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認為,形成人的行為的真正因素大多是無意識的。他相信隨著人類的成長,許多欲望遭到了壓制。然而這些欲望既無法消除,也無法百分之百的被控制,他們會出現在夢裡,無意的話語中或意念活動中,或最終反映在心理中。
因此,弗羅伊德認為人一個人不可能真正了解其受激勵的真正動機。如果一個民營企業家來北大讀書,他也許會稱自己的動機是“充電”,是學習知識以便更好的經營企業。但進一步分析的話,他來北大可能是為了向他人炫耀自己的才華,即自己是一個能文能武的現代儒商;還可能是為了廣交朋友,建立起自己的商業網路。更進一步分析的話,可能是為了圓心中的燕園夢,為了實現兒時的夢想,等等。
弗氏動機理論在行銷學方面的主要代表者是狄克特(E.DICHTER),他專門研究如何以潛意識動機來解釋購買者行為類型和購買者決策,他稱他的研究為動機研究,該技術包括了文字聯想法、句子完成法、圖象解釋法和角色扮演法。動機研究者在研究消費者思想中那些與特定購買活動有關的動機時,得出了一些有趣但很有啟發意義的結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弗洛伊德的動機理論
- 外文名:Freud's theory of motivation
- 提出者:弗洛伊德
- 套用學科:商業行銷
- 適用領域範圍:行銷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