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北縣地上冊(1989~2006)》是張北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纂的地方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北縣地上冊(1989~2006)
- 作者:張北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 類別:地方志
- 出版社:河北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0年3月
- ISBN:9787202054321
- 編纂人員:鄭銘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
內容簡介
一、本志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科學發展觀。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力求全面系統、準確翔實地記述張北的改革開放和全縣政治、經濟、社會發展狀況。 二、本志為1994年版《張北縣誌》的續志,記述的時間範圍為18年,上限為1989年,下限為2006年。為增強事物的完整性,個別事物因事適當上溯或下延。
作品目錄
封面
張北縣誌(上冊)
張北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張北縣誌》編輯部
《張北縣誌》評審人員名錄
河北省市縣誌審稿組成員
《張北縣誌》提供資料人員名錄
圖片
附圖
1981年9月14日,鄧小平、胡耀邦等中央領導在張北觀看軍事演習
2004年1月21日,胡錦濤(右一)到張北縣油簍溝鄉喜順溝村與農民歡度春節。
2000年5月13日,朱鎔基(左前二)到張北縣三台鎮波羅素林場視察治沙造林工程。
1995年1月24日,江澤民(前中)到張北縣饅頭營鄉鄭油坊村看望貧困農民。
1999牟10月4日,溫家寶(前中)到張北縣大河鄉南溝村考察農業與救災工作。
1984年9月14日,胡耀邦(前左五)到張北縣考察工作與省,地、縣領導合影。
1974年6月21日,王震(前左五)到張北縣考察工作與地、縣領導合影。
1989年8月12日,田紀雲(中)視察張北帽廠。
1958年11月3日,聶榮臻(左二)觀察張北煉鐵廠。
1958年11月3日,賀龍(左二)視察張北縣電機廠。
中共張北縣委、張北縣人民政府辦公大樓
縣政府辦公舊址
張北縣人大常委會辦公樓
政協張北縣委員會辦公樓
建設中的張北縣城區
永春家園
中都時代花園
中都酒業小區
糧苑小區
泰生花園
居民晨練
縣城南大街的大柳樹(1930年植)
興和東路
永春南大街
步行街
永春南大街
興華東路
中都大街
改造前的舊城北大街
張北縣人民武裝部
張北縣人民檢察院
張北縣人民法院
張北縣國稅局
張北縣地稅局
張北縣建設局
張石高速公路張北段
207國道繞縣城南段
張北供電公司
張石高速公路野狐嶺隧道
高速公路修建前的盤山公路
南灘變電站
張北移動通信大樓
張北滿井風電
張北郵政大樓
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張北支行
中國人民銀行張北縣支行
中國工商銀行張北支行
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張北支行
張北縣農村信用合作社聯合社
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張北支行
中國農業銀行張北支行
大田蔬菜種植
脫毒馬鈴薯示範園
饅頭營鄉生產的草莓
泰國皇家農林科學院專家到壩上農科所學習考察。
機械化種植
縣林業局中心苗圃引種蟠桃
收購甜菜場景
牧場
草場上的牧鴨農婦
打井
奶牛養殖小區
狼窩溝綠化區
郝家營農田林網
噴灌
樺皮嶺林區
中都酒業有限責任公司
恆泰水泥有限公司
草原牧野食品有限公司
燕北綠色保健食品廠
蔡家營鉛鋅礦
河北華澳礦業開發有限公司蔡家營鉛鋅礦
雪景牌綿白糖
燕山牌酵母
千年中都系列酒
羊肉類產品
張北口蘑
燕麥系列產品
中都牌蔬菜
烏蘭牌矽酸鹽水泥
裘皮服裝類產品
宏鹿乳業
百貨大樓
勞動大廈
海燕萬人商廈
萬正世紀商廈
登元購物廣場
電信大樓億隆服裝
海燕城大酒店
牲畜市場交易場景
張北農機市場
繁忙的張庫大道
