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張師山
- 地理位置:湖南省岳陽市
- 氣候類型:亞熱帶季風氣候
- 開放時間:全天
- 門票價格:免費
- 著名景點:張良祠
臥仙石
讀書洞
煉丹岩
地理環境,歷史文化,地圖信息,
地理環境
山高海拔近千米,山腰古垣環帶,山頂廟宇軒昂。每當夕陽初收,西眺洞庭煙波浩淼,落日熔金;南望湘北農舍田園,星羅棋布;北極鄂南江河丘陵,萬千錦繡;東覽幕阜龍盤虎伏,奇峰錯列。晨曦初露,煙浮霧靄,紫雲籠罩,氣象萬千,四顧溝壑縱橫,峰巒重疊。
歷史文化
有清學士趙明振為此山題詩:
師山遙望若橫舟,無限幽光四面收;
清風絲竹歌弦管,夜月疎岩帶月流。
靈台玉印需銀綬,造化金牛點石頭;
頻來素士揮豪興,聊將勝景寫南樓。
傳說
張師山原叫“白雲山”,是因漢相張良在此僻谷而得名。張良字子房,西漢傑出的軍事家。自幼飽讀兵書,頗知兵法,曾輔劉邦推翻秦朝立下過汗馬功勞。劉邦建立漢朝後,自稱漢高祖。漢朝在張良、韓信、蕭何等忠臣良將的輔佐下,日趨強盛,但隨著政權逐步穩固,劉邦也日益奢侈腐化,他一方面剷除異姓諸侯王,另一方面又陸續分封同姓子弟,企圖藉此確保劉家天下。慢慢地對昔日共渡戎馬生涯的文官武將產生排斥念頭。動輒以“莫須有”罪名治罪罷官、斬首,號稱名將、賢相的韓信、蕭何也成了劉邦的“刀下鬼”。張良負命進諫,劉邦不但不納忠言,反起加害之心,張良見劉邦難以挽救,毅然辭官出走,是夜主意既定,留詩一首而去。
詩云:《辭駕出朝》
十年艱戰起干戈,龍爭虎鬥相湯磨;
今日辭君臣去也,駕前無我待如何!
張良懷著落魄的心情,深為自己懷才不遇,明珠暗投而追悔。在其師黃石公指點下且歌且行,一路尋至白雲山,途中以吟詩歌詠抒發和排遣自己落寞惆悵的心情。先錄幾首以志紀念:
其一 我去修行不做官,朝夕禪居白雲山;
渴飲黃花香蓼酒,飢食長生不老丹。
閒去觀花並看景,一時悶坐把琴彈;
我主問君今何在,每日朝夕只在山。
其二
兩輪日月皎如梭,四季光陰閃而過;
莫在朝中爭名利,名利到底是非多。
其三
榮華富貴終歸土,一旦無償怎奈何;
臣今趁早還山去,得蹉跎處且蹉跎。
其四
日月如梭價不高,時光就是斬人刀;
清風明月朝夕有,忠烈賢臣沒下鞘。
其五
受恩深處宜先退,得蔭隆時便可休;
莫道是非來入耳,從前恩愛反為仇。
不是微臣歸去早,臨時恐主不相饒;
一旦紅日西墜去,求得安樂與逍遙。
十年艱戰起干戈,龍爭虎鬥相湯磨;
今日辭君臣去也,駕前無我待如何!
張良懷著落魄的心情,深為自己懷才不遇,明珠暗投而追悔。在其師黃石公指點下且歌且行,一路尋至白雲山,途中以吟詩歌詠抒發和排遣自己落寞惆悵的心情。先錄幾首以志紀念:
其一 我去修行不做官,朝夕禪居白雲山;
渴飲黃花香蓼酒,飢食長生不老丹。
閒去觀花並看景,一時悶坐把琴彈;
我主問君今何在,每日朝夕只在山。
其二
兩輪日月皎如梭,四季光陰閃而過;
莫在朝中爭名利,名利到底是非多。
其三
榮華富貴終歸土,一旦無償怎奈何;
臣今趁早還山去,得蹉跎處且蹉跎。
其四
日月如梭價不高,時光就是斬人刀;
清風明月朝夕有,忠烈賢臣沒下鞘。
其五
受恩深處宜先退,得蔭隆時便可休;
莫道是非來入耳,從前恩愛反為仇。
不是微臣歸去早,臨時恐主不相饒;
一旦紅日西墜去,求得安樂與逍遙。
既到此山,見奇峰獨秀,東有幕阜對峙,四野空曠無邊,風景秀麗,頗為仙山勝景,便在此住下了。山頂有一廟,名叫“白雲觀”,巍峨壯觀,山南腰有一洞,洞高丈余,寬若兩丈,深度莫測。前洞有許多石几、石案之美。洞外花香鳥語,流水淙淙:洞內鳳鳴龍吟,餘韻嫋嫋;四周蕙蘭吐芳,幽篁森森。張良在此書畫作伴,琴詩為侶。吟詩舞劍,逍遙自在,朝迎旭日,暮棬珠簾,好不怡然自得。
