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掖剪紙,甘肅省張掖市市轄區傳統美術,甘肅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保護單位為張掖市文化館(張掖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保護中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掖剪紙
- 批准時間:2006年
- 遺產級別:省級
- 遺產類別:傳統美術
- 申報地區:張掖市市轄區
- 保護單位:張掖市文化館(張掖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保護中心)
張掖剪紙,甘肅省張掖市市轄區傳統美術,甘肅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保護單位為張掖市文化館(張掖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保護中心)。
張掖剪紙,甘肅省張掖市市轄區傳統美術,甘肅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保護單位為張掖市文化館(張掖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保護中心)。歷史淵源早在1500年前的南北朝時期,剪紙就已流行於絲綢之路的甘肅和陝西一帶。隨著屯墾戍邊和...
任明宏剪紙,甘肅省張掖市臨澤縣傳統美術,甘肅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保護單位是臨澤縣文化 館。工藝流程 先行在白紙上構畫設計出剪圖,經多次修改之後,再決定作品的用材和選色。剪紙作品在農村一般用梅紅紙或紅色油光紙來做剪紙作品的用紙,但也有選用其他顏色的。紙選好後將花樣固定在選好的紙上。用剪刀、...
劉青年剪紙,甘肅省張掖市臨澤縣傳統美術,甘肅省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保護單位為臨澤縣文化館。工藝手法 主要創作手法有剪、刻、拼等。作品主要有人物、動物、花卉3個大類,代表性作品有紅樓十二釵、十二生肖套色剪紙、觀音、菩薩剪紙、套色福字圖等。工藝流程 剪紙藝術創作過程可以分為以下三步。第一步,構圖,...
2006年4月25日在人民大會堂出席了首屆中國民間藝術高層論壇會。4月26日在首屆中國民間藝術,才藝表演,作品展示,文藝聯歡晚會上現場表演了剪紙技藝,受到了各級領導和代表們的讚譽和好評。2006年7月參加了天水伏羲文化旅遊節《隴右非物質文化遺產展》。2006年9月在甘肅張掖參加了全省民間藝術精品展覽暨民間才藝展示活動...
定西剪紙是一種甘肅省的傳統民間剪紙藝術。2008年6月1日,中華民族文化促進會剪紙藝術委員會、定西市剪紙藝術協會主辦的“西風烈”中國剪紙藝術大賽暨定西剪紙藝術節開幕式在這裡隆重舉行。甘肅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吉西平宣布大賽開幕。開幕式上,中華民族文化促進會剪紙藝術委員會分別命名定西市為“中國剪紙藝術之鄉”、“...
(三)張掖寶卷的代表作 (四)寶卷的傳播方式 (五)張掖寶卷的特點 (六)寶卷的社會功能 六、裕固族文化 (一)民歌 (二)傳統婚俗 (三)服飾 (四)口頭文學與語言 (五)人生禮儀 (六)剪馬鬃儀式 (七)皮雕 (八)祭鄂博 (九)織褐子 (十)體育競技、娛樂 (十一)刺繡、剪紙 (十二)喪葬習俗 七、社火文化 (一...
張春玲 張春玲 ,女,漢族,甘肅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張掖剪紙傳承人。人物經歷 張春玲,甘肅省副高級剪紙藝術師。自幼酷愛剪紙藝術,在母親的教導下開始學習剪紙技藝,其作品曾獲得多種獎項。項目申報地區 張掖市,市轄區 項目級別 省級
陳志,女,漢族,甘肅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張掖剪紙傳承人。人物經歷 陳志,中級刺繡藝術師。自幼在父親教導和薰染下,她從書法中汲取靈感,開發出了鏤空書法、麥稈書法等多種形式的紅色系列作品,主要代表作品有:剪紙作《母與子》《執扇美人》《恭喜發財》《昭君出塞》《十二生肖》《喜上眉梢》《龍鳳呈祥》《鴛鴦戲水...
