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場

張場,自然集鎮,位於湖北省荊門市掇刀區團林鋪鎮境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張場
  • 地理位置:湖北省荊門市掇刀區團林鋪鎮境內
  • 著名景點:漢當陽縣城舊址
  • 相關人物:廖文友、廖文州、廖文義
行政區劃,歷史文化,著名人物,地圖信息,

行政區劃

張場地處當陽市、掇刀區與沙洋縣交界處,曾分別隸屬過沙洋五里舖鎮、東寶區團林鋪鎮,也曾獨立設立過張場鄉和張場管理區,鄉政府曾設在張場老街橋頭的糧站旁,如今是隸屬掇刀區團林鋪鎮的一個行政村。
現在張場雖然是一個村,但發展較快。在老街南邊原修建的一條寬闊的街道,街道兩旁排滿店鋪,商品琳琅滿目。張場大橋建成後,更是熱鬧,又在老街北邊修建起了一條新街,經營狀況與南街不相上下。

歷史文化

這個地方傳說是漢當陽縣城舊址,由於漢朝末年諸侯封土稱王,將當陽城西遷後,這裡幾乎荒無人煙了。朝末年,幾戶張姓農民遷居於此,經幾代發展張姓人口增多,並在一條河的南岸邊建立了張氏宗祠,爾後,江西不少人移居這裡及周邊各地。這裡人煙逐漸多起來後,農業生產也有了較大發展。
但這裡的人不會種胡蘿蔔及紅蘿蔔,官壋河溶的幾個種菜大戶看準了商機,用牲口馱院夜雅了些蘿蔔來此地銷售,誰知他們這少量蘿蔔竟被搶購一空。
有一個菜販子名叫官彪,見這個銷售市祝體踏場不錯,就用大騾車拖來兩車蘿蔔到這裡囤著賣,每天總能銷售幾百斤。他便在這裡住下來專賣,由兒子用騾車源源不斷地往這裡送貨供貨。但官彪遇到了一件麻煩事,這裡沒有飯店,儘管張場人很好客,但長期在別人家吃,總覺得不好意故棵乃思。
一些趙廟、蔣集來這裡買蘿蔔的人,買了蘿蔔回家時早已是飢腸轆轆,只好餓著肚皮回家。一個姓何的人看準了這個商機,就在張氏宗祠西側做了房子,辦槳照起了“餳行”,向顧客供應粑粑烙餅油條包子等。
何家不到一年就成了當地的富戶,不少人看到姓何的發富,也紛紛來此建房,很快這裡開起了茶館當鋪、牛行、豬行抹頸挨罪,鐵匠鋪紅爐)、藥店、小挨多希賣鋪、飯店酒店、榨房、瓦肆(說書)等行當,應有盡有,各顯其能。人們根據張氏宗祠的興盛而命名稱這裡為張場。

著名人物

張場,人傑地靈,有山有水,土照嘗端宙地肥沃,盛產五穀,且人才輩出,古有“荊門往南來,一家出三才”之說。即廖文友、廖文州、廖文義三兄弟均考入龍泉書院
建國後,這裡出了三個局長,湖北省人民政府副秘書長杜祖森也是從張場走出去的。政界商界文藝界都有張場人扛大樑唱主角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