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學習經歷
1992.9~1995.7 中國科學院
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水土保持,碩士。
工作經歷
2006年7月至今:
北京師範大學地理學與遙感科學學院教授,主要從事土壤侵蝕研究。
2003年9月至2006年6月:北京師範大學地理學與遙感科學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土壤侵蝕研究。
2002年9月至2003年8月:日本科學技術振興團研究員,主要從事全球氣候變化對黃河流域年徑流的潛在影響研究。
2001年9月至2002年9月:北京師範大學資源與環境科學系副教授,主要從事土壤侵蝕水動力學機理方向的科研工作。
2002年1月至2002年6月: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高級訪問學者,主要從事黃土區土壤侵蝕水動力學機理的實驗研究工作。
1999年9月至2001年8月:北京師範大學資環系從事博士後科研工作,主要從事坡面土壤侵蝕水動力學及含沙量對土壤侵蝕影響的定量模擬。
1995年7月至1999年9月:為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及博士研究生,先後參加過大型蒸滲儀的安裝與調試、陝北長城沿線土壤入滲速率、小流域生態穩定性、膜上灌、黃土高原主要類型區雨水資源化開發利用技術、小流域土壤物理特性時空分布等研究。
1998年2至4月:赴
荷蘭Wageningen Winand Staring Centre 進行短期合作研究。
1992年9月-1995年7月:為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人工草地蓋度對坡面產流過程影響的研究。
主講課程
水文學、工程水文學、水資源計算與管理、水土保持學原理。
研究方向
土壤侵蝕,水土保持。
主要貢獻
科研成果
“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項目“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工程關鍵支撐技術研究”05課題“水土流失動態監測與評價關鍵技術”中第五專題“黃土高原水土流失變化趨勢研究(2006BAD09B05)”,2006—2010年。
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規劃項目“中國主要水蝕區土壤侵蝕過程與調控研究”04課題“多尺度土壤侵蝕預報模型(2007CB407204)”中土壤侵蝕機理模型,2007—2011年。
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人工模擬降雨器的研製”,2004年。
“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訪問學者項目,2004年。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土壤侵蝕水力學機理實驗研究”(40001014),2001年-2003年。
“環境演變與自然災害”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高級訪問學者項目“輸沙率對土壤分離速率的定量影響”,2001年。
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坡面流分離土壤水動力學試驗研究”,2000年。
“九五”國家科技攻關項目“膜上灌水技術完善與配套”(95-02-06-01),1996年-1999年。
黃河水利委員會水土保持科研基金“山坡地徑流資源開發利用技術研究”(95-04-02),1996年-2000年。
國家重點基金項目“東北黑土區土壤侵蝕機理與土地退化預警”,2003年-2006年。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東北地區土壤侵蝕對土地生產力的影響”,2005年月-2007年。
水利部水土保持監測中心項目“全國水土流失量監測評價方法試點研究”,2006年。
日本科學技術振興團項目“Improving Sustainability in Utilizing and Controlling Water in the Yellow River Basin”,2002年9月至2003年8月。
國家傑出青年基金“中國土壤侵蝕預報研究”,1999年-2000年。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切溝侵蝕的危害及其發生髮展規律”,2001年-2003年。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黃土區土壤氮素在侵蝕過程中遷移機理及調控措施”,1999-2001。
中歐合作項目“中國北部黃土高原土壤侵蝕模型的建立及土地持續利用”,1997年-2000年。
中國科學院生態研究網路(CERN)安塞站項目,1996年-1999年。
“九五”國家科技攻關項目“陝北丘陵溝壑區水土保持型生態農業持續發展研究”,1996年-1999年。
水利部重點基金資助項目“無定河流域風力侵蝕綜合防治技術體系試驗研究”,1995年-1997年。
學術論文
