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嶸(志願者)

張嶸(志願者)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11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張嶸,男,漢族,1988年12月生於陝西千陽。優秀退伍軍人,公益人士。2009年戍島服役期滿。2010年開始從事社會公益活動,先後參加“4.14”玉樹地震、“8.08”舟曲特大土石流、“4.20”蘆山地震等多起自然災害救援行動。他四年來一直紮根青、川、甘等省貧困山區,從事救災、助學、助殘等愛心活動,先後為200多名貧困學生和社會各界愛心人士結為“幫扶對象”。他始終堅持實事求是、淡泊名利的為人準則,被譽為“最美千陽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嶸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性別:男
人物事跡
玉樹地震 他帶著鍋盔馳援災區
2010年 4月 14日,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突發 7.1級大地震,造成巨大人員和財產損失,災區民眾的安危牽動著每一個人的心。張嶸通過電視得知了地震的訊息,電視螢幕里的殘垣斷壁、受傷民眾的痛苦表情,讓他感同身受。“我要到災區去,到最需要人的救援現場去!”這個念頭讓張嶸血脈賁張。他一邊收拾行李,一邊將自己的決定告訴母親史小琴。“這一次,我不能再留下遺憾。”張嶸回憶起汶川地震時的情景說。與母親簡短告別後,張嶸便單槍匹馬踏上西去的列車,終於在玉樹地震發生的第三天——4月17日下午抵達災區。
抗震救災 他用行動感動了災區民眾
廢墟上,扔下行李的張嶸,加入到身穿迷彩服的軍隊救援隊伍中。沒有工具,甚至連雙手套都沒有,他徒手在瓦礫堆中刨挖,試圖尋找倖存者或財物。就這樣,張嶸白天除了短暫的吃喝就是廢墟上的手刨肩扛,晚上又在同樣的廢墟上孤獨入眠,一天下來時常需要連續工作14個小時。在廢墟上,他遇到了其他志願者,這些人和他一樣都是退伍軍人。張嶸加入其中,打出了“戰友支援隊”的大旗,乾起活來更加賣力,贏得其他救援人員的紛紛稱讚。為應對頭痛欲裂的高原反應,張嶸提前準備藥品,犯了就往嘴裡塞一大把藥片,以維持持續的高強度勞動。就這樣,白天在廢墟里搜尋、幫醫療隊抬擔架,晚上打電話聯繫救災物資。張嶸和戰友們先後挖出兩具遇難者遺體和大量財物,還救出了廢墟中最後一個倖存的生命 —— 一隻藏獒。
堅守玉樹 他用愛心呵護貧困學生
2010年 6月,災後重建逐步展開,面對眾多志願者返鄉,張嶸看到災區很多失去父母的孩子了無著落,看到他們眼中對復學的渴望,他依然地選擇了堅守。2010年 6月中旬,張嶸收拾好行李先來到囊謙縣,而後到白扎鄉中心寄校蒐集貧困學生的資料,然後又跑到100公里外的縣城上網聯繫企業尋求資助,為 20名學生每人每月資助 150元。從 2010年 6月到 2012年 11月,兩年多時間裡,張嶸幾乎跑遍了囊謙縣和玉樹縣的所有鄉鎮,先後為 200多名藏族貧困學生找到了資助者,使他們能繼續學業。在此期間,他還專程趕赴甘肅舟曲,參加了特大土石流災害搶險。
轉戰四川 他繼續傳播大愛
經過兩年多的努力,越來越多愛心人士和企業將愛心傾注到過來。張嶸覺得自己在這裡的使命已經完成, 2012年 11月 26日,他帶著行李返回家鄉。回到家,母親史小琴聽著張嶸的訴說,忍不住淚流滿面,她是第一次聽到兒子遭遇了這么多的困難,受過這么多的委屈。在這之前,她搞不清兒子到底在玉樹幹什麼,也從來不給別人提起兒子的事。回到家,張嶸並沒有休息,而是繼續在周邊蒐集貧困學生資料。不久後他又要到四川綿陽山區去幫助貧困學生。記者曾問他,“你的同齡人正在經營自己的事業和愛情,你這樣幹下去會不會後悔?”“在我最年輕的時候,我要幫助更多的人。這將是我人生最寶貴的一筆財富,我永遠也不會後悔!”張嶸堅定地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