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港鳳凰山景區

張家港鳳凰山景區

鳳凰山風景名勝區位於江蘇省張家港市港口、鳳凰、西張三鎮交界處,鳳凰山山體由西而東走向,猶如丹鳳展翅,故稱“鳳凰山”,該景區山巒多姿,風光佳麗,名勝古蹟眾多,是旅遊觀光的好去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家港鳳凰山景區
  • 所在地:張家港
  • 作用:旅遊觀光
  • 特點:風光佳麗、名勝古蹟眾多
簡介,地理優勢,

簡介

該景區山巒多姿,風光佳麗,名勝古蹟眾多。自東吳赤烏年間建永慶寺開始,歷代就是遊人觀光的好去處。曾有內外八景之說。“內八景”有三潭、四井、古檜、空楊、秀峰、醴泉、丞相墓、狀元讀書台;“外八景”有湖下書聲、坊基酒肆、港口漁歌、柴場牧唱、桑岸啼鳴、蓮塘游魚、松林落照、精舍飄幡。幾經滄桑變遷,“內外八景”中絕大部分景點早已湮滅,唯秀峰、醴泉、狀元讀書台尚存。
鳳凰山之主峰海拔86米,上有秀峰崖,高約2米,長有4米餘,略向西北傾斜,與地面成60度角。此崖陽面平整,陰面凹陷,呈蚌殼狀,上刻“秀峰”兩字,雖年代久遠,猶清晰可辨。秀峰之美,可用石奇、泉清、木秀來概括。歷來文人雅士到此遊覽,留下了不少麗詞佳句。今天的秀峰仍以她的天生麗質吸引著萬千遊人,保持著不衰的魅力。主峰側邊有“醴泉”,是山頂天然石井。
元民間名士楊維禎有“醴泉引得鳳凰來”的詩句。自古以來,該井無遮無蓋,終未填塞,至今猶保存著清洌的泉水。在主峰之西南的鷙山,有一片占地400畝水蜜桃園,園中樹林密布,蔥鬱繁茂。所產水蜜桃子以其形美、色艷、味佳、肉細、皮韌易剝、汁多甘厚、味濃香溢、入口即化等特點而馳名中外。在鄧家宕有株紅豆樹,相傳南朝梁武帝蕭衍長子蕭統所種,距今已1500餘年歷史,為江南一絕。
位於山之東峰,於林木蔥蘢,異卉飄香間。有狀元讀書台。是一方巨石台,形似露天舞台。其中一石平整光滑,大小跟八仙桌差不多,傳說是唐代狀元陸器年青時讀書之處。雖然陸器讀書的年代距今已很遙遠,但今天我們憑弔遺蹟,並沒有感到“鳳去台空”的寂寞。每逢傳統廟會或重九登高,這裡成了各地開展民間文化娛樂的場所。隨著鳳凰山景區的逐步恢復,書台勝跡將愈益發出迷人的風采。
鳳凰山南面有永慶寺,建於梁武帝大同二年(公元536年),屬江南七十二大寺之一,永慶寺屬南朝時的佛教勝地,並統轄著沿江數十個寺廟,在佛門的地位較高。永慶寺歷經千餘年來的毀毀修修,到明清時,寺內已發展到十個大殿,即天皇殿,大雄寶殿,東嶽殿(地芷王,十殿閻王),祖師殿(道教),文昌閣,關帝殿,土地閣,芷經殿,羅漢堂,觀音堂及金仙塔院(內有五座磚砌石塔)。
據志書記載,該寺由南朝梁侍御史陸孝本於大同二年舍宅興建,占地86畝。其中,有楊惠之彩塑、吳道子繪畫的唐塑羅漢,還有人稱“三絕”的千年古檜、肉身菩薩和自然石井。自古以來,永慶寺集自然景色和佛門聖地於一身而聞名中外。唐代高僧鑒真曾在寺中作最後一次結緣,再從黃泗浦登船,東渡日本。千百年來,永慶寺幾度興衰,1958年被毀。1993年8月重建永慶寺山門、伽藍殿、放生池、大雄寶殿、玉佛殿、鐘樓等,寺廟初具規模。前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仆初親自為該寺題寫了寺名。

地理優勢

鳳凰山風景名勝區位於開縣縣城以北,地理位置得天獨厚。景區由盛山園藝場、盛山公園、迎仙山三個小景區組成,總面積4.05平方公里。盛山公園座落在鳳凰山風景名勝區中心,海拔600米,相對高度400米,為城區一自然山水綜合公園。唐元和13年(公元818年)考功員外郎韋處厚被貶開州刺史,居開州三載,閒來游吟於盛山,寄情志于山水雲月,吟詠了葫蘆沼等盛山十二景詩,白居易、張籍等數十文人墨客為之動情筆和,後聯成大卷,韓愈為之序。由此,歷代相傳,開縣“盛山十二景”及韋處厚、張籍等“十二景詩”譽滿華夏,名聲遠揚。
盛山公園規劃範圍東至岩觀音,南到縣人民醫院,西齊東嶽廟,北達盛山山麓頂端,占地1.05平方公里。10幾年來,共聚資3500多萬元,對公園進行了大規模建設和景點開發。現已完成盛山十二景、仿古藝術長廊、劉帥紀念館、岩觀音、公園大門、尋盛門、大石梯山河頌壁畫、澗橋、龍泉、逐月橋、八仙橋、登山大石梯、十二生肖、陰陽八卦、金鳳凰、六角亭、群龜戲水和風格各異的亭台樓閣等景點的開發建設,園內大小石梯四通八達,綠化覆蓋率達80%以上。公園地貌小品豐富,山脊、山谷明顯,平地、緩坡、陡坡過渡自然,各種山丘、溝谷起伏有致,植被多樣性,同時由於開縣屬結構複雜的亞熱帶闊葉林區,這為公園植物群落的建置提供了豐富多彩的植物資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