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天路(天主教北京教區神父)

張天路(天主教北京教區神父)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張天路,天主教神父,河北邢台人。曾任深圳安多尼堂本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天路
  • 別名:張天路神父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河北邢台
  • 出生日期:1968年12月
  • 職業:碩士  神父
  • 畢業院校:比利時魯汶大學  英國倫敦大學
  • 信仰:天主教
  • 主要成就:深圳聖安東尼本堂
    延慶耶穌聖心堂本堂
    北京青年聯合會常委
身份,經歷,現況,搜狐網記者採訪,

身份

張天路神父,天主教北京教區延慶永寧耶穌聖心堂本堂。

經歷

1988年至1993在北京天主教神哲學院學習,1993年至1997年在比利時魯汶大學攻讀西方哲學,1997年至1999年在北京外交學院學習國際關係學,2004年至2005年在英國倫敦大學攻讀教會管理學。
1997年被傅鐵山主教祝聖為神父,1999年天主教北京教區南堂副主任司鐸,北京教區國際堂區主任司鐸,2003年天主教北京教區南堂主任司鐸,2007年12月至2011年2月天主教深圳聖安尼堂區主任司鐸。2011年3月天主教北京永寧耶穌聖心堂主任司鐸。
1997年至2007年出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北京教區傅鐵山主教外事秘書兼副委員長外交助理,同時任北京“一區兩會”(即北京教區和愛國會及教務委員會)外事辦公室主任,多次陪同傅鐵山副委員長和外交部、國新辦、國家宗教事務局領導出訪國外、參與重要國際外事活動,並多次被授權代表中國天主教會召開記者招待會,配合國家整體外交,宣講國家宗教政策。在中國加入世貿及北京申辦奧運期間,以宗教神職人員身份在重大的、敏感的國際多邊關係和國際周邊關係等多領域參與了許多重要的外事工作。在十多年外事工作中,與許多國家及地區領導人及政要如美國前總統布希、前國務卿基辛格、國際奧委會前主席薩馬蘭奇及現任主席羅格等和各國駐華大使及美國駐廣州總領事建立了深厚的私人友誼關係。
1999年參與組織國慶50周年遊行“宗教代表方隊”;2007年至今任北京市西城區青聯常委。

現況

張天路神父現任天主教北京教區永寧耶穌聖心堂本堂。

搜狐網記者採訪

專訪:神父談“信仰”
本篇口述/張天路 整理/王芊
記者:在您看來,什麼是信仰?
張:信仰的英文單詞一個是faith,一個是belief。對我而言,信仰是前者。由信仰的建立,導致了對真、美、善的相信,對人的相信,對人類共榮的相信,這是一個縱向關係。
記者:那您認為應該如何實現信仰呢?
張:從《聖經》的角度來看,信仰的外在意義是愛、正義、喜樂和平安。喜樂可以是物質上,也可以是精神上的,而真正的喜樂是精神上的喜樂。平安分內心和外在的平安,外在的平安是世界和平,但是只有每個人的內心平安之後,世界才能平安。
愛是奉獻,是犧牲,是痛苦。通過在痛苦之中找到愛,實踐愛,便可以超越痛苦。這不是被動的超越,而是在挫敗中看到成功的希望。
記者:您怎樣看待當代年輕人的信仰問題?
張:無論在什麼年代裡,人們都需要信仰支持。因為沒有信仰,所以人們才會沉迷網路,尋找各種刺激,迷失了精神家園。當然,如今在國家宗教政策的支持下,南堂的年輕面孔已經越來越多,這表明年輕人也開始關注精神生活,這是個很好的現象。
記者:您認為宗教信仰與心理有什麼關係?
張:宗教信仰關注人的精神層面,心理學注重心理層面的分析和疏導,因此是相輔相成密不可分的。在宗教心靈救贖的過程中,必然要運用到心理學。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每個人都會經歷生與死,而真、美和善是人類的共同追求。
記者:很多人覺得宗教很神秘,很遙遠,您怎么看待呢?
張:宗教信仰常被理解為嚴肅而高深的精神活動,然而卻不知它時時在我們身邊。現在為年輕人所喜愛的聖誕節、感恩節等活動中都蘊含著感謝、關愛等信仰理念。而且重要的是,真善美的東西,只要我們堅信,隨時隨地都能看到它的存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