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汶濟運,元、明兩代提高山東運河水位的措施。元在堽城附近汶河上築壩,同時於左岸建斗門,引汶入洸河,再由洸河至濟寧以東入運河;明時又在東平戴村附近汶水上...
引黃濟運,明清時期利用黃河補充京杭運河水源的措施。明初大將徐達為軍運曾開塌場口引黃入泗,以通運。清末黃河改道中斷京杭運河後,由於黃河以北至臨清的運河沒有...
小汶河,位於大汶河與梁濟運河之間,縱貫汶上縣軍屯、楊店、寅寺、 劉樓至南旺鎮十里閘村東南入梁濟運河,全長89.5公里,流域面積238平方公里,1959年前為引汶濟...
1411年(明永樂九年),引汶水濟運,在坎河以西築戴村壩,引汶水南流至汶上南旺入運河,這一河道改稱汶河(即小汶河),而漫壩西流的汶河別稱大清河。1855年,黃河...
宋禮聽到“借水行舟,引汶濟運,挖諸山泉,修水櫃”等良策時大喜,遂邀白英參加治運工程,採納白英的建議,使會通河得到了充足的水源,大大提高了運河的航運能力...
(坎河口高出南旺分水口三百餘尺),在坎河口修築戴村壩,截住大汶河之水,又從戴村壩至南旺分水口開挖一道八十餘里長的小汶河,這樣引汶濟運,才使得南旺段運河有...
分水龍王廟,京杭大運河“引汶濟運”分水樞紐工程中心。位於汶上縣西南約20公里的南旺鎮。明清兩朝為紀念明永樂年間“引汶濟運”水利工程的功臣宋禮、白英等人...
此書主要敘述明朝永樂年間疏浚元朝在山東開鑿的會通河過程中,汶上老人白英總結歷代人民治水經驗,提出“引汶濟運、調節水量”的方案,並付諸實施,使南北航運順利通過...
對南旺段運河河道設施、引汶濟運工程設施的結構、布局以及大運河河水的平衡調節有了更為深入的認識,明確了通過戴村壩截引小汶河水源和利用石駁岸頂沖與分水口的...
大清河僅以汶水為源,汶水又演變成大清河的上游。1411年(明永樂九年),引汶水濟運,在坎河以西築戴村壩,引汶水南流至汶上南旺入運河,這一河道改稱汶河(今...
白英老人的引汶濟運工程,讓淤塞的會同河有了水源,對後世運河經濟的發展做出了貢獻,白英治水的典故已成為汶上人民的一段佳話。...
宋禮採納汶上人白英“引汶濟運”建議,並通過水閘、水櫃配合使用來控制水流,調節漕運,比較科學地解決了運河航運史上的難題,使明清兩代航運暢通無阻。後人為紀念治...
明永樂九年(公元1411年),疏浚會通河築戴村壩引汶水經小汶河至南旺分水濟運,小汶河穿南旺東湖入運,又將南旺東湖一分為二,小汶河以北稱馬踏湖,周三十四里;小...
安山湖。元至元二十六年(公元1289年),開挖由安山至臨清的會通河,南接濟州河,引汶水北達臨清御河(今衛運河),把濟水截為兩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