光陰駒隙。漢朝建立的第三年,外有匈奴騷擾,內有異姓諸侯叛亂,劉邦見大統江山幾乎送於胡人之手,惶惶不可終日。加之專制統治朝綱不振,國力衰敗。昔日的文官武將,已是殘燭暮年,寥寥無幾。更加使他想起張良來,決定請他再扶漢室,以拯帝王子孫萬世之基業。
一日,劉邦策馬來到白雲山,張良聽有馬蹄聲由遠而近,掐指一算,知是劉邦來訪。於是,題詩一首於杌上。避而不見。詩云:
白雲觀中字幾行,張良端肅拜君王,
紅顏愛色抽蕊死,野草連根帶葉黃。
蜂采百花人食蜜,牛耕五穀鼠耗糧,
世間多少辛酸事,花殘月缺年少亡。
劉邦進得觀來,見內空無一人。只有爐中灰焰猶在,琴書依然,尋顧四周,只有杌上詩句,鏗鏘有聲,針砭自己,想起昔日的待賢之舉,不禁黯然神傷,潸然淚下,也吟出一首詩來,【訪賢不遇】詩云:
寡人排駕到荒山,不見賢臣空見觀。
月映桃花千日赤,風吹竹葉透心寒。
爐中煉藥灰猶暖,杌上題詩墨未乾。
書籍琴棋依舊在,子皇何處把身安?
吟罷,渭然長嘆,不禁為訪賢不遇而痛心。張良見狀,出來參拜。劉邦龍顏大悅,將朝綱待興、匈奴犯邊、國內叛亂及自己思賢如渴之心盡情傾吐,聲淚俱下,懇求張良下山再扶漢室。張良出於全局,拯黎明於水火,救塗炭之生靈,毅然辭別白雲山。
後來,人們為了紀念張良這位赤心報國的軍事家,將白雲山改名為“張師山”,“白雲觀”更名為“張良祠”。廟前有一對聯:得黃石公助,熟讀兵書佐劉終成帝業;從赤松子游,精通玄理,使君得保天年。後經歷朝修葺,廟宇壯觀。遊人不絕。至今張良的“讀書洞”、“煉丹岩”、“臥仙石”依然在幾千年風雨中保存下來,這一膾炙人口的故事被後人流傳至今。
光陰駒隙。漢朝建立的第三年,外有匈奴騷擾,內有異姓諸侯叛亂,劉邦見大統江山幾乎送於胡人之手,惶惶不可終日。加之專制統治朝綱不振,國力衰敗。昔日的文官武將,已是殘燭暮年,寥寥無幾。更加使他想起張良來,決定請他再扶漢室,以拯帝王子孫萬世之基業。
一日,劉邦策馬來到白雲山,張良聽有馬蹄聲由遠而近,掐指一算,知是劉邦來訪。於是,題詩一首於杌上。避而不見。詩云:
白雲觀中字幾行,張良端肅拜君王,
紅顏愛色抽蕊死,野草連根帶葉黃。
蜂采百花人食蜜,牛耕五穀鼠耗糧,
世間多少辛酸事,花殘月缺年少亡。
劉邦進得觀來,見內空無一人。只有爐中灰焰猶在,琴書依然,尋顧四周,只有杌上詩句,鏗鏘有聲,針砭自己,想起昔日的待賢之舉,不禁黯然神傷,潸然淚下,也吟出一首詩來,【訪賢不遇】詩云:
寡人排駕到荒山,不見賢臣空見觀。
月映桃花千日赤,風吹竹葉透心寒。
爐中煉藥灰猶暖,杌上題詩墨未乾。
書籍琴棋依舊在,子皇何處把身安?
吟罷,渭然長嘆,不禁為訪賢不遇而痛心。張良見狀,出來參拜。劉邦龍顏大悅,將朝綱待興、匈奴犯邊、國內叛亂及自己思賢如渴之心盡情傾吐,聲淚俱下,懇求張良下山再扶漢室。張良出於全局,拯黎明於水火,救塗炭之生靈,毅然辭別白雲山。
後來,人們為了紀念張良這位赤心報國的軍事家,將白雲山改名為“張師山”,“白雲觀”更名為“張良祠”。廟前有一對聯:得黃石公助,熟讀兵書佐劉終成帝業;從赤松子游,精通玄理,使君得保天年。後經歷朝修葺,廟宇壯觀。遊人不絕。至今張良的“讀書洞”、“煉丹岩”、“臥仙石”依然在幾千年風雨中保存下來,這一膾炙人口的故事被後人流傳至今。
地圖信息
地址:平江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