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大濟湟工程

引大濟湟工程

引大濟湟工程,位於青海省東部西寧、海北、海東三區境內。是青海省“一號”水利工程,是省級水網的主骨架、大動脈,是東部城市群水資源保障工程。

引大濟湟工程通過蓄水、調水和配水工程體系的建設,將水資源較豐富的大通河水,穿越達坂山引入較貧水的湟水流域,緩解湟水流域日趨嚴重的水資源供需矛盾,實現湟水流域水資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具體工程措施是在大通河上游修建石頭峽水庫引水,再通過調水總乾渠(主要是隧洞)穿越達坂山進入湟水上游的黑泉水庫,實現跨流域調水,然後通過黑泉水庫和湟水北乾渠將水輸送至湟水幹流和兩岸地區,整個工程由石頭峽水庫、調水總乾渠、黑泉水庫已建成、湟水北乾渠、西乾渠等工程組成。

1996年9月12日,黑泉水庫正式開工建設。到2015年底,調水總乾渠成功實現試通水。2018年,湟水北乾渠扶貧灌溉一期工程(北乾一期)試通水成功。2023年9月28日,青海引大濟湟北乾渠、西乾渠工程成功通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引大濟湟工程
  • 地理位置:青海省東部
  • 所在流域:黃河支流湟水流域
  • 行政區域:西寧、海北、海東州(市)
  • 開工日期:1996年
  • 計畫竣工:2020年
工程背景,規劃設計,工程建設,工程內容,乾渠,水庫,工程效益,

工程背景

湟水河發源於青海省海晏縣,幹流地區是青海省人口最密集的地區,但湟水幹流水資源嚴重不足,當地水資源承載能力不足以支撐該地區未來的可持續發展。大通河是湟水河最大的支流,水量豐沛,年徑流量30.05億立方米。然而,奔騰不息的大通河水,穿越高山峽谷,卻很少顧及周邊乾旱的土地。為了實現水資源的合理調配,緩解湟水河幹流地區水資源嚴重匱乏的困境,早在20世紀五十年代,青海省就提出了引大濟湟調水的構想,開始謀劃引大通河水造福青海人民,經過幾十年的勘察、方案論證和科學比選,最終形成了引大濟湟工程規劃建設方案。

規劃設計

引大濟湟工程,位於青海省東部,西寧、海北、海東三區境內。工程通過蓄水、調水和配水工程體系的建設,將水資源較豐富的大通河水,穿越達坂山引入較貧水的湟水流域。具體工程措施是在大通河上游修建石頭峽水庫引水,再通過調水總乾渠(主要是隧洞)穿越達坂山進入湟水上游的黑泉水庫,實現跨流域調水,然後通過黑泉水庫和湟水北乾渠將水輸送至湟水幹流和兩岸地區,整個工程由石頭峽水庫、調水總乾渠、黑泉水庫已建成、湟水北乾渠、西乾渠等工程組成。
2003年6月23日,《引大濟湟工程綜合規劃》獲得了水利部批覆,並同意引大濟湟工程分批、分期立項建設。
2004年8月,青海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完成《青海省引大濟湟調水總乾渠工程項目建議書》。10月,《青海省引大濟湟調水總乾渠工程項目建議書》通過水利部水利水電規劃設計總院技術審查。
2005年11月,《青海省引大濟湟調水總乾渠工程項目建議書》通過中國國際工程諮詢公司評估。
2008年4月29日,國家發展改革委以發改農經[2008]1075號文批覆工程項目建議書。
2010年8月31日,國家發展改革委以發改農經[2010]1964號文批覆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
2013年6月20日,水利部以水總[2013]267號文批覆了初步設計報告。

