弧型連鑄

在弧型連鑄機上進行的連續鑄鋼類型。這種連鑄機的結晶器及二次冷卻裝置布置在同一半徑的圓弧上,大致占一個圓的1/4,從二冷區出來的弧型鑄坯在圓弧的最低點(1/4圓的切線處)被拉矯機矯直後,從水平方向出坯(見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弧形連鑄
  • 類別等級:國際 國內
簡介,歷史,

簡介

弧型連鑄機是在立彎式連鑄機的基礎上發展來的。由於該設備高度低,鑄坯內部鋼液的靜壓較小,由此而產生的鼓肚(見鼓肚與菱變)現象隨之減少,且由於水平方向出坯,鑄坯的定尺長度可不受限制。弧型連鑄機可澆鑄最小斷面為100mm×100mm左右的方坯,也可澆矩形坯和板坯。根據澆鑄坯大小及形狀不同,連鑄機可作如下分類:凡是連鑄機設計能力只能澆鑄坯斷面不大於≤150mm×150mm的稱為小方坯連鑄機;澆鑄坯斷面大於150mm×150mm的方坯或矩形坯的稱為大方坯連鑄機;澆注鑄坯斷面厚度大於120mm,寬度大於600mm的稱為板坯連鑄機;澆注板坯的厚度小於100mm(或小於120mm)的稱為薄板坯連鑄機;澆注坯厚小於10mm的稱薄帶坯連鑄機。以鑄坯斷面大小劃分的,鑄機類型有以下區別,小方坯連鑄機由於鑄坯斷面小,坯在出結晶器後不會出現鼓肚現象,故其二冷區結構極為簡單,幾乎沒有支撐導輥,而只有噴淋裝置,特別是用剛性引錠桿後,二冷區的支承導輥幾乎完全取消,只在外弧設定2~3個托輥,扶持剛性引錠桿按設計弧度上升至結晶器,拉坯時按弧線拉出引錠桿和鑄坯。大方坯連鑄機則只有在鑄坯斷面寬度超過300mm時,二冷區才設定排列較密的導輥,以防止鑄坯鼓肚變形。

歷史

最早用於工業生產的弧形連鑄機是1963年於聯邦德國的曼納斯曼(Menesmen)公司建成的,澆鑄坯斷面為 200mm×200mm 的方坯;其後康卡斯特(Concast)公司在瑞士馮·莫斯(Von Moos)廠建設小方坯弧型連鑄機,1964年康卡斯特公司設計製造的板坯弧型連鑄機在聯邦德國的迪林根(DillingerHuttenwerke)廠投產。中國是在1960年開始試驗弧型連鑄,在北京鋼鐵學院(北京科技大學前身)的附屬鋼廠建立了試驗裝置,並澆成200mm×200mm的方形鑄坯,1964年在重慶第3鋼鐵廠建成一台大型板坯弧型連鑄機,圓弧半徑為6m。可澆斷面為180mm×(1200~1500)mm板坯,還可澆3流矩形坯(180mm×250mm)。它採用了中國獨創的差動齒輪式振動機構和鉤式永久性引錠頭,鑄坯剪下採用1500t液壓飛剪。第一台板坯弧型連鑄機成功投入生產後,1967年又在重慶鋼鐵公司第二煉鋼廠建成一台1機4流的弧型連鑄機,可同時澆鑄4流大方坯。自從弧型連鑄機問世以來,由於該鑄機建設費用低,設備總高度只有立式連鑄機的1/3,而且鑄坯定尺長度不受限制,促使連鑄建設高速度發展;加之其工藝操作的完善和設備設計不斷改進,使連鑄機的建設發展成主要以弧型連鑄機為主。世界上共有連鑄機約2000台,其中90%以上屬於弧型連鑄機(包括超低頭連鑄機和直弧型連鑄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