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口市崇禮區烈士陵園

張家口市崇禮區烈士陵園,位於河北省張家口市崇禮區陵園路社區陵園路1號,總面積6400平方米,興建於1952年10月,是市級烈士紀念設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家口市崇禮區烈士陵園
  • 地理位置:河北省張家口市崇禮區陵園路社區陵園路1號
  • 占地面積:6400 m
  • 保護級別:設區的市級烈士紀念設施、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歷史沿革,主要建築,紀念意義,旅遊信息,

歷史沿革

1952年10月,張家口市崇禮區烈士陵園修建。

主要建築

陵園由革命烈士紀念塔、“烈士靈堂”、烈士墓區三部分組成,四周築有2.5米高圍牆,院內植有松樹、柏樹、雲杉等植物,氣氛莊嚴肅穆。 革命烈士紀念塔巍然屹立在陵園悼念廣場中心,塔高8.84米,寬1.8米,塔身正面雕刻“革命烈士紀念塔”七個大字,背面雕刻“永垂不朽”四個大字。“烈士靈堂”位於革命烈士紀念塔背後,建築面積115.5平米,堂內正壁上懸掛著520名烈士英名錄匾,堂內安放著26名烈士骨灰和14名烈士遺像,靈堂中央展放著七件革命烈士遺物、遺書。 烈士墓區位於烈士靈堂後,安葬著106名烈士,其中有原平北四十團連長,即紅軍長征時期大渡河十七勇士之首——熊尚林同志陵墓。 烈士靈堂外左前方矗立著,1945年1月1日崇禮縣抗聯會為紀念1944年春在猴山戰鬥中壯烈犧牲的七勇士、龍崇宣抗戰殉國六烈士和新營子戰鬥殉國的四十團副團長鄧典龍同志樹立的石碑,碑前刻著“民族之光”四個大字,背面刻著七勇士、六烈士、鄧典龍同志的名錄。

紀念意義

愛國主義教育是提高全民族整體素質的基礎性工程,是引導人們特別是廣大青少年樹立正確理想、信念、人生觀、價值觀,促進中華民族振興的一項重要工作。 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在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中,發揮著重要的引領作用。一件件歷史文物,一個個真實故事,昭示著中華兒女的崇高理想和價值追求,詮釋著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和革命道德,闡發著如何做人、如何做事的基本道理,是開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陶冶道德情操的重要課堂。 做好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工作,能夠幫助未成年人從重大歷史事件和優秀文化遺產中,從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浴血奮鬥歷程中,從民族英雄、革命領袖、先進人物的成長中,增強愛國情感,培育民族精神,確立遠大 志向,規範行為習慣,提高基本素質, 成長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 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河北省張家口市崇禮區陵園路社區陵園路1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