工程建設

規劃工程靜態總投資50.34億元,其中:石頭峽水利樞紐104312.05萬元,調水總乾渠116959.31萬元,北乾渠141515.94萬元,西乾渠工程140584.54萬元。按照“總體規劃、分期實施、技術可行、經濟合理”的原則,工程分三期實施。一期工程由黑泉水庫和湟水北乾渠扶貧灌溉一期工程(簡稱北乾一期工程)組成;二期工程由石頭峽水庫、調水總乾渠和北乾二期組成;三期工程為湟水西乾渠。石頭峽水庫及調水總乾渠建成後,近期實現調水3.6億立方米,可緩解近期缺水問題,最終實現調水7.5億立方米,從根本上解決湟水流域的缺水問題。
1996年9月12日,黑泉水庫正式開工建設。
1997年8月30日,黑泉水庫工程截流。
2001年9月,黑泉水庫主體工程建成並下閘蓄水。
2006年10月各項工程陸續開工。
2014年12月12日,“引大濟湟”二期工程主要項目石頭峽水電站下閘蓄水。
2015年6月30日,總乾渠隧洞全線貫通。12月15日,調水總乾渠成功實現試通水。
2016年8月6日,“引大濟湟”二期工程主要項目石頭峽水電站首台機組併網發電。11月24日湟水西乾渠工程正式開工。
2018年8月22日,湟水北乾渠一期工程乾渠全線成功試通水。
2022年4月,由水電四局承建的“引大濟湟”西乾渠灌溉工程田間配套建設項目五標段蓄水池已澆築86座,澆築進度過半。6月18日,青海省“一號水利”工程——引大濟湟工程的西乾渠32號隧洞貫通,標誌著該工程所有272個隧洞全部貫通。9月10日,位於西寧市湟中區山區的青海省引大濟湟西乾渠工程 21號支渠1號隧洞順利貫通。截至9月,引大濟湟工程10年完成投資107億,工程剩餘子項目逐步建成落地。9月26日,青海省引大濟湟工程建設運行局組織召開引大濟湟調水總乾渠工程完工驗收會,順利通過完工驗收,正式交付投運。12月1日,引大濟湟北乾渠二期工程實現乾渠全線試通水。12月14日,青海省水利廳對外發布訊息,青海“引大濟湟”工程湟水北乾渠二期工程松多水庫順利通過下閘蓄水階段驗收。12月17日,引大濟湟北乾渠二期工程松多水庫下閘蓄水,標誌著引大濟湟主體工程全面建成。
2023年9月28日,國家水網規劃中的172項重大水利工程項目之一的引大濟湟工程北乾渠、西乾渠先後成功通水,標誌著引大濟湟工程六大子項目經過27年建設實現全線通水。

工程內容

引大濟湟工程
引大濟湟工程地理位置示意圖
該工程由石頭峽水庫、調水總乾渠、黑泉水庫、北乾渠一期、二期工程及西乾渠工程組成,總投資146.34億元。工程乾支渠總長1143公里,連通5座重要水庫、272個隧洞、290個渡槽、117個倒虹吸管和6.67萬公頃田間配套工程,受益範圍覆蓋1州2市5縣(區)的75個鄉鎮,通過調節本流域和大通河來水,為湟水流域農業、工業、生態和城鎮生活供水,總供水量為5.26億立方米。

乾渠

引大濟湟工程
引大濟湟調水總乾渠實現成功通水
引大濟湟工程
出口明渠
調水總乾渠是引大濟湟的“龍頭”工程,由引水樞紐、引水隧洞、出口明渠三部分組成,為大(2)型調水工程。長116.42公里,支渠長289.38公里,隧洞全長24.17公里,隧洞洞徑5米,設計流量35立方米/秒,工程總投資15.86億元。通過隧洞,自北向南穿越達坂山進入湟水上游的黑泉水庫。總乾渠控制灌溉面積2萬公頃,工程總投資21.67億元。工程於2006年9月相繼開工建設,2015年12月乾渠工程全面建成,2018年完成了乾渠全線缺陷處理工作。
湟水北乾渠扶貧灌溉一期工程(北乾一期)位於青海省東部湟水流域北岸的淺山地帶,是引大濟湟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工程從黑泉水庫引水,途徑大通寶庫、互助南門峽、樂都共和3縣(區)15個鄉鎮,是一項以城鎮工業和生活用水、農村人畜飲水、農業灌溉為主,兼顧生態建設用水的大(Ⅱ)型水利工程。工程包括49座長91公里隧洞、26座長4.9公里渡槽和18.3公里長的明暗渠。2018年8月22日11時32分試通水。
湟水北乾渠扶貧灌溉二期工程(北乾二期)主要由一分乾渠、三分乾渠、18條支渠及7條幹斗渠、松多水庫及田間配套工程組成。渠道總長314公里,各類建築物1079座,松多水庫總庫容789.5萬立方米。工程設計灌溉面積40萬畝,總工期54個月,總投資32.76億元。2016年12月14日可研報告獲國家發展改革委批覆。是國家172項重大水利工程之一,任務是供水和灌溉,兼顧生態,並為當地民眾脫貧致富及改善生態環境創造條件。
湟水西乾渠是引大濟湟的骨幹工程之一,從黑泉水庫引水至西納川,再通過西納川水庫調節,通過跨湟水河倒虹吸調水至甘河工業園區。工程設計灌溉面積30.05萬畝,工程建成後,多年平均供水量1.73億立方米。工程初擬總工期60個月。工程靜態總投資43.2億元。工程由渠首建築物、1條幹渠、29條支渠以及渠系建築物和田間配套工程組成,渠道總長435.01公里,其中乾渠123.27公里(隧洞長79.49公里),支渠311.74公里(一說280.97公里)。工程估算投資為46.81億元,總工期60個月。2015年04月15日該工程於項目建議書獲得國家發展改革委正式批覆。2016年11月24日開工。

