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1915年起,年幼的張永和獨自到昆明、北京、天津、唐山、上海等地求學,親歷了雲南蔡鍔
護國運動、
五四運動、
五卅運動等重大歷史事件。1923年至1926年在
南洋大學(現上海交通大學)電機科念書。他在交大時加入中國共產黨,並介紹陸定一等同志
入黨,是交大最早的中共黨員,最早的中共交大黨支部書記。1925年,當選上海學聯執行委員會主任,參與組織發動“五卅運動”,同年8月受全國學聯和上海學聯派遣,回雲南發展了省立一中李國柱、陳祖武、吳澄、嚴英俊等人加入共青團,並將他們的名單帶交上海團中央,創建了雲南共青團組織;1926年,張永和離開交大,專職從事革命工作,先後擔任中共上海法南區、滬東區、
滬西區、滬中區部委書記。1927年張永和在周恩來、羅亦農直接領導下負責組織領導上海滬東區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1927年9月王若飛調張永和任江蘇省委宣傳部秘書。1928年初,被周恩來派往湖北,任中共湖北省委常委、秘書長,年底回滬向中央匯報工作。1929年初,周恩來代表中央派張永和回故鄉雲南省委工作,曾任中共雲南臨時省委書記、常委,雲南迤南地區特委書記等職。在此期間,還到張沖任師長的滇軍101師,任張沖秘書,秘密開展滇軍的作。
1930年因叛徒出賣,雲南地下省委遭破壞,省委書記王德三等人先後遭逮捕,5月初張永和亦在雲南昆明被國民黨政府逮捕,後幸得滇軍師長張沖全力營救出獄。1937年,經黨組織同意到張沖任師長的滇軍184師任政治部主任,1938年開赴山東、湖北抗日前線。其間,張沖利用張永和與共產黨的關係,秘密派他去武漢通過黃洛峰與八路軍辦事處聯繫,安排張沖與葉劍英、羅炳輝見面,並要求派進步青年到184師工作。後來經周恩來、董必武同意先後派了一些黨員到184師工作,建立了184師地下黨支部。1939年張沖因滇軍內敵特向蔣介石密報他私通共黨而被解職,地下黨支部成員被迫疏散,張永和也無法繼續留184師工作而回雲南。1940年後經張沖舉薦,先後擔任
瀘西縣教育科長、省立瀘西師範學校校長,因繼續宣傳進步思想受到省教育廳、省警務處、省國民黨黨部的“密令監視”和“通緝”。1948年,在瀘西參加中共領導的雲南遊擊隊武裝鬥爭,曾擔任
瀘西縣臨時人民政府縣長和彌瀘地區專員公署副專員。
1928年大革命時期的張永和新中國建立後。1951年,張永和參加雲南省委黨校整黨學習,因1930年被捕問題被錯誤處理開除黨籍。1966年“文革”期間又遭康生點名為“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的叛徒”,進一步遭受迫害。
十一屆三中全會後,1982年8月雲南省委組織部批准省委黨校的複查報告,“撤消1952年開除黨籍的決定,…先恢復1948年的黨籍,再進一步研究處理”。雲南省委對張永和的黨籍問題和專案工作非常重視,經特偵組的充分調查,省委組織部向中共中央組織部提交了專門報告。1985年4月5日中共中央組織部就張永和黨籍問題批覆雲南省委組織部,文如下:“1985年3月6日報來《關於恢復張致中同志1925年黨籍的報告》收悉。經研究,同意你們意見,恢復張致中同志1925年4月至1948年11月的黨籍,黨齡連續計算,參加革命工作時間從1924年12月加入共青團算起。”
獲平反後年已八十高齡的張永和曾擔任雲南省政協第四屆、第五屆委員會委員,直至1992年底去世。
張致中的一生,經歷十分曲折複雜,在嚴酷的革命與戰爭環境下,在解放後受到錯誤處理和歷次政治運動衝擊下,特別是在文化大革命又遭到“四人幫”骨幹分子康生點名、指使的嚴酷迫害下,雖歷盡苦難磨鍊,飽受委屈,但始終保持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畢生追求革命,確屬難能可貴。1925年4月他入黨時,中國共產黨僅有1000多名黨員,他屬於中共早期黨員之一,更是雲南省當時為數不多的第一代老共產黨人,是一個濃彩重墨的傳奇人物,也是一位不應被遺忘的革命前輩。
平反昭雪後的張致中
人物簡歷
1919年在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學就讀期間,親歷了“五.四”愛國學生運動,接受了民主、科學革命思想影響。
1923年考入南洋大學(上海交通大學)電機科學習。1924年在第一次國共合作高潮中,在惲代英等共產黨人的影響下,加入了國民黨,任國民黨交大區分部常委。
1924年經中共
江浙區青年工作負責人賀昌和徐匯區黨支部負責人梅電龍(梅龔彬)介紹加入了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5年4月轉為共產黨員,成為上海交通大學第一個團員、第一個黨員。