Guang-hui Zhang, Guo-bin Liu, and Ming-ke Tang. Detachment of soil from different land uses in the Loess Plateau of China (SCI). Transactions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and Biological Engineers, 2007, (Paper number,SW-06576-2006 )。
Guanghui Zhang, S H Fu, W H Fang , Hidefumi Imura, and X C Zhang.Potential effects of climate change on runoff in the YellowRiver Basin of China (SCI).Transactions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and Biological Engineers, 2007, 50(3): 911-918。
Guang-hui Zhang, M A Nearing, and Bao-yuan Liu. Potential effects of climate change on erosivity in the Yellow River basin of China (SCI). Transactions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s, 2005, 48(2): 511-517。
Guang-hui Zhang, Bao-yuan Liu, Guo-bin Liu, Xiao-wu He, and M A Nearing.Detachment of undisturbed soil by shallow flow (SCI). Soil Science Society of America Journal, 2003,67, 713-719。
Guang-hui Zhang, Bao-yuan Liu, M A Nearing, Chi-hua Huang and Ke-li Zhang.Soil detachment by shallow flow (SCI). Transactions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s, 2002,45(2), 351-357。
Stolte J, Bas van Venrooij, Guang-hui Zhang, Kim O Trouwborst, Gou-bin Liu, Coen J Ritsema, and Rudi Hessel. Land-use induced spatial heterogeneity of soil hydraulic properties on the Loess Plateau of China (SCI). Catena, 2003,54,59-75。
Hessel R, V Jetten, and Guang-hui Zhang. Apparent Manning’s n for steep slopes (SCI). Catena, 2003,54,77-91。
Yong-qiu Wu, Kunq-ing Xie, Qing-chun Zhang, Yan Zhang, Yun Xie, Guang-hui Zhang, Wen-bo Zhang and Coen J. Ritsma. Crop characteristics and their temporal change on the Loess Plateau of China (SCI). Catena, 2003,54,7-16。
張光輝. 坡面薄層流水動力學特性的實驗研究(Study on hydraulic properties of shallow flow)(EI). 水科學進展. 2002,13(2),159-165。
張光輝.坡面水蝕過程水動力學研究進展(Adevances in study of runoff detachment processes based on hydraulics.) (EI).
水科學進展,2001,12(3),395-402。
張光輝,劉寶元,李平康.槽式人工模擬降雨機的工作原理與特性.
水土保持通報,2007,(接收)。
史婉麗,楊勤科,張光輝.WEPP模型的最新研究進展.
乾旱地區農業研究,2006,24(6):173-177,194。
張光輝.全球氣候變化對黃河流域天然徑流量的情景分析.
地理研究,2006,25(2):268-275。
張光輝,於艷,劉寶元.東北黑土區防護林帶對土壤水分影響的研究.水土保持學報,2006,20(6):54-57,74。
張光輝,劉寶元,何小武.黃土區原狀土壤分離過程的水動力學機理研究.水土保持學報,2005,19(4):48-52。
張光輝.黃河流域降雨侵蝕力對全球變化的回響.
山地學報,2005,23(4):420-424。
張光輝. CLIGEN天氣發生器在黃河流域的適用性研究. 水土保持學報,2004, 18(1):175-178。
張光輝,劉寶元,張科利. 坡面徑流分離土壤的水動力學實驗研究.
土壤學報,2002,39(6),882-886。
張光輝. 沖刷時間對土壤分離速率定量影響的實驗模擬. 水土保持學報,2002,16(2),1-4。
張光輝. 土壤侵蝕模型研究現狀與展望. 水科學進展. 2002,13(3),389-396。
張光輝.中國水蝕預報模型研究進展. 地理研究,2001,20(3),274-281。
何小武,張光輝,劉寶元.坡面薄層水流的土壤分離實驗研究,
農業工程學報,2003,19(6):52-55。
張光輝,劉國彬. 黃土丘陵區小流域土壤表面特性變化規律研究.
