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振夔

張振夔

張振夔(1798—1866),清代著名學者,教育家。

基本介紹

  • 本名:張振夔
  • 字號:字慶安
  • 所處時代:清
  • 出生地:永嘉場下垟街
人物生平,教育理念,人物故居,

人物生平

張振夔,字慶安,號罄庵,永嘉場下垟街(今龍灣區永興街道祠南村)人。清嘉慶廿三年(1818)舉人。28歲時不願當知縣而選擇常山縣訓導,先後3次任鎮海縣學教諭。精通經史,善古文辭,又懂軍事、水利、律歷、醫藥。任職鎮海期間,鴉片戰爭爆發,積極參加當地的抗英鬥爭,上書提出《戰守策》,兼管鎮海戰事後勤“監發軍倉”,林則徐來浙時,面呈《戰艦圖》,表現了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著有《介軒集》20卷。

教育理念

張振夔有先進的教育思想,提倡六藝教育,離職後關心地方公益,辦團練、改練法、興水利、築塘堰,注重教育事業和社會福利。其家風嚴謹,子孫後代中名人輩出。據家譜統計,有30多位子孫後代在教育醫療和科學研究領域作出了卓越的貢獻。其中突出的有中科院院士張肇騫張淑儀,被稱為“一門兩院士”。

人物故居

張振夔故居,位於龍灣區永興街道下垟街381號,屋面的花格窗欞、隔板柱頭上的木雕圖案躍入眼帘。這是一個三開間的宅院,故居只是整個張氏院落建筑西南角的三間,俗稱介軒,建築面積約90平方米,於2008年底進行過改建。整個建築建於清雍正乾隆年間,占地約378平方米。由前廳、天井、東西廂房、正屋、後院及圍牆圍合而成四合院。
張振夔故居張振夔故居
東北廂房因道路拓寬,拆除改為道路了。前廳明、次間改建為四層樓房。正屋也是後來改建為兩層樓房的。原來條石鋪地的後院,現在改成了道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