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村(山東省青島市嶗山區北宅街道張家村)

張家村(山東省青島市嶗山區北宅街道張家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87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張家村位於北宅街道辦事處駐地東北3公里處,由兔耳石、炕石、馬鞍子三個自然村組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家村
  • 位於北宅街道
  • 耕地:90餘畝
  • 山巒:2400餘畝
張家村位於北宅街道辦事處駐地東北3公里處,南天門山西南麓的山谷之中。站在村口,北可鳥瞰劈石口,西與石門山、華樓山相望,南與正在開發的旅遊勝地“花花浪子”近在咫尺。該村現有村民74戶,230人,有張、尹、宋三姓,其中張、尹兩姓人家居多。
張家村由兔耳石、炕石、馬鞍子三個自然村組成。村舍星羅棋布,灑落在村中的小溪兩邊,幽雅別致,是典型的山居民宅。張氏先祖張治祖攜張奎、張相二子,從萊陽的小雙山搬至現今的書院村,繼而又遷至張家村處建村。之後,尹氏和宋氏分別從沙子口的北龍口村和北宅的北頭村先後來此定居。張氏來的時候,發現在村北的山坡上有一塊上細下粗4米多高的巨大孤石,底部埋在土中,遠看就像是從土裡長出來似的,人們便取村名“土裡石”;後來村裡有文化的人覺此名不雅,端詳巨石狀若兔耳,遂改村名為“ 兔耳石”;尹氏來的時候,看見一塊面積10餘平方米的光滑山石,形如土炕,便在石邊建房造屋,稱為炕石村;後來宋氏來到兔耳石東北的山坡安營紮寨,見那裡的山坡形似“馬鞍”,故起村名為“馬鞍子”。沈鴻烈任青島市市長時,為行政管理方便,把兔耳石村、炕石村和馬鞍子村合為一村,取村名張家村。
張家村正式定名後隸屬嶗西區管轄。建國後,該村先後成立過互助組、初級社,與東烏衣巷村、西烏衣巷村、書院村、北頭村、暉流村、燕石村成立建新第一農業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後合建為烏衣巷生產大隊,1961年由烏衣巷生產大隊劃出建立張家村生產大隊,1984年撤銷生產大隊設村民委員會。2004年由村委會改為社區居委會。現在一些僑居海外或遠居他鄉的張家村籍老人及其後代提及家鄉,只知道有個兔耳石,而不知有個張家村,可見兔耳石在當時是頗有名氣的。
張家村的經濟原以農業為主,有耕地90餘畝,山巒2400餘畝。2004年該村經濟總收入345萬元,人均收入4353元。
張家村除富有特色的果谷外,還有形態奇異、惟妙惟肖的景觀石,如兔耳石、炕石、狼石、鴿子石、大雁石、和尚石等,村東南方向還有窯瓮子遺址、村東北山谷中小水庫邊的古建築遺址。村里充分利用其獨特的地理環境和資源,正在與周圍村莊研究開發可與北九水的潮音瀑、靛缸灣相媲美的旅遊景點——“花花浪子”。此景點的建成將帶動該村第三產業的發展。
張家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