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華(感動測繪人物)

張建華(感動測繪人物)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99+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張建華,男,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第一大地測量隊(簡稱國測一大隊)一位中隊技術負責人,高級工程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建華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職業:高級工程師
簡介,人物生平,

簡介

被譽為身先士卒的珠峰丈量者,2014年3月18日被評為”感動測繪人物“。

人物生平

張建華先後參加了1998年和2005年珠峰高程複測、阿爾及利亞東西高速公路測量、927工程、現代測繪基準等重大測繪項目。在“2005年珠穆朗瑪峰高程複測”項目中,該同志因工作成績突出,被國家測繪局授予“二等功”。近幾年,張建華先後多次榮獲陝西測繪地理信息局、國測一大隊先進生產(工作)者、質量先進管理者、質量先進工作者等榮譽稱號。2010年,他被評為“全國測繪系統先進工作者”。
在2005年珠峰高程複測項目中,張建華擔任綜合交會組大組長,他身先士卒,先後4次上到了峰頂交會中最困難的西絨布觀測點(海拔6300米)。4月28日,他帶領兩名藏族僱工去探點、尋路,他們先是從艱險的西絨布北坡繞道來到了西絨布點。中午,當他正在點上作業時,天空驟然黑雲密布,狂風大作,氣溫急劇下降,寒冷刺骨,霎時間整個珠峰被牢牢包裹在風雪之中,能見度只有一兩米遠,仿佛進入了黑暗的冰雪世界。危險一步步向他們襲來,但當他想到使命的光榮、領導的信任、囑託和同事們的期待時,張建華內心只有一個信念:一定要活著出去!為了生存的希望更大,他把所帶乾糧都讓給藏族僱工吃,希望他們有更多的力量帶他走出去。但是,此時的張建華心裡明白,其實更大的挑戰還在後面,他們返回時必須為下次上點探一條安全、快捷的路。這條路他在1998年就曾經走過,充滿了艱險,就只是那條10米寬的冰裂縫和一條30米長、坡度幾乎超過60度的懸崖就足以讓人望而卻步了。歷盡千難萬險,張建華終於給冰裂縫和懸崖處都固定好了攀爬的繩索,他的手套、褲腿上都結滿了冰渣,鬍子、睫毛上也結出了“冰棍”。此時,在大本營、二本營的同志也通過對講機一直在呼喚著張建華的名字,可他仿佛消失在了茫茫的雪海中,無聲無息。直到晚上9點多,一路摸爬滾打,他終於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到了二本營駐地。迎接他的所有隊員都流下了激動的淚水,大家都說:建華,好樣的!
2006年10月,張建華遠赴非洲,負責完成了阿爾及利亞東西高速公路測量項目。第一次走進非洲,他就擔任該項目中標段的項目負責人,全面負責本標段的外事、安全、生產、質量和財務等工作。由於當時阿爾及利亞國家政局不太穩定,該標段時常有恐怖分子出沒而且埋有地雷,給生產和生命帶來很大挑戰。為了能順利開展工作,他白天要出野外,用英語和手勢與武裝警察進行溝通,帶頭到最危險的地區作業,晚上回來還要整理數據,安排第二天的工作,他常常一邊吃飯一邊思考下一步的工作。在這一年的時間裡,每天能安心美美睡一覺都成了他的奢望,由於工作的操勞,原來濃密的頭髮稀少了他也沒有發現。而正是這種忘我的工作熱情和不向困難低頭的不服輸精神,他最終克服一切困難,按時、保質、安全地完成了大隊交予的任務。
在927一期工程和國家現代測繪基準體系基礎設施建設一期工程中,張建華擔任中隊技術負責人。他嚴格按規範要求,牢牢把握產品質量關,高質量地完成了無人島普查40多處、跨海水準測量4跨、18個島礁控制點的選埋和觀測等工作;內蒙、青海、西藏、新疆等地區的國家一等水準路線選(補)埋2.27萬公里,新埋國家衛星定位大地控制點260座。在資源三號衛星幾何檢校項目中,他克服重重困難,完成了太行山、河北安平、黑龍江肇東、內蒙古托克托人工靶標鋪設和像控點測量工作,為國家局衛星中心開展資源三號衛星在軌測試提供了精確的控制數據。
張建華在生產生活中善於思考,勤於鑽研,經常利用休息時間加班加點,理論結合實踐,編寫了大量切合實際的測繪作業及質量控制程式軟體。這些軟體已在國測一大隊各生產中隊得到廣泛套用,為大隊帶來了較大的經濟效益,同時,也體現了他紮實的理論基礎和學以致用的奉獻精神。
近年來,張建華年平均出測時間長達280天以上,完成年平均工日350個以上,在國測一大隊名列前茅。他在技術上善於思考、勤於鑽研,業務上又是一個多面手,無論是水準、GPS觀測、數據解算,還是工程測量和數位化地形測圖,他都能運用自如,得心應手。可他也從不吝嗇,毫無保留地將自己所學傳授給新進隊的大學生,為大隊培養了一個個新的測繪技術力量。張建華熱愛祖國、忠誠事業,嚴於律己,愛崗敬業,樂於助人,他把全部的聰明才智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所熱愛的測繪工作中,他是國測一大隊不可多得的人才,卻又默默無聞,任勞任怨,保持和發揚著艱苦奮鬥、無私奉獻的優良傳統,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實現著自己的人生價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