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學習經歷 2013-2014年 康奈爾大學經濟系 訪問學者
2015年博士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
2009年碩士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
2006年畢業於西北政法學院經濟管理系
工作經歷 2015.7 至今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勞動經濟學院 教師
2009.9-2011.8 中國銀行北京分行國際結算部 產品經理
張成剛
研究方向 勞動經濟學、就業、新就業形態、勞動力市場政策評估、性別
主講課程 • 本科生:《勞動經濟學》《勞動力市場與公共政策》《人事管理經濟學》《就業管理》《分析性寫作》《管理技能開發》等課程。
• 研究生:《畢業論文寫作指導》《外文文獻閱讀與論文寫作》等課程。
個人貢獻 科研項目
▪ 國家統計局深圳調查隊:珠三角大灣區視角下新就業形態發展與產業影響研究,主持。
張成剛
▪ 中華全國總工會課題: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就業狀況調研(2022),主持。
▪ 快手委託課題:短視頻生態視角下的中國藍領群體就業研究報告(2022),主持。
▪ 阿里巴巴委託課題:電商淘寶平台大學生就業創業研究報告2022,主持。
▪ 北京市統計局課題:北京新就業形態統計監測研究,主持。
▪ 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課題:北京市新就業形態勞動權益保障研究,主持。
▪ 中央財經委員會辦公室課題(省部級),主持。
▪ 世界銀行北京局主持:The impacts of the pandemic on platform employment in China, 參與。
▪ 退役軍人事務部就業創業司:中介服務機構支持退役軍人就業工作情況研究報告,主持。
▪ 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阿里研究院委託課題:數字經濟與女性就業創業研究,主持。
張成剛
▪ 共青團中央重點課題:促進新職業青年發展研究,主持。
▪ 北京市社科青年項目:北京市支持新就業形態發展的公共就業服務模式創新研究,主持。
▪ 共青團中央重點課題:新業態從業青年的職業發展和勞動保障研究,主持。
張成剛
▪ 中國就業培訓技術指導中心委託課題:適合新就業形態發展的公共就業服務模式研究,主持。
▪ 世界銀行課題:Case Studies on Active Labor Market Policies in China for Strengthening China Social Protection and Labor Systems Task,主持。
▪ 國際勞工組織(ILO)課題:Study on the jobs generated by new business models in China,主持。
▪ 阿里研究院課題:數字經濟時代的增長與工作就業,主持。
▪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研究課題:支持新就業形態發展有關問題研究,主持。
▪ 滴滴出行委託課題:“新就業 高質量”中國新就業形態就業質量研究報告——以滴滴平台為例,主持。
▪ 國家社科青年項目:新就業形態對去產能職工就業幫扶機制與政策評估研究,主持。
▪ 世界銀行委託課題:Case Studies on Implementation of China’s Minimum Wage Regulations,主持。
▪ 滴滴出行與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聯合課題:滴滴出行去產能就業幫扶研究,主持。
▪ 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就業司課題:促進新就業形態有關問題研究,主持。
▪ 世界銀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合作項目:Urban China: Toward Efficient, Inclusive, and Sustainable Urbanization, 參與。
▪ 國際勞工組織(ILO)課題:中國出口加工區勞動關係與社會福利研究課題,主要參與。
▪ 航天科技集團航天恆星科技有限公司課題:航天技術套用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成熟度模型構建,主持。
出版圖書 ▪ Export Processing Zones in China: A Survey Report and a Case Study, Zeng, Xiangquan; Zhang, Chenggang; Chen, Liwen; Yang, Xue; Su, 5.Yichen ; International Labour Office, Bureau for Workers' Activities (ACTRAV). - Geneva: ILO, 2012
發表論文 ▪ 張成剛、張中然,新就業形態的就業留存——基於外賣騎手的定性比較分析,《中國勞動關係學院學報》,2022年第5期。
▪ 張成剛,陳雅茹,徐玥.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工資保障研究——以外賣騎手為例[J].中國勞動,2022(04):21-36.
▪ 張成剛、辛茜莉,讓政府、平台、勞動者三方共贏——以公共就業服務融合新就業形態為視角,《行政管理改革》,2022年第2期。人大複印資料《勞動經濟與勞動關係》全文轉載,2022年第7期(CSSCI)。
▪ 張成剛,中國新就業形態發展:概念、趨勢與政策建議,《中國培訓》,2022年第1期。
▪ Chenggang Zhang, Cheng Chang, and Xiaofei Chen, Implementation of Minimum Wage Regulations in World Bank. 2021. Balancing Workers' Protection and Labor Market Flexibility in China. World Bank, Washington, DC. © World Bank.