中國蔬菜城
張北建材市場
盛世景源內景
盛世景源大酒店
縣機關幼稚園(1955年建園)
縣城永義街國小(1904年建校)
閱覽
張北一中(1952年建校)
張北三中新校區(2008年建)
張家口私立一中(2002年建校於張北縣城西郊)
微機課
雛鷹軍校
師生晚會
舞蹈課
節日活動
語音教學
張北縣醫院第二住院樓
仁愛醫院
張北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張北鎮醫院
民樂街國小新建教學樓(2007年)
縣醫院手術室
宣傳文化活動中心(花園廣場)
張北電視台
扇舞
地方戲二人台
“七一”歌會
廣電局職工大合唱
晨練
逛草原
瑞獸秦王鏡(遼)
火銃(明)
摩竭紋長柄鏡(遼)
菩薩坐像(清)
鹿形燈盞(清)
蓮花燈(元)
漢白玉螭首(元)
元中都遺址
赭彩大鑵(元)
皇宮石礎(元)
元中都發掘現場
史崇森 書
油畫 史建榮繪
油畫 劉會鋒繪
馮謙 書
韓春 篆刻
姜玉琛 書
燙版畫 柴立波 作
古城張北北門口 袁玉勤 速寫
劉河 書
武有忠 書
國畫 劉生展 繪
張北境內古長城
大圪垯石柱群
樺皮嶺冬景
蘇蒙聯軍烈士紀念塔
安固里度假村
中都原始草原度假村 獻哈達
白天鵝棲息海子窪
中都遊牧源
張北縣第一屆地方志編纂委員會成員合影。
張北縣第二屆地方志編纂委員會成員合影
《張北縣誌》稿評審會人員合影
2008年4月21日,省方誌辦主任楊洪進蒞縣指導修志工作
2004年4月23日,省方誌辦主任王史源蒞縣指導修志工作
2004年9月21日,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成員研究續志編修工作
《張北縣誌》編輯部人員合影
民國版《張北縣誌》
1994年出版的《張北縣誌》
本屆修志期間 主編、編輯在《河北地方志》發表文稿10篇
2005年獲全國方誌先進集體
2004年以來,連續五年獲省市方誌先進集體
張北縣行政區劃圖
張北縣城區圖
序一
序二
凡例
目錄
特載
烏蘭夫在張北活動片斷
郭沫若率全國文聯參觀團張北之行
賀龍、聶榮臻視察張北
葉劍英蒞臨張北視察軍民聯合演習
王震視察張北農業
鄧小平等中央領導在張北觀看軍事演習
胡耀邦在張北
田紀雲兩次到張北視察農業生態工程
彭珮雲在張北考察計畫生育工作
溫家寶兩次考察張北農村工作
陳俊生走訪大考營
劉瀾濤瞻仰蘇蒙聯軍烈士紀念塔
江澤民看望貧困農民
宋平到張北視察指導工作
姜春雲慰問地震災區
朱鎔基視察張北治沙造林工程
賈慶林考察張北防護林建設
成思危視察張北“一退雙還”工程
胡錦濤蒞臨張北考察慰問
概述
大事記
第一編 政區建置
第一章 地理位置
第二章 建置沿革
第三章 行政區劃
第一節 縣城
第二節 鄉鎮
第三節 鄉村名錄
第四節 村名考略
第四章 鄉鎮概覽
張北鎮
二台鎮
公會鎮
大囫圇鎮
油簍溝鄉
台路溝鄉
小二台鄉
郝家營鄉
白廟灘鄉
三號鄉
戰海鄉
饅頭營鄉
二泉井鄉
兩面井鄉
大西灣鄉
海流圖鄉
單晶河鄉
大河鄉
第二編 自然環境
第一章 地質、地貌、氣候、水文
第一節 地質
第二節 地貌
第三節 氣候
第四節 水文
第二章 土壤、植被、野生動物
第一節 土壤
第二節 植被
第三節 野生動物
第三章 自然災害
第一節 地質災害
第二節 氣象災害
第三編 1998地震與抗震救災
第一章 地震災害
第一節 震中
第二節 震害
第二章 上級關懷
第三章 自救互救
第四章 軍隊救災
第五章 各地支援
第一節 記者雲集災區
第二節 慰問援助
第六章 重建家園
第四編 人口
第一章 人口總量
第一節 總人口分布
第二節 城鄉分布
第三節 民族分布
第二章 人口變動
第一節 自然變動
第二節 機械變動
第三章 人口結構
第一節 性別構成
第二節 年齡構成
第三節 職業構成
第四節 文化構成
第五節 婚姻家庭狀況
第四章 人口控制
第一節 人口規劃
第二節 生育政策
第三節 生育狀況
第四節 節育措施
第五節 優生優育
第六節 計畫生育獎勵與懲戒
第七節 計畫生育管理
第五編 人物
第一章 人物傳記
柴書林
李少棠 弼孝琴
王一心
張玉林
杜慶祥
曹錦
鄧淇
章成魁
李逢春
薛瀛
朱澤良
韋樹成
李志君
李志雲
高翠英
李彥飛
盧敬堯
第二章 人物名表
1989-2006年張北縣榮獲省級以上勞動模範名表
1987-2006年張北縣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人員名表
張北縣離休幹部名表
附 張北縣清代以前歷任職官一覽表
第三章 名人足跡
馬可·波羅到張北
抗日同盟軍在張北
