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如君(江蘇彈詞演員)

張如君(江蘇彈詞演員)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張如君,江蘇蘇州人,彈詞演員。曾先後演出長篇《描金鳳》、《雙金錠》、《王寶釧》、《蝴蝶杯》、《三香花燭》等。在現代題材書目《李雙雙》中所起喜旺,頗能傳神。其與劉韻若合作改編的《李雙雙》,由《說新書》叢刊1—2集發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如君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江蘇蘇州
  • 職業:彈詞演員
  • 代表作品:《李雙雙》
人物經歷,創作作品,

人物經歷

張如君,張玉書之子,彈詞演員。1948年師從趙湘泉,年中改投凌文君門下,習《描金鳳》、《雙金錠》,年底即單檔演出。1951年與凌文君拼檔,任下手。1954年與妻劉韻若拼檔,任上手。同年參加上海市評彈演出組第九小組,在江浙滬一帶巡迴演出。1958年加入上海市紅旗評彈隊長,次年入上海市人民評彈工作團(今上海評彈團)。
張如君張如君

創作作品

弦索伉儷”張如君與劉韻若,在書壇辛勤耕耘超過50載。這對評彈夫妻,不僅說噱彈唱,珠聯璧合,而且推陳出新,努力創作。在逸夫舞台舉辦的張劉檔作品專場上,首次推出兩位老藝術家聯袂創作的《新李雙雙》。
享譽書壇的評彈中篇《李雙雙》,是這對能寫會演的搭檔、伴侶的作品。當年,為了改編好這部新書,夫妻雙雙攜手下農村,與農民交朋友。每當夜深人靜,兩人秉燭對坐,討論提綱,推敲詞曲。
李雙雙》以評彈特有的藝術手法來表現人們熟悉的人和事,準確描寫出李雙雙、孫喜旺、孫有婆等人物形象及他們的性格衝突,全書詼諧幽默,妙趣橫生,每每贏得滿場笑聲。“老首長”陳雲對他們夫婦更是讚譽有加。文革後,陳雲曾在中南海接見張如君等評彈演員,作出評彈要“出人、出書、走正路”的指示。在上海接見劉韻若時,陳雲又緊握她的手說:“文革中我的許多評彈磁帶都沒了,但你的‘兩補’———《李雙雙補苗》和《晴雯補裘》我保存了下來。”還親手書寫唐詩《楓橋夜泊》條幅贈劉韻若。
張如君、劉韻若雖已退休,但依舊痴迷評彈,醉心弦索,以飽滿的激情繼續他們的創作與演出。他們整理出版了話本《錢篤笤求雨》和《王府命案》,為評彈藝術寶庫留下了一份珍貴的資料。他們還特意到郊縣農村下生活,採集素材,滿腔熱情地編寫了21世紀李雙雙的新故事。在他們的筆下,步入中老年的李雙雙也具有鮮明時代特徵。為了編好新書,這對評彈響檔在春寒料峭時深入到南匯、金山、莘莊等地體驗生活,採訪了李雙雙式人物、婦女隊長王佩芳,還與南匯老港鎮的養豬狀元尹國祥,莘莊明星養豬場場長彭濟民等成了忘年交。新一代農民依靠科技與市場經濟新知識走發展創新之路,都被他們栩栩如生地編進了新書。
曾先後演出長篇《描金鳳》、《雙金錠》、《王寶釧》、《蝴蝶杯》、《三香花燭》等。說表以親切風趣見長,善起喜劇腳色。在現代題材書目《李雙雙》中所起喜旺,頗能傳神。擅唱“夏調”,並在旋律及唱法上有所變化。能編創腳本,早年曾參與其師凌文君長篇彈詞《金陵殺馬》的編創,後改編《李雙雙》、《小城春秋》、《紅岩》等長篇。與人合作編創的中篇有《水鄉春意濃》、《春夢》、《假婿乘龍》、《暖鍋為媒》,短篇《種子迷》、《黃昏戀》等。對傳統書目亦能出新,如為《雙金錠》末尾增補10回,使該書目內容大為豐富。所編書目,具襯托周密,結構巧妙,語言生動等特色。經其記錄整理的趙湘泉、凌文君老師親傳的長篇彈詞《描金鳳》演出本已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在1990年出版;與劉韻若合作改編的《李雙雙》,由《說新書》叢刊1—2集發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