▪ 張成剛,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勞動權益保障:內容、現狀及策略,《中國勞動關係學院學報》,2021年第6期。《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2022年第1期全文轉載。
▪ 張成剛,穩就業的經濟制度邏輯與政策實踐,《經濟學家》,2020年第7期。
▪ 張成剛,數位化轉型中的組織形態變革:理論與現狀,《上海商學院學報》,2020年第2期。
▪ 張成剛,工會視角下新就業形態的勞動關係問題及對策,《中國勞動關係學院學報》,2019年第6期。
▪ 張成剛,問題與對策:我國新就業形態發展中的公共政策研究,《中國人力資源開發》,2019年第2期。人大複印資料《勞動經濟與勞動關係》全文轉載,2019年第4期。
▪ 張成剛,轉型階段職業性別隔離的新測度:基於K-M分解方法,《人口與經濟》,2018年第6期。
▪ 楊偉國,張成剛,辛茜莉,數字經濟範式與工作關係變革,《中國勞動關係學院學報》,2018年05期。
▪ 張成剛,中國新就業形態的就業質量研究:以滴滴出行平台為例,《人口與勞動綠皮書:中國人口與勞動問題報告19》,2018年。
▪ 張成剛,高校人力資源管理專業數據分析能力培養趨勢分析,《勞動保障世界》,2018年7月。
▪ 張成剛,共享經濟平台勞動者就業及勞動關係現狀:基於北京市多平台的調查研究,《中國勞動關係學院學報》,2018年第3期。
▪ 張成剛,新就業形態的類別特徵與發展策略,《學習與實踐》,2018年第3期。
▪ 胡格源、張成剛,共享經濟平台雙邊用戶評價與權益保護機制研究——以滴滴出行為例,《中國人力資源開發》,2018年第2期。
▪ 平台型就業對去產能職工安置的影響:以滴滴出行平台為例,張成剛,《人口與勞動綠皮書:中國人口與勞動問題報告18》,2017年。
▪ 創業帶動就業機制的理論與實證:文獻綜述視角,張成剛、廖毅,《浙江工商大學學報》,2017年4期。
▪ 中國勞動力市場新型靈活就業的現狀與影響,張成剛、祝慧琳,《中國勞動》,2017年9期。
▪ “工作創造政策的實踐與評估綜述”,張成剛、周旭,《勞動經濟研究》,2017年第5卷第1期。人大複印資料《勞動經濟與勞動關係》全文轉載, 2017年第9期。
▪ “就業發展的未來趨勢,新就業形態的概念及影響分析”,張成剛,《中國人力資源開發》,2016年第19期。人大複印資料《勞動經濟與勞動關係》全文轉載, 2017年第1期。
▪ “《勞動契約法》實施對市場影響的實證觀察”,張成剛、吳錦宇,《學海》,2016年第3期。
▪ “僱傭保護會降低生產率嗎?基於行業數據的視角”,張成剛、李彥敏,《經濟學動態》,2015年第12期。
▪ “經濟新常態下的人力資源新常態——2014年人力資源領域大事回顧與展望,曾湘泉、張成剛,《中國人力資源開發》,2015第3期。人大複印資料《管理科學》全文轉載, 2015年第5期。
▪ “創業帶動就業?新建企業的就業效應分析”,張成剛、廖毅、曾湘泉,《中國人口科學》,2015年第1期。人大複印資料《勞動經濟與勞動關係》全文轉載, 2015年第6期。
▪ “中國職業性別隔離趨勢與成因分析”,張成剛、楊偉國,《中國人口科學》,2013年第2期。
▪ “Export Processing Zones in China: A Survey Report and a Case Study”, Zeng, Xiangquan; Zhang, Chenggang; Chen, Liwen; Yang, Xue; Su, Yichen ; International Labour Office, Bureau for Workers' Activities (ACTRAV). - Geneva: ILO, 2012
▪ “靈活性與穩定性:中國開發區工會組織情況調查”,張成剛、曾湘泉,《中國勞動關係學院學報》第26卷第5期, 2012年。人大複印資料《勞動經濟與勞動關係》全文轉載, 2013年第1期。人大複印資料《工會工作》全文轉載, 2013年第2期。
▪ “深化對就業質量問題的理論探討和政策研究”,曾湘泉、張成剛,《第一資源》,第18輯2012第2輯。
▪ “職業性別隔離的測度”,楊偉國、陳玉傑、張成剛,《中國人口科學》,2010年第3期。
獲獎記錄 ▪ 《勞動基準的行政組織——以最低工資為例》獲中國勞動學會勞動教育研究優秀論文三等獎。
▪ 《中國人力資源開發》雜誌2020年度優秀審稿人。
▪ 《新就業形態助力公共就業服務的探索性研究》獲2019年中國助業研討會優秀論文二等獎。
▪ 阿里研究院2018年度優秀活水計畫學者。
▪ 《“眾包平台+外包創業服務”如何提升創業成功率:基於豬八戒網的案例研究》獲2018年中國助業研討會優秀論文一等獎。
▪ 《北京市新就業形態發展現狀的調研》獲2016北京高校青年教師社會調研優秀項目二等獎。
▪ 《<勞動契約法>實施對中國勞動力市場影響的實證分析》獲得2016年粵閩浙魯四省法學會社會法學研究會優秀論文一等獎第一名。
▪ 2016年全國大中專學生志願者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優秀團隊指導教師。
社會任職 ▪ 中國新就業形態研究中心主任
▪ 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2022版)專家委員會委員
▪ 第一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指導委員會委員
▪ 第三屆全國人力資源服務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
▪ 中國人力資源開發研究會企業人才分會第二屆理事會 常務理事
▪ 工信部中小企業發展促進中心 產業實踐教授
▪ 阿里研究院淘寶村發展聯盟學術委員會委員、滴滴小桔智庫首屆專家委員會委員、惠民縣人民政府智庫成員、北京軟體和信息服務業協會專家、廣州南沙營商環境國際交流促進中心專家委員會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