蔣介石張北之行
志願軍一等功臣解秀梅到張北
丁玲在元山子體驗生活
蒙古政府代表團蒞縣參觀訪問
第六編 基礎設施建設與環境保護
第一章 城鄉建設
第一節 建設規劃
第二節 基本建設
第三節 舊城改造
第四節 市政建設
第五節 公用事業建設
第六節 建築管理
第二章 交通工程建設
第一節 張石高速公路
第二節 國道建設
第三節 省道建設
第四節 縣、鄉道路建設
第五節 村村通建設
第六節 橋樑建設
第三章 信息工程建設
第一節 郵政
第二節 電信
第三節 移動通信
第四節 張家口長途傳輸局張北分局
第四章 水利工程建設
第一節 蓄水工程
第二節 農田水利工程
第三節 飲改水工程
第四節 水土保持工程
第五節 防洪除澇工程建設
第六節 水利建設管理
第五章 電力工程建設
第一節 風電建設
第二節 電網建設
第三節 變電站建設
第四節 農村電網改造
第六章 環境保護
第一節 環境狀況
第二節 污染治理
第三節 環保管理
第七編 改革開放
第一章 農業經營體制改革
第一節 建立與完善農業生產責任制
第二節 畜牧業責任制
第三節 草場管理責任制
第四節 水產承包責任制
第五節 林業責任制
第六節 水利責任制
第七節 農機責任制
第二章 企業經濟體制改革
第一節 改革初期
第二節 改革深化
第三節 改制轉民營
第三章 政治體制改革
第一節 機構改革
第二節 幹部人事制度改革
第三節 推行國家公務員制度
第四節 民主制度建設
第四章 社會保障制度改革
第一節 社會保險制度
第二節 醫療保險制度
第三節 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第五章 社會事業體制改革
第一節 教育改革
第二節 科技改革
第三節 衛生改革
第四節 廣播電視改革
第六章 經濟開放與開發
第一節 優惠政策
第二節 招商活動
第三節 招商引資
第四節 橫向聯合
第五節 機構設定
第八編 經濟總情
第一章 經濟總量
第一節 發展速度
第二節 橫向位次
第三節 小康建設
第二章 國民經濟運行
第一節 “八五”時期國民經濟運行
第二節 “九五”時期國民經濟運行
第三節 “十五”時期國民經濟運行
第四節 “十一五”時期國民經濟運行
第三章 經濟結構
第一節 綜合結構
第二節 社會經濟結構
第三節 產業結構
第四節 投資結構
第四章 居民消費
第一節 農村居民消費
第二節 城鎮居民消費
第三節 恩格爾係數
第九編 第一產業
第一章 綜合農業
第一節 農村經濟
第二節 農業結構調整
第三節 農業產業化
第四節 農業工程建設
第二章 畜牧水產業
第一節 牛馬等主要家畜的飼養
第二節 “四小養”
第三節 水產業
第三章 種植業
第一節 作物種植和種植區劃
第二節 糧食作物種植
第三節 經濟作物種植
第四節 飼草、飼料作物種植
第五節 農業科技示範園區
第六節 農業重點工程建設
第七節 農技農藝
第四章 農業機械服務
第一節 農機服務體系建設
第二節 農業機械化發展
第三節 農機三項作業
第四節 農機技術推廣
第五節 農機安全監理
第五章 林業
第一節 林木培育和種植
第二節 林區與林場工程
第六章 鄉鎮企業
第一節 鄉鎮企業發展
第二節 鄉鎮企業生產經營
第三節 鄉鎮企業簡介
第七章 第一產業管理
第一節 農業綜合開發管理
第二節 農業管理
第三節 畜牧水產業管理
第四節 林業管理
第五節 鄉鎮企業管理
第十編 第二產業
第一章 製造業與採礦業
第一節 機械製造業
第二節 食品加工業
第三節 造紙與印刷業
第四節 輕紡工業
第五節 建材工業
第六節 採掘業
第七節 其他類工業
第二章 電力供應業
第一節 供電用電
第二節 用電管理
第三章 建築業
第四章 第二產業管理
第一節 全民和集體工業企業管理
第二節 民營企業管理
第三節 建築業管理
第十一編 第三產業
第一章 運輸、倉儲與郵政業
第一節 交通運輸業
第二節 倉儲業
第三節 郵政業
第二章 信息傳輸與計算機服務業
第一節 信息傳輸業
第二節 計算機服務業
第三章 批發和零售業
第一節 國有商業
第二節 供銷商業
第三節 糧食商業
第四節 專賣品經營
第五節 物資經營
第四章 住宿和餐飲業
第一節 住宿業
第二節 餐飲業
第五章 金融業
第一節 銀行業
第二節 保險業
第六章 房地產業
第一節 房產業
第二節 地產業
第七章 居民服務業
第八章 第三產業管理
第一節 運輸業管理
第二節 郵政業管理
第三節 電信業管理
第四節 批發和零售業管理
第五節 房地產業管理
著作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