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砭鎮

張家砭鎮

張家砭鎮位於綏德縣城西二公里處,轄區17個行政村,總人口20000人(2017),1個社區;全鎮總面積96平方千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張家砭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陝西省榆林市綏德縣
  • 面積:96平方千米 
  • 人口:20000人(2017) 
建制沿革,地理環境,基礎設施,

建制沿革

1940年3月綏德組建了政務委員會,5月,對原國民政府時期的聯保制進行精簡合併,隸屬於沙灘坪區公署(1941.12—1949.9)的一鄉(郝家橋)、二鄉(五里灣)、三鄉(沙灘坪)、七鄉(十里舖、五里店)。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於1950年7月,根據陝西省人民政府的通知,綏德縣政府決定將沙灘坪區改稱第九區政府,同年12月,區政府改稱區公所,駐地遷往五里灣村。1955年7月,改稱沙灘坪區公所,8月駐地遷往張家砭村。1956年3月,區劃調整時,設立了張家砭區公所,下轄徐家坪、沙灘坪、馬家窪、田莊、馬家坪、五里店6個鄉。1958年9月,綏德縣行政區劃調整後劃歸衛星(城郊)人民公社。1961年7月,在原綏德縣內增設張家砭人民公社,下轄32個生產大隊。1968年4月,經陝西省榆林專區革命委員會批准,成立了張家砭人民公社革命委員會,隸屬綏德縣革命委員會。1984年7月張家砭人民公社改為張家砭鄉,鄉長徐志惠。1990年4月,設立鄉人大主席團,鄉黨委書記延崇高兼任主席團主席。2011年7月,鄉政府遷入新址,駐地仍在張家砭村,同年11月11日,召開了第十八屆鄉人民代表大會,朱國旗當選鄉長。

地理環境

地形西高東低,屬於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水土流失嚴重,氣候四季分明,春多風沙乾旱少雨,夏秋雨熱同期,作物一年一熟,主要物產是豆類、薯類、雜糧、玉米等。地下資源未探明。工礦產品主要有磚、水泥預製品、石子等建築原材料。農副產品主要有玉米、黃豆、洋芋、穀子等。

基礎設施

張家砭鄉改革開放前,基礎設施條件差,公益事業設施少。五十年代開發大西北時加寬了吳定公路。七十年代初實現了瀝青硬化。解放初大理河、無定河沒有一座橋樑,全靠渡船、支木橋渡河。六十年代合龍山下修了一座漫水橋,結束了郝家橋、五里灣兩道溝淌河歷史。七十年代柳家莊修了鐵索橋,九十年代沿無定河修了柳家莊大橋、五里灣大橋,張家砭漫水橋,延家岔至玉家溝漫水橋,結束了渡船淌河歷史。2005年至2009年利用國家集中投資機遇,水泥硬化了郝家橋溝、五里灣溝通村公路,邢家塬、黃家溝、五里灣、張家砭、白家灣、落雁砭、清水溝、王莊、高石角、五里店硬化了村內主幹道。張家砭、清水溝、馬家窪、五里店拉上了公路照明燈,三十個村完成了農網改造,解決了人畜飲水困難。
七十年代初,在農業學大寨運動中,村村通了手搖電話,戶戶通了廣播,改革開放後,於九十年代初報廢,2000年以後,被程控電話取代。2005年後,手機得到了普及,實現了信號全覆蓋。至2010年電腦網際網路在各村都得到了套用,家用小汽車逐步走進農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