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中丞廟戲台
- 地址:朝陽寺內
- 原名:張中丞廟
- 相關人物:張中丞
張巡於唐開元(713-741年)末中進士第三名,歷任清河、真源縣令。安史之亂爆發,他率兵討賊,始守雍丘,後與許遠合力守睢陽,戰功卓著,遷御史中丞,世稱張中丞。睢陽為江淮屏障,叛軍圍攻數年,張巡與許遠竭力死守,牽制了叛軍南侵主力,保障了唐王朝的經濟命脈。至德二年(757),糧盡城陷,張巡與南霽雲等三十六人全部殉難。唐王朝能夠平定安史之亂,張巡功不可沒。安史之亂後,唐肅宗下詔褒其為楊州大都督,詔封鄧國公。此後,歷代屢有追封,民間、道教也逐步將其奉為神靈。
北宋初期(距今九百多年前),坊前堠陽百姓期盼保護神,為紀念張巡、許遠初建廟宇一所,取名"二忠臣"廟。明代中期,鄉人將"二忠臣"廟改建為"老爺殿",並將張巡等三十六殉難將官均奉為老爺。每逢農曆七月二十四,是這些老爺們殉忠忌日,百姓手持香燭,聚集老爺殿,叩首誦經,緬懷這些忠烈將士生前為國為民的功績,祈求眾神懲惡助善,福佑一方太平。
堠陽張中丞廟建立在宋高宗紹興年間,距今已有近九百年歷史。
原占地12畝,後由於大躍進和文化大革命,大部分建築被毀,保存較為完整的只有戲樓一座。1999年戲台翻建,朝陽寺也逐年投入翻修重建,目前已重現了原有的規模。張巡忌日七月廿四後演化為一年一度的民間廟會,在周邊地區頗具影響。
張中丞廟戲台於2003年列入無錫市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