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法師贈你的7部人生禪卷

弘一法師贈你的7部人生禪卷

《弘一法師贈你的7部人生禪卷》風格清新質樸、別具一格、直指人心,突破了過往對佛法的解說和刻板的傳統,是難得的勵志經典。在漫漫的人世中走一遭,我們須有弘一法師的靜心淡泊、曠達安然,方可達到那“梅開雪落尋常事,一容一枯報春來”之境,得失隨緣,寵辱不驚。 弘一法師曾說過:“謙退是保身第一法,安詳是處世第一法,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恬淡是養心第一法。”弘一法師是百年難遇的奇才。從風花雪月的倜儻小生,到嚴謹大成的學術、藝術、思想大家,再到出家後長伴青燈古佛的佛學大家,絢爛之極而歸於平淡。他嘆:人如花,不久時;人如浮萍,無定處;人如煙花,現一時;人總歸於一己,塌五大;人至山巔五他路;自古聖賢皆寂寞,悲欣交集。弘一法師見過繁華五蘊皆空,苦心向佛,過午不食,精研律學,弘揚佛法。弘一法師開示人間大智慧,對人生、學業、事業、生活及修養心性諸方面進行分析和指導,啟發眾人如何面對社會上形形色色的人和事,擺正自己的位置,《弘一法師贈你的7部人生禪卷》以歷史上的成功和失敗為例證,結合大師言論解說了如何正確對待金錢、物質、名譽、地位,以及如何處理個人與家庭、群體、社會,群體與群體之間的相互關係等。

基本介紹

  • 書名:弘一法師贈你的7部人生禪卷
  • 出版社:武漢出版社
  • 頁數:249頁
  • 開本:16
  • 作者:舒硯
  • 出版日期:2012年7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43070042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媒體推薦,圖書目錄,後記,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弘一法師贈你的7部人生禪卷》向讀者講述佛教人生哲學。弘一法師佛心禪意,開示人間大智慧。謙退是保身第一法,安詳是處世第一法,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恬淡是養心第一法。識不足則多慮,威不足則多怒,信不足則多言。以和氣迎人,則乖滲滅;以正氣接物,則妖氛消;以浩氣臨事,則疑畏釋;以靜氣養身,則夢寐恬。

作者簡介

弘一法師,俗名李叔同,浙江平湖人,生於天津。既是才氣橫溢的藝術教育家,也是一代高僧。集詩、詞、書畫、篆刻、音樂、戲劇、文學子一身。後剃度為僧,法名演音,號弘一,為中國近現代佛教史上最傑出的一位著名高僧。弘一法師苦心向佛。過午不食,精研律學,弘揚佛法,普度眾生出苦海,被尊為南山律宗大師,律宗第十一世祖,享譽海內外。

媒體推薦

李叔同是我們時代里最有才華的幾位天才之一,也是最奇特的一個人,最遺世而獨立的一個人。
——林語堂
你們將來如要編寫《中國話劇史》,不要忘記天津的李叔同,即出家後的弘一法師。他是傳播西洋繪畫、音樂、戲劇到中國來的先驅。
——周恩來囑咐曹禺
不要認為我是個高傲的人,我從來不是的,至少,在弘一法師寺院圍牆的外面,我是如此的謙卑。
——張愛玲
以教印心,以律嚴身,內外清淨,菩提之因。
——太虛大師贈偈弘一法師

圖書目錄

學問卷:聆聽學習,你的心不再是狹窄的通道
把心打開觀察萬物氣象,聆聽萬籟聲音
敬畏獨處之時,享受安靜體悟慎獨
方生方死,跟隨萬物規律
讀書為佳,努力精進勿懈怠
學習不可本末倒置,先器識後文藝
聖賢絕無標新立異,世間法中覺悟於心
最好的學問是彼之感我,得到人心
最高的快樂是行善助人,贈幸福予人
存養卷:止息妄念,只有自由的心才是平和的
存養需先止息妄念,清心淡泊
多學靜坐,以收斂浮氣
以理制欲,理勝則心平氣和
存養宜“緩”,言語靜默舉止從容
順境逆境皆人生,臨喜臨怒要心平
胸襟開闊涵養存心,方無疑慮和畏懼
自身修持清淨超脫,對待他人不可心量狹窄
無事時心存明鏡,遇事時果斷處理
如意時淡泊不染,失意時泰然處之
持躬卷:信仰行動,執著善行進入生命之流
凡事當適可而止,做到遊刃有餘
才華不可膚淺外露,大智若愚為佳
切忌歇斯底里,情緒不可發揮到極致
話說到恣情痛快時,宜自持靜默
弓不可拉太滿,留他人立足方無害於己
心不妄念身不妄動,不自欺不欺人進而不欺萬物真理
以情恕人保全他人友誼,反躬自責要深刻誠懇
謙虛退讓,為自己留有轉身餘地
包容忍讓,你的路沒有減少半寸
敦品卷:清心少欲,美德名譽自然生成
愛惜名譽需寧靜而無所求,沽名釣譽易損己
培養自己高尚的情操,詩書音樂能使人勤勉尚志
錢財來之有道去亦有道,才能不為其卑奴
言行知禮恭謹,才能滋養品德和名譽
自我標榜也許與眾不同,但急於求名實乃無根之樹
切勿攀附權貴,名譽不是強求沾染而來
品行端正首先心內有理,搖擺不定易損名譽品格
處事卷:心智上乘,慈悲不是一個名詞
君子樂得做君子,小人冤枉做小人
不知為不知,切勿不懂裝懂
無事生事的人,薄福損己
世間自取苦人多,遇事宜化小了之
心中無事真心無念,清淨而心生智慧
辦事全在圓融周密,思慮深遠
貪圖私慾難成大事,眾人的憤怒不可侵犯
既有無私之舉,也當調和人心
審視自身能力德行,觀察時機才能成事
為人之道貴在凡事留心
接物卷:律己宜帶秋氣,接物須帶春風
能辨識方會取捨,己私為小蒼生慧命為大
舍一己便宜,得終生之無憂
涉世以慎言為先,閒談莫論人非
面對誹謗,應不辯解善包容
遇到輕狂者,當施予穩重
浮華的人,應以平實去矯正
用溫和柔順的心境去安撫粗暴剛烈之人
對待他人應在錯中撿對,方止刻薄之心
對待自己應在對中挑錯,方知曉精進
惠吉卷:收斂光芒,讓自己成為一個無名氏
群居要守口,獨坐需防心
與萬事萬物融合,就要真誠,忠信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放之四海皆準
知足常樂知止常止,出世入世之法門
放下意在清心,收穫非同小可
立身為山般正直,待人似水般寬容
物極必反,與人留餘地自身避兇險
後記:禪是人們起心動念中的一滴水