1924年末張伯簡在上海發起成立了“新雲南社”,該社宗旨是團結雲南進步青年,在共產黨領導下進行反對封建軍閥統治,反對帝國主義侵略的鬥爭,成為黨的一個外圍組織。張永和加入了新雲南社並成為該社的負責人。1925年北京大學的王復生、楊青田、王德三等人在北京發起組織雲南旅京學生進步組織革新社,作為滇籍黨、團員團結左派雲南學生的黨的外圍組織。後來新雲南社與革新社合併,合併後更名為新滇社。新滇社總部設在北京,負責人為王復生、王德三、楊青田;張永和任上海分社的負責人。
1925年積極投入“五.卅”反帝愛國運動,張永和當選上海學聯執行主席、第七屆全國學聯執行委員會委員、執行主席,參與黨領導的上海市罷工、罷課、罷市“三罷”運動。8月受全國學聯和上海學聯派遣回昆明宣傳“五.卅”運動,介紹李國柱、陳祖武、嚴英俊、吳澄等四人加入共青團,並將他們的組織關係帶交上海團中央,創建了雲南省共青團組織。
“五.卅”運動期間
徐匯區成立中共
徐家匯獨立支部和共青團徐家匯部委(即區委),張永和任共青團徐家匯部委書記。後來張永和介紹南洋大學同班同學陸定一先加入共青團,年底轉為共產黨員,並在交大發展成立了共青團支部、共產黨支部,張永和擔任交大第一任團支部書記、黨支部書記。
1926年暑假張永和因參加革命活動被學校當局除名,實際上張永和已擔任共青團閘北區部委書記、中共閘北區部委書記,從事職業革命工作。
1927年2月9日,張永和被選為以周恩來、趙世炎等七人組成的江浙組織問題委員會委員,參加組織發動上海第三次工人武裝起義。3月中共上海區委負責人羅亦農決定調張永和任上海產業工人最集中的滬東區任中共滬東區部委書記。3月21日上午張永和接到上海區委書記羅亦農的親筆命令後,即發出總罷工令,組織滬東地區十萬工人罷工,並以武裝的工人糾察隊為先導,向閘北的警察所、署以及北洋軍閥駐軍進攻。在周恩來、羅亦農、趙世炎等人指揮下,上海第三次工人武裝起義取得了勝利。
1927年9月黨組織決定調張永和到黨中央機關工作,任宣傳部秘書。宣傳部領導先後有王若飛、劉伯堅、李富春。
1927年“四.一二”、“七.一五”蔣、汪反革命政變後,中共湖北省委和武漢地下黨組織相繼遭到破壞。1928年4月黨中央決定派張永和等人去武漢恢復遭破壞的湖北省委,同去的有劉紹猷(即劉平楷)、餘澤鴻。行前時任中央組織局主任的周恩來找三人談話,宣布由三人組成中共湖北省臨時省委,劉任書記,張任常委兼組織部長,余任常委兼宣傳部長。
1928年初,江蘇省委機關調整,決定調張永和擔任滬中區委書記,並提名為江蘇省委委員,2月5日經中共中央批准,項英、王若飛、李富春、張永和等19人為江蘇省委員。
1928年底,周恩來代表黨中央找張永和談話,根據云南省臨委的請求,改派他回雲南省委工作。1929年初,張永和與李國柱先後由上海回到雲南,張永和帶回了中共六大的全部檔案。1929年1月19日,雲南省臨委在昆明召開了擴大會議,改選了臨時省委,張永和當選為省臨委常委、省臨委書記。
1929年6月經雲南省臨委同意張永和到瀘西同鄉張沖任師長的滇軍101師開展爭取滇軍的工作。張永和向張沖宣傳黨的政治主張和民族政策,與張沖建立了密切關係。1930年因叛徒出賣,雲南地下省委遭破壞,張永和亦被捕入獄,幸得張沖全力營救,在服刑兩年後獲釋。出獄後張永和協助張沖在瀘西、彌勒修建水庫,在一平浪鹽永井實施“移鹵就煤”改造工程。
1937年10月張永和到張沖任師長的滇軍184師任政治部主任,隨滇軍北上抗日。張永和通過黃洛峰同志聯絡找到八路軍駐武漢辦事處,介紹張沖先後與羅炳輝、葉劍英、周恩來等同志見面,使張沖與共產黨建立了秘密聯繫,並在184師建立了地下黨支部,開展黨的工作,為後來184師在東北海城起義和張 沖投奔延安並加入中國共產黨奠定了基礎。
1940年-1946年期間,張永和先後任瀘西縣教育科長和省立瀘西師範學校校長,皖南事變後,協助安排黃德卿(李晨)、徐慧敏(陳浩)等一批黨員轉移到瀘西學校隱蔽,開展革命活動。並將瀘西師範學校建成為開展民主革命活動的堡壘,為彌瀘地區開展武裝鬥爭培養了許多骨幹。
1948年-1950年,在瀘西參加黨領導的滇桂黔邊區武裝鬥爭,先後任
瀘西縣解放委員會主任、瀘西縣臨時人民政府縣長、彌瀘地區人民專員公署副專員。
1985年4月5日中共中央組織部批准,恢復張致中同志1925年黨籍。參加革命工作時間從1924年12月加入共青團算起;中央為張永和落實政策後,擔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雲南省第四屆、第五屆委員會特邀委員。
1992年12月逝世,終年九十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