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水散

引水散,中醫方劑名。出自《御藥院方》卷八。具有通淋利濕之功效。主治小水秘澀不快或不通,及腫滿、腳氣、一切濕證。

基本介紹

  • 名稱:引水散
  • 出處:《御藥院方》卷八
  • 組成:石燕子、海馬、海蛤、滑石、琥珀、赤茯苓、川木通、通草、越桃、澤瀉、豬苓、車前子、茴香、瞿麥穗、萹蓄、苦葶藶、忘憂根、木香、白丁香、鬼棘針
  • 功用:通淋利濕
  • 主治:小水秘澀不快或不通,及腫滿、腳氣、一切濕證
組成,用法用量,功用,主治,附方,重要文獻摘要,

組成

石燕子(醋淬)一雙,海馬、海蛤、滑石、琥珀、赤茯苓、川木通、通草、越桃(炒,系山梔子仁)、澤瀉、豬苓(去黑皮)、車前子(微炒)、茴香(微炒)、瞿麥穗、萹蓄、苦葶藶(紙襯炒)、忘憂根、木香、白丁香、鬼棘針各一兩(30g)。

用法用量

1、現代用法:上藥20味。除石燕子、海馬外,各30g同研粗散。每服15g,用水220ml,加燈心30莖同煎,取清汁180ml,納麝香0.5g,拌勻放溫,空腹服麝香少許亦可。
2、古代用法:上為粗散。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燈心三十莖同煎,取清汁八分,納麝香一字,拌勻放溫,食前服。

功用

通淋利濕。

主治

小水秘澀不快或不通,及腫滿、腳氣、一切濕證。

附方

名稱:引水散
組成:白朮三錢(9g),澤瀉三錢(9g),豬苓三錢(9g),肉桂五分(1.5g),茯苓五錢(15g),車前子一錢(3g),半夏一錢(3g)
用法:水煎服
主治:傷濕初起之時,惡濕身重,足腫,小便短赤
出處:《石室秘錄》卷三
功用:健脾滲濕,溫陽利水

重要文獻摘要

原方選論
1、《御藥院方》:“引水散治小水秘澀不快,或不通,及腫滿腳氣,一切濕證。石燕子一雙,醋淬,海馬、海蛤、滑石、琥珀、赤茯苓、川木通、通草、越桃炒,系山梔子仁,澤瀉、豬苓去黑皮、車前子微炒、茴香微炒、瞿麥穗、扁蓄、苦葶藶紙襯炒、忘憂根、木香、白丁香、鬼棘針已上各一兩。上件二十味,除石燕子、海馬外各一兩,同為粗散。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燈心三十莖同煎,取清汁八分,內麝香一字拌勻,放溫,食前服,麝香少許亦可。”
方論選錄
1、《普濟方注錄》:“引水散治小便淋澀或不通。石燕、海馬、海蛤殼、滑石、梔子、忘憂根、鬼棘針、琥珀、赤茯苓、木通、通草、澤瀉、豬苓、車前子炒、小茴香、瞿麥、萹蓄、木香、白丁香、葶藶子炒各30,為粗散,每服15g,燈心草、麝香各少許,水煎服。”
2、《奇效良方》:“引水散治小水秘澀,不快或不通,及腫滿腳氣,一切濕證。海馬、海蛤、赤茯苓、川木通、琥珀、滑石、忘憂根、白丁香、通草、豬苓去皮、鬼棘針、苦葶藶紙襯炒、扁蓄、車前子微炒、越桃炒即山梔子、瞿麥穗、澤瀉、茴香微炒、木香以上各一兩,燕子一對,火煅醋淬。上為粗散,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燈心三十莖同煎,取清汁八分,內麝香末一字,拌勻放溫,食前服。”
3、《醫方類聚》:“引水散:治小水秘澀不快,或不通,及腫滿腳氣,一切濕證。石燕子一雙,醋碎海馬、海蛤、滑石、琥珀、赤茯苓、川木通、通草、越桃炒、系山梔子仁、澤瀉、豬苓去黑皮、車前子徽炒、茴香徽炒、瞿麥穗、扁蓄、苦葶藶紙襯炒、忘憂根、木香、白丁香、鬼棘針已上各一兩,右件二十味,除石燕子、海馬外,各一兩,同為粗散,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燈心三十莖,同煎取清汁八分,內麝香一字拌勻,放溫,食前服,麝香少許亦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