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峰(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張曉峰,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現任江蘇省太倉市榮文藝術學校民族樂團藝術總監、太倉市文化館恆通民族樂團藝術指導、香港中國音協藝術顧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曉峰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太倉
  • 職業: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
人物履歷,榮譽成就,

人物履歷

張曉峰出生於美麗富饒的江南水鄉—太倉。孩提時便受鄉音淳美的絲竹之聲薰陶,十三歲加入了當地的清音班。十五歲時,已學會了多種民族樂器。
一九四八年起,張曉峰在上海從事專業演奏並刻苦學習作曲和鑽研古典文學。一九五五年,任職於上海歌劇院。六十年代初,他自編自演的三首楊琴曲《邊塞之歌》、《山茶花》和《歡樂的草原》曾風靡海內外,被譽為“揚琴三寶”。他編著的《揚琴曲集》、《揚琴演奏基礎》等書,在國內、港澳地區及東南亞一帶廣為發行,為發展揚琴的演奏藝術作出了卓越貢獻。
自七十年代起,張曉峰以旺盛的精力投入民族器樂曲的創作,譜寫了一系列光彩奪目,強有生命力的民族器樂曲。如熱情奔放的吹打樂《迎賓曲》、活潑明快的嗩吶曲《山村來了售貨員》,曾廣泛流傳、家喻戶曉;清麗古雅的琵琶協奏曲《琵琶行》,感人肺腑的二胡敘事曲《新婚別》,奔放豪情的笛子協奏曲《詩韻三章》被譽為“音樂中的唐詩”;抒情優美的笙協奏曲《望夫雲的傳說》,悲壯豪爽的嗩吶協奏曲《梁山隨想》和迴腸盪氣的古箏協奏曲《竇娥冤》開古典文學與音樂融為一體之先。
張曉峰在1994年定居故鄉太倉,在當地濃厚的文化氛圍的鼓舞和主管部門的關懷下,更進一步在民樂事業上艱辛探索,取得了豐碩成果。由他擔任藝術總監、藝術指導的太倉市湟涇中心國小民族樂團(現為“太倉市榮文藝術學校”)和太倉市文化館恆通民族樂團,成績卓越,相繼出訪,名揚海內外。他整理編配的《太倉江南絲竹十大曲》,先後出版了碟片和總譜,在社會上產生深遠的影響。
1998年起,張曉峰充分發揮自身對民間音樂傳統底蘊紮實深厚的優勢,以濃墨重彩的大手筆創作了4首反映中國歷代4位女性不同命運的二胡協奏曲:《麗歌行》、《楊貴妃》、《西施情》和《六月雪》,2002年在新加坡首演時引起轟動。為同一樂器譜寫4首協奏曲,這在中國民族音樂界是極為罕見的!

榮譽成就

張曉峰的作品構思新穎、形象鮮明,旋律優美、生動感人。自八十年代起,曾先後在香港上海新加坡舉辦張曉峰作品音樂會,均獲成功,被行家譽為“真正的中國民族之音”。
其代表作《琵琶行》、《新婚別》個《山村來了售貨員》等樂曲,長時期來,一直被選為全國大、中、小院校的音樂教材,他的作品在億萬學生中具有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2004年8月,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為了表彰張曉峰對中國民樂藝術做出的突出貢獻,特授予“民樂藝術終身貢獻獎”。
張曉峰對發展中國民族音樂,畢生追求,永不懈怠,並將一如既往地在中華民族這個五千年文化歷史的國度里,去提煉人民心中金子般閃光的音樂詩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