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希仲

張希仲,熱工學家。浙江新昌人。1946年畢業於交通大學機械系。1951年獲加拿大薩斯加去溫大學採暖通風專業碩士學位。曾任加拿大科學院建築研究所初級研究員。1955年回國。歷任中國醫學科學院衛生研究所、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衛生研究所研究員。長期從事衛生防護方面的研究工作。研製成功熱球式電風速計、氯化鋰露點式濕度計、電阻濕度計、熱電堆式輻射熱計、熱流計及其校正設備,並已推廣套用。

基本介紹

個人簡介,人物生平,

個人簡介

張希仲(1897~1939) 字仲甫,口頭鄉小口頭村人。少時讀書勤奮刻苦,卒業於高小。棄學務農後,仍堅持自學,終於成為一名懷有遠大志向的地方名儒。為解救鄉親缺醫少藥的疾苦,他專心習醫,並熱心地為患者送醫上門,民眾對他均感戴不已。後來他覺著只靠治病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救民難,擺脫愚昧落後狀況。於是,他積極籌資,操置教具,棄醫辦學,為提高山區人民的文化水平而辛勤耕耘。任教期間,他循循善誘,誨人不倦,培養出許多思想進步的人才。他待人和藹可親,在學生家長中享有頗高的威望,民眾都願接近他,成為民眾的貼心人。

人物生平

1937年7月,盧溝橋畔的炮聲驚醒了中華民族的優秀兒女,抗日烽火燒灼著張希仲的愛國之心。他懷著救國之情,參加了抗日救亡運動,並加入中國共產黨
張希仲為人耿直,對革命有益的事,他在所不辭。當時,黨派到山區工作的同志因根據地未穩,食宿無統籌安排。張希仲便讓家屬為他們操勞,經常家似飯店,長達兩年。因人來人往,久而久之,他家也有時缺糧斷頓,但哪怕是告借為炊,他亦從不使來往於他家的同志忍飢。
1938年春,張希仲毅然率領革命青年30餘人赴萊蕪參加山東抗日游擊縱隊第三中隊,他任中隊長。時隔不久,張希仲返回口頭開展黨的工作,為中共博山縣七區區委負責人。
1939年春,張希仲任二區區委書記。一次在縣委開會時染病,回家醫治,敵人得悉登門抓他,家人將他藏至腐臭觸鼻的爛草堆,氣急敗壞的敵人慘無人道地摧殘凌辱其家屬,他氣憤難忍,幾次掙脫翻滾而出,欲與敵決一死戰,都被家人阻攔,終因氣憤過度,含恨溘逝,被追認為革命烈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