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利民(明崇禎時安徽桐城知縣)

張利民,字能因,侯官(今閩侯縣洋里鄉田壋村)人。明崇禎十三年(1640年)進士,授安徽省桐城知縣

基本介紹

  • 本名:張利民
  • 字號:字能因
  • 出生地:侯官(今閩侯縣洋里鄉田壋村)
  • 主要成就:明崇禎十三年(1640年)進士
時值明末,農民起義軍遍及江北,桐城首當其衝,幾經征戰,城鄉盪為丘墟,數百里不見人煙。由是,白天城門緊閉者數月,聽聞新縣令到任才開啟城門。當時縣署吏役無幾,士民大半避居外地,田糧賦稅無從徵收。起義軍近者七八十里,遠者二三百里。城內參將陳某、通判邵某統兵無紀律,驕兵悍卒,橫行無忌,殃及人民。張利民到任後,為顧全大局,言詞懇切地激勵他們以忠義為重,社會秩序略有好轉。時值張獻忠來攻,利民召集全城將士,盟誓抵抗,並懸賞收編隊伍,制定戰守法度。利民還造內城數十丈,環城挖掘深溝,晝夜守衛。城被圍經年,糧食告盡,此時適總兵黃德功、劉良佐合兵於鮑家嶺擊退張軍,城得以保全。而援兵赴湖廣時,在城內留下孫羅營兵三千,軍紀敗壞,作惡多端,禍害更烈。利民痛心疾首,委曲交歡,取得兵民相安。起義軍退後,上司命追交賦稅上供朝廷,利民多次上書撫憲懇求豁免。利民為官三年,治行推天下第一。崇禎末年闖王進京,福王在南京建立政權,利民奉詔入朝,授戶部給事中。不久,南京失守,唐王入福建稱帝,復授利民為兵科右給事中兼刑、工二科。廷議時局時,利民條陳守御大策,轉為禮科左給事中。順治二年(1645年),南明政權升利民為都給事中兼吏科左給事中,不久又遷太常寺少卿。八月,唐王兵敗汀州,利民遁入佛門,入雪峰寺為僧,自稱田中和尚。順治三年,魯王至閩,復詔命為都御史,利民辭而不赴,數年後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