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天師世系

張天師。名陵,字道陵,東漢沛國豐縣(今江蘇豐縣)人,明帝時為江州令,棄官歸隱,於雲錦山(江西龍虎山)、嵩山等處修道,後人蜀於鶴鳴山(又名鵠鳴山),煉丹修長生之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天師世系
  • :陵
  • :道陵
  • 籍貫:東漢沛人(江蘇沛縣)
謂老君授以遁甲、符錄等書,並賜以天師印綬,又賜以正一真人之號。此正一天師之號之所由來。
益州志云:「張道陵得咒鬼術書,遂解使鬼法,自稱天師,子衡為系師,衡子魯為嗣師。」元代以前,其後裔未襲稱天師之號。陵所傳,有五斗米道之稱,三國志張魯傳:「祖父陵造作道書,從受道者,出五斗米,故世號米賊。」按靈帝時張角、張脩皆習五斗米道造反作亂;當時之米賊,非指陵而言。
張陵,一說為留侯張良之八世孫,東漢沛國豐縣(江蘇今縣)人,後人稱其為張道陵。陵子衡(與安帝時之太史令同名),衡子魯,俱傳天師道。靈帝時天下大亂,張脩藉天師道據漢中造反,魯擊殺張脩,據漢中,保境安民,民樂信服,朝廷遂寵魯為中郎將,領漢寧太守。建安二十年(公元二一五),曹操伐魯,魯封存寶貨倉庫,一無所取,率眾界南奔巴中,操以魯不愛財、無惡意,遂遣人嘉慰,拜為鎮南將軍、封閬中侯,魯五子皆為列侯,操並為子彭祖娶魯女,結為姻親。
魯之子盛,為天師四代,曹丕封之為都亭侯,還龍虎山傳法,自此世居於此。十代子祥,仕隋為洛陽尉。十二代恆,唐高宗召見。十五代高,玄宗召見。二十代諶,武宗召見,皆未賜何等封號。二十四代正隨,宋真宗召見,賜號貞靜先生,並蠲其田租,自是凡嗣世者皆賜號,代稱先生,例如二十五代乾曜,仁宗賜號澄素先生。二十六代嗣宗,賜號虛白先生。賜號自宋開始,然未封以天師之名。
三十六代宗演,元世祖召見,待以客禮,命主領江南道教,贈號沖和真人,凡制詔皆稱曰「三十六代天師」,又稱正一天師,世襲天師之號自此始。三十八代與材,元武宗贈一品,封留國公、正一教主,四十二代正常,明初入朝,太祖曰:「天有師乎?」乃改授正一嗣教真人,秩二品。四十三代宇初,建文時,坐不法,奪印誥,成祖即位,復之。四十六代元吉,坐法,廢為庶人,族人玄慶嗣為四十七代天師、四十九代永緒,嘉靖末卒,無子,吏部主事郭諫臣、江南巡撫任士憑等皆請革其世封,乃去真人號,改授上清觀(天師之居)提點,秩五品,以其宗人國祥,繼嗣五十代。萬曆時,復國祥故封。五十四代繼宗,清康熙時授光祿大夫,賜第京師。五十六代遇隆,乾隆時以梅御史刻,改為正五品。五十七代存義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年十五襲爵、入覲,晉爵正三品。終清之世,凡九代天師,每人覲或召見,皆備受禮待,賀賜豐厚。大陸變色,六十三代天師恩溥,來台灣,歿後,繼嗣者源先,為六十四代天師。歷代天師,以神道設教,牖民化世,多樂善達理之賢,自漢以來,世家傳至於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