地理科學,2001,21(2),118-121。
張光輝,衛海燕,劉寶元. 坡面流水動力學特性研究. 水土保持學報,2001,15(1),58-61。
張光輝,蔣定生,邵明安. 用非飽和土壤物理參數模擬坡面產流過程研究.山地學報,2001,19(1),14-18。
張光輝,衛海燕,劉寶元.自控型供沙漏斗的研製. 水土保持通報,2001,21(1),63-65。
張光輝.坡面水蝕過程水動力學研究進展.水科學進展,2001,12(3),395-402。
張光輝,邵明安. 用非飽和土壤物理參數推求Green-Ampt吸力參數Sf. 土壤學報,2000,37(4),553-557。
Guang-hui Zhang. Film Hole Irrigation: One Chinese water saving method. Irrigation Journal. 1999。
張光輝. 國外坡面徑流分離土壤過程水動力學研究進展. 水土保持學報,2000,14(4),112-115。
Guang-hui Zhang, Jian-ping Yuan, and Bao-yuan Liu. Determining the absorptive parameter Sf in Green & Ampt model based on unsaturated soil physical properties. Proceeding o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Beijing, P. R. China.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ess, 1999, 233-237。
Yuan Jian-ping,Lei Ting-wu, and Zhang Guang-hui. The conversion of infiltration rate based on point measurements into small watershed on the Loess Plateau. Proceeding o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Beijing, P. R. China.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ess, 1999, 272-275。
張光輝. 非飽和土壤物理特性數據處理軟體APPIA的數理基礎分析. 水土保持通報,1999,19(4),25-28。
張光輝,朱立選. 渭北旱塬膜上灌研究初報. 水土保持研究,1999,6(4),60-63。
張光輝,朱立選. 渭北旱塬膜上灌小麥試驗研究. 水土保持研究,1999,6(4),64-67。
張光輝. 用Green-Ampt模型推求模擬降雨土壤入滲過程.
西北農業學報,1999,8(6),181-184。
張光輝,陳致漢. 雨水集流用水窖的主要類型及其效益. 水土保持通報,1997,17(6),57-60。
張光輝,趙光耀,趙有恩. 論雨水資源化開發利用的可持續發展. 水土保持通報,1997,17(7),102-104。
張光輝,陳致漢,周特煒. 蓄滲槽-一種新型治理牧荒地的水土保持工程. 水土保持通報,1997,17(7),59-61。
張光輝,
蔣定生,邵明安. 節水灌溉-膜上灌研究綜述. 水土保持通報,1997,17(7),93-98。
張光輝,梁一民. 模擬降雨條件下人工草地產流產沙過程研究. 土壤侵蝕與水土保持學報,1996,3(3),56-59。
張光輝,梁一民. 論植被有效蓋度.
中國水土保持,1996,(5)。
張光輝,梁一民. 植被蓋度對草地水土保持功效影響的研究綜述. 水土保持研究,1996,3(2),104-110。
劉國彬,張光輝. 原狀土沖刷法與人工模擬降雨法研究土壤抗沖性對比分析. 水土保持通報,1996,16(2),32-37。
張光輝,梁一民. 黃土丘陵區人工草地產流起始時間研究. 水土保持學報,1995,9(3),78-83。
張光輝,梁一民. 黃土丘陵區人工草地蓋度季動態及其水保效益. 水土保持通報,1995,15(2),38-43。
張光輝,梁一民. 黃土丘陵區沙打旺草地截留試驗研究. 水土保持通報,1995,15(3),28-32。
Guang-hui Zhang. Detachment of natural loess soil by shallow flow.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the Yellow River Studies. Research Institute for Humanity and Nature, Kyoto, Japan, 2003
Jannes Stolte, Coen J Ritsema, and Guang-hui Zhang, and Bas van Venrooij. Effects of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ble soil hydraulic data on model outcome for an agricultural catachment on the Loess Plateau in China. Cost 623 “Soil Erosion and Global Change” Workshop,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the significance of soil surface characteristics in soil erosion, University Louis Pasteur, Strasboug, France, 20-22 September, 2001
Jannes Stolte, Coen J Ritsema, Guang-hui Zhang, and Bas van Venrooij. Tesing the LISEM model using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ble data of soil hydraulic characteristics for a small agricultural catchment on the Loess Plateau of China. Cost 623 “Soil Erosion and Global Change” meeting 8th –10th September, Almeria, Spain, 2000
Guang-hui Zhang,and Yi-min Liang. Statement on effective vegetation coverag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f Soil Erosion and Dry-land Farm. Xi’an, China, 1997
Yi-min Liang,and Guang-hui Zhang.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on small watershed in loess hilly region.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f Soil Erosion and Dry-land Farm. Xi’an, China, 1997
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