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公巷汝窯:窯址位於汝州市區東南部汝州老城中大街與張公巷窯交匯處北,遺址中心區面積約3600平方米。在2004年被發掘。張公巷汝窯遺址2006年被國務院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名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張公巷汝官窯窯址
- 地理位置:河南省汝州市
- 占地面積:約3600平方米
- 開放時間:目前平時暫未開放
- 門票價格:免費
- 著名景點:汝官窯窯址
- 文物級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發掘歷史
2000年春和2001年夏,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先後兩次在汝州張公巷配合民房改建工程進行小範圍的考古發掘,發現一些類似汝窯瓷器、窯具和素燒坯殘片,遂引起中國古陶瓷學者的高度重視。2004年2—4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又在張公巷東、西兩側分別開挖探方兩個,發掘面積124平方米,清理出不同時期的房基4座、水井4眼、灰坑79個和過濾池1個,出土了一批張公巷窯生產的完整或可復原瓷器和具。
這次發掘所揭示的地層堆積複雜,遺物種類繁多,從唐宋到金元,直至明清各個時期的文物標本都有出土,但只有類似汝窯的青釉瓷器,才是張公巷窯燒制的唯一產品。張公巷窯青瓷器以薄胎薄釉為主,釉色淺淡,釉面玻璃質感強。胎骨有粉白、灰白、潔白和少量淺灰,胎質細膩堅實。器形有碗、花口折腹圈足盤、花口板沿平底盤、盤口細頸瓶、鵝頸鼓腹瓶、盞、盞托、堆塑熏爐、套盒和器蓋等。而兩種花口盤、橢圓裹足洗和四方平底盤等則為汝窯所不見。帶圈足的器物以直圈足為主,外裹足的較少,器底有支釘痕的呈非常規整的小米粒狀,支釘分別為三、四、五和六枚。
關於 張公巷汝窯的性質孫新民和郭木森等專家考證認為,首先,在張公巷窯址首次發掘出土較多的窯具、豐富的素燒坯殘片和有別於其它汝窯的青瓷器,這對於深入研究汝窯燒造工藝的流程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豐富了中國古代青瓷文化的內涵。
其次,2004年發掘獲得古錢幣330枚,除2枚金代海陵王時期“正隆元寶”出現在T4第五層和第四A層下的H67內與地層年代接近外,其餘328枚皆較地層的年代偏早。結合張公巷青釉瓷本身的造型、釉色、燒造工藝等,顯然承繼了汝窯風格。從地層堆積情況看,元代時的張公巷是一處繁榮的居民生活區,設窯燒造可能性不大。因此,可以認為張公巷窯燒造青瓷的年代大致可以確定在北宋末至元代初年。
第三,張公巷窯的燒造工藝來源於寶豐清涼寺汝窯。明《格古要論》記載:“官窯……色好者與汝窯相類。”張公巷窯獲得的大量瓷器標本,從整體上看不及汝窯,但的確有色好者與汝窯接近,所以初步認為張公巷窯極可能就是文獻中記載的五大名窯“汝、鈞、官、哥、定”中的北宋官窯。同時,也不排除張公巷窯是金代或元代仿汝的可能性。張公巷窯燒制的產品製作講究,質量上乘,顯然不是一般的民間用瓷,它的性質是官窯。
一般認為張公巷窯燒造青瓷的年代大致可以確定在北宋末至元代初年。張公巷窯燒制的產品獨特,製作講究,古樸雅致,質量上乘,顯然不是一般的民間用瓷,它的性質應屬官窯。在2004年5月召開的汝州張公巷窯址考古新發現專家研討會上,不少中外陶瓷學者認為該窯址就是尋覓已久的北宋官窯。2006年5月張公巷汝瓷官窯遺址被國務院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