水庫

引大工程的水庫有2座:引水龍頭石頭峽水庫,位於引水工程的最上端的大通河幹流上,總乾渠渠首水庫;黑泉水庫,位於湟水支流寶庫河上,是引大工程湟水北乾、西乾的渠首。
引大濟湟工程
黑泉水庫
黑泉水庫,是青海引大濟湟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保障西寧及周邊地區的工農業及生活生態用水具有重要的作用。位於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寶庫鄉湟水主要支流北川河上游寶庫河幹流上。總庫容1.82億立方米,工程總投資77625萬元。於1996年9月12日正式開工建設。“十一五”末,第七水源黑泉水庫的城市供水能力將達到每日30萬噸,占西寧市總供水量的60%。黑泉水庫工程由攔河壩、導流隧洞、溢洪道和電廠組成。是以城市和農業灌溉供水為主,兼顧防洪和發電的大型水利樞紐。鋼筋混凝土面板堆石壩。最大壩高123.5米,壩址以上流域面積1044平方公里,壩址處多年平均流量10.1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徑流量3.2億立方米。水庫在正常蓄水位2887.25米,回水長度7.5公里,水面面積5.26平方公里,庫容1.72億立方米,死庫容0.17億立方米。設計洪水標準為500年一遇,非常洪水標準為5000年一遇。考慮到大壩失事會對下游及西寧造成重大災害,採用萬年一遇洪水保壩覆核,地震防烈度為8度。
引大濟湟工程
石頭峽水電站
石頭峽水電站(水利樞紐),是“引大濟湟”工程的龍頭水庫,為調水總乾渠提供調水所需的水量,保證調水所需的興利庫容。也是大通河幹流上規劃的第5座梯級水電站,於2008年7月奠基開工,2014年12月12日下閘蓄水。位於門源回族自治縣蘇吉灘鄉和青石嘴鎮交界處,主要由混凝土面板堆石壩、溢洪道、導流泄洪洞、引水發電系統和廠房組成。其中,大壩高114米,水庫總庫容9.85億立方米,調節庫容4.67億立方米,電站總裝機100兆瓦,多年平均發電量3.5億千瓦時。總投資18.4億元。該工程的建設,旨在提高水資源利用水平,全面滿足“引大濟湟”調水需求。其遠期每年可向湟水流域供水7.5億立方米,將為青海東部城市群300萬人飲水安全及流域工業用水、農牧業用水和生態用水提供可靠水源。
引大濟湟工程
松多水庫建設工地
松多水庫,為引大濟湟工程湟水北乾渠的反調節水庫,位於青海省海東市互助縣上水磨溝流域內,是一座攔河式調蓄水庫。水庫總庫容為789.5萬立方米,興利庫容574.53萬立方米。工程計畫工期36個月,規劃於2020年6月完工。
引大濟湟工程攻克諸多世界性工程難題,其中的調水總乾渠、西乾渠、北乾渠一期及二期工程乾支渠總長達1143公里,連通5座重要水庫(石頭峽、黑泉、大石門、南門峽、松多)、272個隧洞、290個渡槽、117個倒虹吸;西乾渠、北乾渠一期及二期工程田建配套項目管線達5990公里,包括2299座蓄水池、86395個各類井池和給水栓。

工程效益

引大濟湟工程不僅是緩解湟水流域水資源嚴重短缺局面的跨流域調水工程,而且是事關湟水流域可持續發展大計的戰略性調水工程,更是青海省有史以來建設規模最大、綜合效益最廣、受益民眾最多、建設條件最複雜的水利工程。對於緩解湟水流域日趨嚴重的水資源供需矛盾,以保障湟水流域供水安全和環境安全,滿足城鎮化、工業化進程對水資源的需求,滿足生態環境修復、保護和建設的要求,滿足人口增長對糧食安全的要求,促進東部貧困地區脫貧致富進程,實現湟水流域水資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以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保障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引大濟湟工程於1958年提出調水構想,從1996年開工建設到今天全線通水,實現了工程“規劃圖”向惠民富民“實景圖”的世紀蝶變,不僅可以使湟水流域的生態系統逐步得到恢復,有效改善淺山地區的乾旱面貌,每年可減少輸入黃河的泥沙44.8萬噸,實現大量山區農田“旱改水”,極大緩解東部地區300萬人飲用水、湟水幹流各工業園區生產用水、特色現代農牧業用水及生態用水困難。
2023年3月22日記者從啟動儀式上了解到,截至2022年12月底,引大濟湟工程黑泉水庫,歷年來已累計向下遊河道生態補水4.37億立方米,有效改善了湟水河水質和流域生態。
2023年1月,入選“人民治水·百年功績”治水工程項目名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