後記

人生短暫,五蘊無常,煩惱痛苦難以消除,因而世人常有嚮往佛法清淨世界之心,但究竟如何去做,大多人只是看到了佛門,卻摸不進佛道。
其實,佛法不離世間法。
本書的誕生正是為大眾提供一個場所,經由弘一法師的人生體悟可以幫助大家通達佛道,領悟人生真諦,儘管這種推動的作用十分微小,但編者力求能傳遞給人們一種堅定的信念——只要有求佛問道之心,佛門將永遠為您敞開。
在佛家眼中,世人都是沒有差別的,求佛之心只要虔誠端正,便彌足珍貴。讀完了這本書您會知道,我們求佛並不可能在佛學中找到一勞永逸的行事法則,能得到的不過是一種看透、看清、看淡外界物相的智慧而已,但僅僅如此已足夠讓我們受用一生。
法師字字珠璣,值得我們細細品味,慢慢體悟。
綜觀整本書的內容,編者自認為不能將期望付諸於筆端的內容表達百分之一,但也算戰戰兢兢,將弘一法師所言真理闡明清晰,但求通俗精簡,願讀者能有所收穫。
至於修身與求佛的密切關係,學禪與生活的緊密聯繫,還是藉由聖賢之言為大家呈現一二吧!
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曾這樣問自己的弟子:“一滴水怎樣才能不乾涸?”
弟子們答不出,最後釋迦牟尼如此答道:“將它放到江河湖海里去啊。”
我們對待自己的修行也當如此,逃避現實生活是不切實際的作為,與其獨自躲到深山野林中去修行,還不如在群居中靜心修行。逃避或脫離現實的修行,並不一定就可證得正果,若心中有佛,處處都可悟道,都能求得內心安寧。
就算獨居時證道了,頓悟了,這樣的人也不過是個自了漢,只能讓修行利己,不能用自己的善心去利益眾生,那么這樣修行的意義又在哪裡?
自己明白佛法,但是無法普度眾生,就是所謂的“自了漢”。這樣的修行人仍舊是存有私心,並不能真正利於他人,利於社會。而我們從弘一法師的經歷中是否可領悟到——人生在世,為何不能以出世的心,去做人世的事呢?
我們修身修心不該只是為了自己,僅僅是為了讓自己獲得某些成就而做的修行,將是虛無縹緲的,難以落在實處。學禪自修要真正實現效果,於己於人都有利,就應當投入到生活中去修,去服務、利益大眾,如此我們才可能真正地喜樂,獲取永恆的法樂。
禪就是人起心動念時的一滴水,如果僅放在自己掌心,它在萌生之初就將乾涸,只有放置於江河湖海,放在眾人的心靈之海上,才能以澄澈的水分滋潤我們這顆貧瘠的心,催發善念,滋養慈悲心,才能在後來變化為我們的心靈之燈、自渡之舟!
如果我們每日觀心,就會發現禪並不遙遠,並不陌生,更加不需向外界尋求。禪就在我們最本真的內心裡,由心中生髮、萌芽、成長……如果能守住原本的真我,防衛住,阻止外界想要跳人進來的一切罪惡、欲望、執念、虛妄之心,我們順其自然就能獲得安樂、清淨、自在、歡喜、灑脫、淡然……
然而,倘若你還有一絲妄念、惡念、雜念存在,你將與這所有的失之交臂。
“雲在青天水在瓶”,弘一法師能在鼎盛時急流勇退而學佛,最終有所成就,可見禪道並不難尋覓,我們只需要守住這顆心,就已足夠。
最後,編者希望糾正大家一個錯誤的觀念,千萬不要以為只有捨棄工作才可以學禪自修,以為只有逃離現實生活才可以獲得解脫——殊不知,那才是虛妄的起念。禪道就在眼前,就在當下,你只要能夠用心專注於此,將心從過往的種種桎梏中釋放出來,從自己的生活中體悟真理佛理,將佛放置在心中便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生活就是修行,領悟生活就是遁入禪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