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生平經歷,史料記載,其他信息,
生平經歷
11歲入天津永勝和科班學藝,初習老生後改武生,長靠、短打、箭衣皆能,扮相英氣勃勃,唱念聲氣激昂。18歲出科後,拜名家景四寶(台灣武丑景正飛之曾祖父)為師,曾于山東、河南等地搭班演出,所演《挑滑車》、《下河東》、《獨木關》、《翠屏山》、《花蝴蝶》、《白水灘》等,早年媒體曾有贊文。宣統元年(1909)後才從東北至上海演出。張桂軒與李春來、蓋叫天、張德俊被譽為武生“江南四傑”。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初由滬至寧,1952年以近八旬高齡至南京軍事學院任武術教授。1954年到南京市少年京劇團執教。抗美援朝時,為捐獻飛機大炮,主動請纓粉墨登場,剃鬚重登舞台義演了其傑作《白水灘》,可見其功底之深厚與愛國之心。1956年84歲時,又示範演出了《鳳鳴關》,嗓音清亮,開打利落,使老年趙子龍的形象再現舞台。在近80年的舞台生涯中,藝術表演不斷創新,其舞台技藝獨樹一幟,享有“活十一郎”、“活石秀”之美譽。《白水灘》的齊眉棍、《翠屏山》的大六合刀、《鐵公雞》的真刀真槍、《花蝴蝶》的鼎功、《誰敢拿我》的槓子功,以及武老生戲《絕燕嶺》的新穎把子功等,都令人叫絕。所演《界牌關》為崑曲,《伐子都》唱梆子,是位對京劇藝術有突出貢獻的表演藝術家。
史料記載
據現有記載的史料,張桂軒等應是最早把京劇藝術傳播到國外的藝術家。早在清光緒十七年(1891年),不滿20歲的張桂軒,他所參加的民間京劇班社,應旅日僑胞的邀請,東渡扶桑演出。此赴日演出班社,主要是由武戲演員組成。演出劇目為《白水灘》、《翠屏山》、《花蝴蝶》、《鐵公雞》、《大賣藝》等武戲。精湛的演技引起轟動,使日本朝野為之傾倒。各地紛紛邀請演出,曾先後演於長崎、大坂、東京、神戶等城市,演出時間竟長達3年之久,這在京劇史上是罕見的。也正由於時間長久,張桂軒亦因此在日本結了婚,後攜這位日本夫人歸來。在返回途中,又應韓國之邀赴漢城演出。後又取道東北,到與黑龍江較近的俄國海參崴、伯力、雙城子等地演出3年多。光緒末年,又應邀赴西伯利亞等地演出。歸國後以“勇猛武生”享譽東北各地。
其他信息
曾任江蘇省戲曲學校副校長、江蘇省京劇院副院長等職。
誕辰:1873年,同治十二年(癸酉)
逝世:1963年2月27日,農曆癸卯年二月初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