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承忠
- 別名:晨鐘
- 出生日期:1908
- 逝世日期:1936
生平事件,主要功績,藝術形象,
生平事件
1927年8月,綏師被封閉後,張承忠先後在店子溝、花岩寺、樓則塌國小任教,並任黨支部書記,秘密宣傳革命思想。1928年創建了中共清澗東區區委,他任區委書記,後又與周繼豐、高克林、鄧重慶等創建了中共清澗店則溝區委,曾任區委書記。1929年起任綏德南區區委委員。後改為綏清中心區委,書記崔田夫,委員張承忠(組織)、崔田民、崔正冉。
受陝北特委派遣1932年到高朗亭的抗日先鋒隊任經濟員(黨的負責人),10月1日,改為工農紅軍陝北游擊隊第九支隊,承忠任經濟員。他積極參加打土豪、分財糧、燒契約和宣傳發動民眾工作。1933年4月,九支隊改編為陝北游擊隊第一支隊,承忠任支隊黨委委員、經濟員。5月1日一支隊15人南下,向紅26軍學習。在旬邑陽坡頭與紅二團會合。劉志丹派楊仲遠任一支隊政委,派馬佩勛為副支隊長,並帶十多名隊員。5月下旬一支隊回返陝北。
1933年8月,傳達陝北特委高起家窪會議精神以後,綏清地區的革命鬥爭漸由秘密轉向公開。8月初,紅一支隊再次南下在瓦子川和紅26軍會合。會見了習仲勛、王泰吉、楊森等領導。9月初迎接劉志丹、王世泰、魏武等脫險回來。一支隊成了26軍的主力,在劉志丹的統一指揮下,打了幾個大勝仗。之後一支隊返回。在棗樹坪戰鬥失利,隊長強世清負重傷。部隊由白德勝指揮。後在王家堡戰鬥中政委魏武犧牲,部隊損失嚴重,此後由承忠任支隊政委。為避重敵圍追、粉碎政變陰謀,決定分散活動。白德勝和張承忠帶一隊轉入延川,王效曾、劉明山帶一隊到吳堡。因不能立足,兩隊又都退回安定。會合後,為保存人員和武器,避免在強敵包圍下全軍覆沒,支隊決定壓槍分散,隱蔽活動,待機再乾。於是承忠帶了5人和6支槍回到清澗地區,在小岔則和白如冰接上頭,決定和紅二支隊一起開展武裝鬥爭。張承忠派遣張家修、李向海、蘇力厚三人扮作江湖藝人,邊走邊唱,到安定黑窯溝和任瑞林等取得聯繫,取回長槍9支,同時帶來一支隊的6個隊員在清澗地區恢復活動。
1933年臘月初七晚,崔田民、張承忠、白雪山、唐洪澄、白如冰、王聚德等一、二支隊的領導在清澗東區安家山開會。根據解家溝共產黨員白玉華的報告,白天在解家溝集上,豪紳、衙役到處抓人,用鐵鏈鎖人,向窮人逼收糧款。於是會議決定,立即採取行動,公開打擊敵人,為民除害。快到半夜,紅一、二支隊出其不意地包圍了解家溝,當場殺了九個半(一個被砍未死,後逃跑)豪紳衙役和高利貸者。李合邦帶領黨團員在通往定息焉的路口監視敵駐軍。紅一、二支隊的這次革命行動,成了清澗革命形勢迅速發展的轉折點。陝北民歌唱道:三十三年世事亂,起了些紅軍要共產。一、二支隊天兵降,解家溝鎮上閃紅光。一黑夜殺了九個半,收款委員和班頭,還有放高利貸的黑高潘。開牢放人燒債券,紅軍為救咱受苦漢。
1929年-1934年張承忠多次會見劉志丹,請示和研究工作。1933年12月底張承忠和白如冰在袁家溝迎接了中共北方局西北軍事特派員謝子長,並全面匯報了工作。
1934年二三月間,陝北特委調張承忠任神木縣委書記,他指揮游擊隊主動出擊,擴展根據地,發展了2700多名共產黨員。建立了共青團的組織,發展團員1100多名,紅軍發展到幾百人,並於1934年9月18日正式成立了紅三團,王兆相任團長,張承忠任黨委書記(負責紅軍黨的建設和經濟供給)、政委。還建立了幾支游擊隊,成立了兒童團、赤衛隊、婦女會等民眾組織。同時進行了轟轟烈烈的土地革命運動。 1935年6月,承忠任神府工委書記,建立了神木東、西、北三個縣委和府谷縣委、佳蘆縣委,共轄五個縣委。當時神府根據地的版圖,南北約400多華里,東西一百幾十華里。面積四萬二千平方公里,人口約14萬,包括23個行政區(含山西的三個秘密區)。陝北特委根據中央北方代表的指示,於1935年1月30日,在安定白廟岔將陝北獨立師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十七軍八十四師,師轄一、二、三團。三團因榆林敵軍重兵圍困,無法南下與師主力會合,堅持在神府地區戰鬥。故將五團改編為三團。神府原三團改編為神府獨立團。
由於當時全黨執行了左傾路線,加之敵人的大規模圍剿,根據地,黨組織和紅軍受到了巨大損失。張承忠和工委的其他領導喬鐘靈、王恩惠、毛鳳翔、劉長亮及紅軍的王兆相等,堅持鬥爭,毫不動搖。無吃喝,無被褥,無住處,仍然聚集紅軍,周密計畫,消滅敵人。終於使形勢逐漸好轉。直到中央紅軍到陝北。
1935年12月,中央決定將神府蘇區改為特區,由中央直接領導,調張承忠去中央黨校學習。因敵人封鎖,未成行。後任榆林工委書記,負責榆林、佳蘆、佳縣、米東四個縣委。準備到榆林縣東部、佳縣北部毛谷川、蘆家莊一帶開創根據地,不久因叛徒出賣被捕,押送綏德。受盡嚴刑拷打、拒絕高官引誘。於1936年古歷七月二十七日在綏德被害,時年僅28歲。
張承忠短暫的一生是為勞苦大眾求解放的一生。他的足跡遍布陝北各縣,至今綏德、清澗、子長、神木、府谷的鄉親們仍然懷念著他。解放後,省政府出資在他的家鄉建立了張承忠烈士紀念碑,清澗縣革命歷史紀念館也為他樹立了紀念碑,他的子孫後人、戰友、當地民眾和青少年每逢清明節,都去掃墓,緬懷先烈。
承忠的兄弟中有3人為革命犧牲,三弟是老紅軍,四弟、五弟也都在抗日戰爭期間參加了革命。父親張樓為革命做了大量的工作。1951年作為陝甘寧邊區人民代表赴北京參加國慶觀禮,出席了毛主席在懷仁堂的宴請。
張承忠是清澗最早的共產黨員之一,他為在清澗創建黨的組織,發展黨團員,做了大量的工作,為清澗革命事業的發展做出了重大的貢獻。我們應當很好的紀念他。
主要功績
張承忠是陝北根據地和紅軍的創建者之一
張承忠是神府根據地主要領導者之一
藝術形象
在校時,積極參加反帝反軍閥的鬥爭,經常到鐵茄坪、崔家灣一帶發動農民運動,反高利貸、反苛捐雜稅,號召農民成立農會,為自己的生存鬥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