王志梅 王志梅,女,漢族,甘肅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張掖剪紙傳承人。人物經歷 王志梅,女,1954年12月出生,中級剪紙藝術師,剪紙市級傳承人。1961年跟隨姑姑學習剪紙和刺繡技藝,1966年拜封藝琴為師學習剪紙技法,剪紙作品曾獲得多種獎項。 項目申報地區 張掖市,市轄區 項目級別 省級
劉瑰華,女,漢族,甘肅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張掖剪紙傳承人 人物簡歷 劉瑰華,中華民族文化促進會剪紙藝術委員會會員、省工藝美術協會會員、市文學藝術協會會員、市美術家協會會員。多年來,她潛心鑽研剪紙技藝,努力挖掘西域傳統文化,不斷提高技藝,藉助各類平台充分展示具有山丹人文歷史特色的剪紙技藝。先後創作西部農耕...
普艷紅 普艷紅,女,漢族,甘肅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張掖剪紙傳承人。人物經歷 普艷紅,其剪紙技藝源於祖母陳普氏的傳承和自學。2018年,其作品“嫦娥奔月”、“鐵扇公主”、“八駿圖”、“西遊人物”在敦煌文博會進行展出,作品“最美甘肅”參加省殘疾人技能大賽。項目申報地區 張掖市,市轄區 項目級別 省級
高宜芳 楊曉霞,女,漢族,甘肅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張掖剪紙傳承人。人物經歷 高宜芳,2016年跟隨市級剪紙傳承人楊曉霞學習剪紙技藝。每年在楊老師的帶領和指導下進行剪紙創作,並積極參加各類培訓班學習。2020年2月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結合自身工作實際創作了多幅剪紙作品。項目申報地區 張掖市,市轄區 項目級別 省級
楊曉霞 楊曉霞,女,漢族,甘肅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張掖剪紙傳承人。人物經歷 楊曉霞,自幼酷愛剪紙藝術,跟隨母親學習剪紙,作品曾獲多種獎項。項目申報地區 張掖市,市轄區 項目級別 省級
王建華 王建華,擅長剪紙、摺紙、扎花、紙雕、核雕、葫蘆雕、玻璃畫等手工藝和水彩畫、油畫、國畫等繪畫技藝。代表作有剪紙作品《三十六眼窗花》《喜迎十九大、共築中國夢》等。甘肅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張掖剪紙傳承人。項目申報地區 張掖市,市轄區 項目級別 省級
高莉娟 高莉娟,女,漢族,甘肅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張掖剪紙傳承人。人物經歷 高莉娟,聾啞人,2013年開始跟隨趙榮、陳志兩位老師學習手工技藝剪紙。2016年創辦高台縣隨心巧心製作室,並積極幫助農村婦女、留守兒童及殘疾人學習剪紙等手工技藝。項目申報地區 張掖市,市轄區 項目級別 省級
邢鳳華 邢鳳華,女,漢族,甘肅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張掖剪紙傳承人。人物經歷 邢鳳華,2017年3月開始跟隨趙榮、陳志兩位老師學習剪紙、結編、工筆畫、刺繡、裝裱等傳統手工藝品的製作。並積極開展各種手工技能培訓輔導工作,至目前已培訓5800人次。項目申報地區 張掖市,市轄區 項目級別 省級 ...
雷天智 雷天智,男,漢族,甘肅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張掖剪紙傳承人。人物生平 他自幼學習剪紙技藝,從藝近30年,尤其擅長動物造型剪紙,培養出雷正興、秦艷萍、武芬琴、馬占林、續彩霞、宋紅霞等傳承人。項目申報地區 張掖市,市轄區 項目級別 省級
周玉梅 周玉梅,女,漢族,甘肅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張掖剪紙傳承人。項目申報地區 張掖市,市轄區 項目級別 省級
就張掖民俗道教舉行的民間法事,亡人升天后,所做的開方破獄渡橋等都於《河西寶卷》(張掖卷)《唐王游地獄》寶卷有著直接關係,表現如來佛、觀音的故事,可以說隨處都有,刺繡剪紙行業當中,以西遊記人物肖像故事情節為題材的舉不勝舉。 綜上所述,充分展示了西遊文化在張掖的影響巨大,涉及面廣泛,從而給後人留...
