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基礎設施,經濟概況,招商方向,城鎮建設,領導分工,歷史文化,地圖信息,
歷史沿革
相傳原是荒山坡,坡下有座廟,廟內主要供奉的是張公候王菩薩,故名。解放前屬張公鄉和高橋鄉,1958年成立張公公社,1959年併入羅溪公社,1960年設江西農學院張公分場,1961年復設張公公社,1984年建鄉,1995年建鎮。1997年,面積44.9平方千米,人口3萬,轄街東、街西2居委會及鄭坊、城上、邵窩、銅嶺、老王、張廟、新城、渣蘭、牛溪、黨溪、全富、九房12個行政村。
行政區劃
轄高橋街居委會,牛溪、黨溪、鄭坊、城上、邵窩、銅嶺、老王、張廟、新城、渣蘭、全福、九房等12個行政村。鎮政府駐高橋,距縣城8千米。320、316國道和浙贛路穿境而過。省紅壤研究所、省五墾園藝場、張王廟火車站等在境內。
行政代碼
[代碼]360124105:~001高橋社區 ~200牛溪村 ~201鄭坊村 ~202城上村 ~203邵窩村 ~204銅嶺村 ~205老王村 ~206張廟村 ~207新城村 ~208渣蘭村 ~209黨溪村 ~210全福村 ~211九房村 ~500紅壤研究所
基礎設施
該鎮交通便利,各項基礎設施完善。境內主要交通幹線有:浙章鐵路 ( 設有張王廟火車站 ),320、316 國道,梨溫、京福高速公路,並有溫圳至樂化 ( 昌北機場 ) 高速即將開工建設。中國電信程電話已裝機 3188 部,中國移動、中國聯通相繼在該鎮建立基站。除國道外,鎮屬公路高橋至張廟已全面硬化,村級公路硬化工程已全面竣工。進賢自來水廠與高橋小城鎮僅一河之隔,小城鎮 ( 高橋 ) 的自來水工程,街道美化、亮化工程已全面完成。高橋小城鎮設有國小、國中、高中等教學機構;並設有衛生院一所;公安、法院、工商、金融、稅務、糧食等部門均有派駐機構;閉路電視系統全面建成,農貿市場、綜合大市場及張王廟農貿大市場相繼建成投用;珠港工業園區一期工程( 150 畝)已全面竣工投產,引進大小企業 20 多家,二期工程已啟動運轉,面積約 600 畝。
經濟概況
2002年,全鎮實現生產總值 35086.2 萬元,實現 財政收入 462.4 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以達到 2476 元。2007年經濟總收入3010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149元。張公鎮山清水秀,物阜民豐,交通極為便利,素有魚米之鄉,鋼構之鄉,黃金地帶的美譽。
張公鎮除了具有優越的區位優勢之外,還具有眾多的資源和產品優勢。六大特色產業:以柑桔( 3000 畝果園),臍橙、西瓜、花生、葡萄為主體的果業生產與加工;以茱萸、黃芪子為主體的藥材種植與加工;以家禽、畜牧(生豬、肉鴿)為主體的養殖業;以制筆、夏布等傳統產業;以珠港工業園產、供、銷為主體的小型加工企業;以張公工業園鋼構、網架生產製造為主體的新型規模企業。魚類是張公農業的拳頭產品。毛筆,夏布,元珠筆是張公鎮的傳統產品。油罐,鋼結構,網架的製作安裝是張公經濟的支柱產品,在全國各地占有相當大的市場份額。在資源優勢上有可養水面目 2100 畝,並有煤炭,在石油等礦藏,張王廟水力發電廠就在張公鎮境內。
進入21世紀以來,尤其是從2006年開始,張公鎮為了促進地方經濟的發展,充分發揮交通便利,通信發達,區位優越等得天獨厚的優勢,傾力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不斷加大招商引資的力度,取得了明顯的效果。到2008為止,已有廈門野山房地產公司,江西雄基鋼結構工程有限公司,江西陽光郛業有限公司等公司企業看好張公的優勢與商機,紛紛投資,落戶於張公,引資總額已達到伍仟萬元。除此之外,隨著張公 320 國道上等級改造和溫圳到昌北機場高速公的開工建設,圍繞著南昌市委,市政府“半小時經濟圈”(即:到達南昌只須半小時)工程的實施,張公鎮投資環境進一步最佳化,尚有五家企業欲投資,落戶張公創業正在洽談中。
招商方向
320國道旁工業區200畝、珠港開發區300畝可出讓使用投資辦廠的淨地;四千畝原始生態山地孔府山莊綜合開發的旅遊勝地;江西省留戀山農業博物園新建工程;再生資源大市場的建設等,可開發利用的項目多,範圍廣。
城鎮建設
張公鎮在推進小城建設中,著眼於“統籌城鄉發展,最佳化人居環境,造福張公人民”,傾力建設高橋一鎮四區。
投資300多萬元進行整修,重建的高橋街居民生活區燈亮路平,花紅草綠,街淨人和,處處發散出和諧之光。綜合商貿區,生活超市人來人往,川流不息;餐館、商店生意紅火,顧客絡繹不絕;整個商貿區內,一股旺旺的人氣。由外商計畫投資1000萬的大型超市,星級酒店正在籌建中。由外商計畫投資900萬的農民新村建設,其規劃從高起點、高標準實施,在綠地覆蓋,娛樂休閒,公共管理等方面創一流水平,從而為高橋凝聚人氣,集聚財氣,創造商氣,使農民新村成為張公的景點,進賢的亮點。行政服務區以亮麗的道路、優美的環境,普及的綠地,完善的公共設施更好地為社會、為民眾服務。正朝著綠水青山相依,基礎功能完善,都市風情濃郁的現代小城鎮的目標穩步前進,達到通自來水、通公車的萬人居住城鎮之目標。
