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川小兒錦

張家川小兒錦,甘肅省天水市,張家川回族自治縣傳統民間文學,甘肅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保護單位為張家川縣文化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家川小兒錦 
  • 遺產級別:省級
  • 遺產類別:民間文學
  • 保存單位:張家川縣文化館
歷史淵源,工藝特徵,傳承保護,

歷史淵源

小兒錦,是流行於我國回族、東鄉族、撒拉族、保全族人民中的一種用阿拉伯字母拼寫的漢語拼音文字。在張家川稱為“小經”、“消經”。 這種文字擁有36個字母,包括28個阿拉伯字母,4個波斯字母和4個小兒經獨有的字母,是歷史上最早的、比較規範的漢語拼音。

工藝特徵

張家川一帶的小兒錦拼寫的是張家川方言,張家川方言有張家川本地話、鳳翔話、鹽官話、甘谷話,秦安話等,小兒錦的拼寫也有所不同。小兒錦在整個發展過程中意義重大,通過對單個文本的研究,可以理清一個重大歷史事件,這一點對於回族史、中國伊斯蘭教史、民族志等的研究至關重要。 小兒錦在語言學上也有很高的價值,其文本保存了大量的阿拉伯語和波斯語辭彙,反應了回族語言逐漸向漢語演變的過程。語言複雜的成分本身就表明了回族形成的多元性。小兒錦保留了大量的古今各地方言,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

傳承保護

小兒錦不但是我國的一種少數民族文字,也是漢文化與伊斯蘭文化、我國與伊斯蘭世界相互交流、交融的結果。不但是我國穆斯林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在世界文化遺產之林中也占有一席之地。 近年來以經學院、新式阿拉伯語學校為特徵的伊斯蘭教育加速了小兒錦退守的步伐,只有少數像蘇守清、海金明、李元珍等一樣阿訇利用小兒錦為不識字的婦女和滿拉教授伊斯蘭知識,使小兒錦得以薪火相傳,延續至今,所以,小兒錦的搶救和保存迫在眉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