,他經常挑著貨郎擔,到鄭州等地尋找黨組織,與地下黨員張丙戌、劉辛丑、劉新有等保持密切聯繫。從鄭州等地回來後,他與申大良、閻鳳萬等革命人士一道組織秘密農會,開展打土豪、斗劣紳等革命活動。
1929年春,國民黨密縣縣黨部進步人士張書印、樊百全聘請張之朴、谷效顏、李子純、楊春英、王如冰等一大批中共黨員和革命人士來密,以合法身份,從事革命工作,大大促進了密縣革命形勢的發展。
1930年4月,密縣地下黨組織劃歸中共鄭州中心市委領導,在上級黨組織的領導下,李乾、申大良、閻鳳萬等人領導農會,以打土豪劣紳為重點,把打擊土豪劣紳、吃大戶、扒神像、女人放腳、剪辮子等鬥爭開展的熱火朝天。
1932年春,中共鄭州市委組織部長曹留柱來到密縣劉堂恢復和發展黨的組織,建立了中共劉堂區委會。區委轄劉堂、柳溝、閻家崗三個支部。劉堂支部書記張德林、柳溝支部書記張圈、閻家崗支部書記閻鳳萬。
3月,曹留柱派地下黨員申銀來等人利用農曆三月二十劉堂古廟會,大量散發傳單,揭露蔣介石“圍剿”紅軍的罪行,宣傳共產黨的主張。同時,他還派人到鄭州鬧市區撒傳單,弄得敵人防不勝防。
1932年秋,密縣發生糧荒,黨組織依靠農會,發動民眾向地主強行借糧,獲得糧食幾十萬斤,饑民得救,共產黨的威信大大提高。
12月,中央批准成立河南省委,省委成立後,為加強基層黨組織的領導工作,同月在劉堂秘密成立中共密縣委員會,直屬中共河南省委。轄劉堂、光林寺、皇帝嶺南溝三個區委會,10個支部,黨員81名,縣委書記申同興,組織委員朱家木,宣傳委員閻鳳萬。
1934年4月,李乾從江西瑞金返回,及時將“二蘇大會”的精神和在蘇區的見聞向省委作了匯報,並滿腔熱情地向密縣地下黨組織和農會進行了傳達,大大鼓舞了白色恐怖下的密縣地下黨人和革命民眾。
1936年,密縣又發生災荒,哀鴻遍野,餓殍載道。中共地下黨員看在眼裡,急在心頭。
1937年春,中共地下黨員尹光明、閻鳳萬等在樊百全先生的支持下,發動民眾,動員饑民,向地主強行借糧。正月十三,白寨岳村一帶借糧鬥爭開始,迅速遍及全縣,搶糧幾十萬斤。隨之,革命鬥爭風起雲湧,全國各大報紙紛紛發表訊息和評論文章。一時間,密縣“共產黨暴動搶糧”的訊息,迅速傳遍全國。這次搶糧風暴,是抗戰前夕,我黨領導下的農民力量的一次大演習。它打擊了敵人,鼓舞了人民的鬥志,為全區抗戰高潮的到來創造了條件。
陣地轉移
鄭滎密地區的革命活動,引起了敵人的極大仇視。同年,國民黨反動派在新鄭召開了密縣、禹縣、新鄭三縣“嚴防共產黨活動”聯席會議,恐嚇民眾“要安分守己”,“不準參加共產黨”,並在全省範圍內加緊了對共產黨人的搜捕。面對日益嚴峻的鬥爭形勢,黨內的一些不堅定分子叛變了革命。1934年11月,省委代理書記張國誠和團省委書記李毓華在開封被捕後,判變投敵,使全省黨組織遭受嚴重破壞。
且隨著全國抗戰形勢的變化,鄭州及密縣黨的活動中心隨之發生變化,1938年6月10日,根據中共河南省委負責人劉子久的指示,中共鄭滎密工作委員會轉移到鄭州南郊的梅山成立。
1938年10月,中共密縣中心縣委改為中共密縣地委,此後,密縣地委、密縣縣委機關相繼搬往岳村鎮尹村的陡溝。
後世紀念
劉堂廟革命舊址
劉堂廟革命舊址,即劉堂全神廟。是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位於河南省鄭州市新密市白寨鎮劉堂村。舊址在村東劉堂廟,故名。是第一批鄭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21年12月,被河南省政府核定為第八批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
劉堂革命老區是黨的重要創始人、中共北方區委書記李大釗同志領導中國北方(鄭滎密)農民運動的發源地,是李大釗重要文章《土地與農民》的原創地。是黨長期(1925~1938)在鄭州地區農村的活動中心。是中共密縣組織的誕生地。
山頭灣夜校農民協會舊址
山頭灣夜校農民協會舊址,位於河南省鄭州市新密市東南大隗鎮進化村(原名山頭灣村),1924年春,密縣早期著名革命人士張書印在此創辦平民夜校,使密縣的平民教育得到突飛猛進的發展。1925年張書印、樊百全在山頭灣村首先成立密縣東南區第一個農民協會。1926年張書印在密縣地下黨的支持下又成立農民自衛軍,隊員達100餘人。舊址現存房14間,為磚瓦結構的農村四合院建築。其南屋4間,為農民協會舊址;西屋3間,為平民夜校;東屋4間為電話處;北屋3間,為農民自衛軍住所。
水磨村農協舊址
水磨村農協舊址,位於鄭州市西南、二七區馬寨鎮水磨村東溝北家廟。水磨村是中國共產黨北方區委領導下鄭州地區建立的第一個農民協會所在地,至今仍保留有水磨農民協會舊址。
舊址原為村中大戶張氏祠堂,原有建築今已無存,現有建築為2002年重建之兩進四合院仿古建築,紅牆碧瓦,由大門、照壁、祭堂、東西廂房組成,占地680平方米。大門朝南,門前有高半米石獅子一對,系新鐫刻品。門側壁上書“水磨農民協會遺址”隸書字樣,門楣上掛匾,上書“張氏祠堂”楷書描金字,照壁上刻有水磨農民協會遺址介紹,壁側有鄭州市第十八中學所立“李大釗題詞紀念碑”一方。另院內有清代石碑—通嵌於祠堂右壁,為清乾隆二十年(1755)張氏始建宗祠時所立,上書建祠原由及張氏宗承。門側有古柏一棵,高50餘米,為建祠時所植,保護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