在小城鎮建設中,張公鎮黨委、鎮政府堅持嚴格規劃,建管並重,量力而行,注重基礎設施建設,增強城鎮承載功能。其著重抓了以下三點:一是科學定位,把城鎮建設與鎮工業,第三產業、農業產業化的發展結合起來,根據自己的主導產業和區域特點,合理確定自己的發展類型;二是高起點規劃,從長遠的眼光,全新的思路,超前的意識,統籌謀略,最佳化分布;三是高標準建設,堅持規劃一步到位,分期組織實施,做到精心設計,突出風格,自我發展,自我完善。
為更好地指導小城鎮建設,張公鎮編制了《張公鎮小城鎮建設發展總體規劃》,在2005年,小城鎮建設規模0.3平方公里,到2010年,鎮區面積2平方公里,到2020年,再造一個新街區,鎮區面積4平方公里,鎮區人口超過1.5萬人。
鎮政府先後修建了群力大道、張文路、府前路、章饒路、富民路、沿河路等水泥街道,其中群力大道鋪設彩色地磚,放置盆景。張文路、府前路、章饒路、富民路全部實行綠化、美化、亮化工程。張公鎮村村達到了通電、通電話、通廣播、通電視、通公路。鎮區內、路類、高桿燈、裝飾燈、下水道、綠化帶、垃圾中轉站、瓜皮果殼箱、灑水車、掏糞車等市場基礎設施全部到位。為了豐富城鄉人民民眾的文化生活,張公鎮興建了休閒廣場、電視差轉台、文化中心、老年活動中心,健康向上的民眾文化活動在該鎮蓬蓬勃勃地開展起來。計畫投入建設的項目有沿河路的改造及美化、綠化、亮化工程,並計畫新裝路燈100餘盞,盆景5000餘盆,鋪設彩色道板5000平方米,草坪3000平方米。客商投資賓館、酒樓、農民新村正在籌建中。
為了使小城建設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張公鎮2005年成立了小城鎮建設委員會,把小城鎮建設工作列入了議事日程,鎮黨委、政府主要領導親自掛帥。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制訂了《張公鎮區建設管理規定》、《張公鎮區環衛管理辦法》等規章制度,2008年又出台了《建設項目審批制度》,堅持做到規劃“一張圖”,建設“一盤棋”,管理“一個法”,審批“一枝筆”。
領導分工
黃道文(鎮黨委書記):主持全面工作。
羅 昱(鎮黨委副書記、鎮長):主持政府工作,主管財稅工作,分管審計。
焦建龍(鎮黨委副書記):主管黨群,分管青年、統戰、宗教、對台、僑聯、老協、工會、檔案、計畫生育、信訪。
譚炳華(鎮人大主席):主管人大,分管城鎮規劃建設、城鎮管理、物業,負責城管中隊,居委會工作。
譚 卿(鎮黨委副書記):主管政法,分管公安、檢察、法院、供電、鄱湖;負責高鐵項目部。
羅建勇(黨委委員、常務副鎮長):主管水利工作,分管公路、交通、電信、聯通、移動、鹽務工作,負責水管站、便民惠民服務中心和渡改橋項目部。
胡 光(黨委委員、副鎮長):主管組織工作,分管鄉建、土地招拍掛工作;負責土地整理項目部。
曹水龍(黨委委員、紀委書記):主管紀檢、監察,分管黨風廉政建設、農業、林業、農機、農業開發、糧食工作,負責農村經濟辦公室,農業服務中心,協管便民惠民服務中心,
樊 飛(黨委委員、武裝部長):主管武裝部工作,分管民政、殘聯、紅十字會、商貿,負責公租房工作。
馬旦春(黨委委員):主管宣傳工作,分管精神文明、衛生、婦女、文聯、社聯、工商聯工作,分管農醫工作。
周國良(副鎮長):主管工業,分管招商引資、工信委、發改委、統計、勞動就業和社保、安全生產、藥品食品監督、質監、輕工聯社工作。
姚 樂(副鎮長):主管教育、科技、文化工作,分管新農村建設工作。
黎能育(鎮司法所長):主管司法、法制,分管畜牧,環保工作,協管政法工作,負責坡耕地及安全飲水項目部。
羅曉敏(鎮維穩信息員):主管維穩信息工作,分管供銷,協管政法工作。
陳曉勇(專職綜治辦副主任):協助鎮長分管財稅工作。
楊曉旺(主任科員):協管教育工作。
周多芬(主任科員):協管鄉建、土管、國稅工作。
歷史文化
張公鎮歷史悠久,人文薈萃。遠在宋政和2年,吳居厚即任洪洲、知洲,著有《吳居厚集》100卷,《吳居承奏疏》120卷。境內古遺蹟白馬寺,高橋寺等寺廟仍依稀可辨。張王廟的傳說自古至今,撲朔迷離,經久不衰。相傳這裡原是座荒山坡,住著張、王兩姓人家,坡下有座寺廟,因王盛張衰,故以王姓為主,進稱王廟。斗轉星移,王姓由盛而衰,張姓人丁興旺,日漸發達,想揚眉吐氣,要將王廟改為張廟,王姓人家不依,雙方爭執不下,就到縣衙門打官司,向縣大爺討個公斷。誰知這縣太爺原本是個糊塗官,又同時收受了兩邊的財禮,就來個“糊塗官判糊塗案”各打50大板,兩頭兼顧,把王廟改成張王廟,村就因這廟得名。另有一說坡下寺廟主要供奉的是張公侯王菩薩,故稱張王畝。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今天的張公人才輩出,蒸蒸日上,被譽為“藏龍臥虎”之地。
地圖信息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進賢縣張公鎮委(高橋路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