民樂皮影戲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民間藝術。甘肅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流行於甘肅省張掖市民樂縣為中心的地區,又叫張掖皮影。清初傳入民樂,1956年參加甘肅省演出並獲獎,在甘肅、青海部分地區有一定的名氣。民樂皮影戲吸取了當地民歌、小曲的營養,也融合了寧夏、陝北等地的民歌、民族樂器、說唱、說書等藝術形式,具有鮮明的...
隴原巧手,是指用手工編織甘肅省特色小產品,由甘肅省婦女聯合會提出。背景介紹 甘肅省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民間手工藝品內涵豐富、種類繁多,刺繡、荷包、剪紙、麵塑、泥塑、草編、紙織畫等各具特色。產品展銷 “隴原巧手”婦女手工編織是由甘肅省婦女聯合會發起的,於2015年8月7-10日在張掖市國際展覽中心舉辦...
西漢初年,屬匈奴休屠王轄地。元狩二年(前121),霍去病擊敗匈奴,置郡設縣。西漢、東漢、三國魏,屬張掖郡番和縣。西晉,屬武威郡番禾縣。東晉十六國前涼,屬武成郡番禾縣。後涼、南涼、北涼,屬番和郡。南北朝北魏、西魏、北周,番和郡彰縣。隋唐,屬武威郡(涼州)番和縣。宋初及西夏,屬西涼府地。元,...
王雁懷 王雁懷,男,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甘肅省張掖軍分區司令員。王雁懷,男,中國共產黨黨員,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甘肅省張掖軍分區司令員。
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為鎮原縣。鎮原縣是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中國書法之鄉,香包刺繡、民間剪紙、窯洞民居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境內有“三寺、三池、三山,兩館,一驛”。素有“隴東糧倉”“中國杏鄉”的美譽。2020年11月21日,甘肅省人民政府批准鎮原縣退出貧困縣序列。2023年,鎮原縣實現生產...
擅長水彩畫、中國畫、剪紙。他的水彩畫集眾家之長,取國畫之神,形成自己質樸清新,洋溢著時代氣息和地域特色的風格,著名水彩畫家、原中央美院院長古元先生評價其水彩畫“淋灕水色,鄉土情懷”。作品《冬韻》入選第二屆全國水彩、粉畫展覽,《瑞雪》入選中國水彩畫大展,作品有《早春》、《張掖木塔》、《草原盛會慶...
山丹縣,隸屬於甘肅省張掖市,地處河西走廊中部,是塞上明珠、絲路重鎮金張掖的東大門。東鄰永昌,南接青海,北靠內蒙古阿拉善右旗,南北長148公里,東西寬89公里,總面積5402.43平方公里。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山丹縣常住人口為150031人。山丹縣海拔1550-4441米,地勢三面環山,東南高...
近幾年來多次被邀請在高等院校、企業、商會進行書畫藝術交流和企業經營、易學講座活動,舉辦三贏策略與企業經營講座、書畫與人生講座等,所到之處均得到不同程度的好評,被甘肅電視台、新疆電視台、張掖電視台、白銀電視台、酒泉電視台、海原電視台、滄州電視台、《新旅遊報》《石油工人報》《蘭州廣播電視報》《陝西...
中國地方民間社火活動的分布:陝西社火、山西社火、蔚縣社火、正寧社火、河南罵社火、 晉中社火、隴縣社火、千陽社火、涇川社火、青海社火、永靖社火、大白楊社火、洋縣社火、涼州社火、古浪社火、本溪社火、嵩縣社火、寶雞社火、慶陽社火、濬縣社火、太原社火、周至縣紙社火、張掖社火、慶城社火、西寧社火、平安縣社火、宕昌...
東晉太元十二年(387年),後涼將昌松郡改為東張掖郡。不久,恢復昌松郡名。南涼在今古浪境內置昌松郡,轄昌松、魏安2縣。置揟次縣,屬武威郡轄。北涼在今古浪境內置昌松郡,轄昌松、魏安2縣。置揟次縣,屬武威郡轄。北魏在今古浪境內置昌松、魏安2郡,昌松郡轄溫泉、揟次、莫口3縣。公元534年,北魏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