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弓箭手檐壁
- 外文名:Frise des archers
- 尺寸:高:4.75米;寬:3.75米
- 建築構件:彩釉矽磚
簡介,建築構件,檐壁描述,巴比倫“遊行大街”的影響,發現經過,羅浮宮鎮館之寶,《織花邊的少女》,《米洛的維納斯》雕像,《皮埃羅》,《蘇傑爾之鷹》,阿勒穆黑哈聖體盒,《馬利駿馬》,《方片A的作弊者》,《漢謨拉比法典》,《克羅頓的米隆》,《蒙娜麗莎》,陵墓狀小盒子,孔雀瓷盤,盤腿而坐的書吏雕像,《蓬帕杜爾侯爵夫人全身像》,《薩莫色雷斯的勝利女神》,
簡介
弓箭手檐壁現藏於巴黎羅浮宮,成為“鎮館之寶”之一。
建築構件
弓箭手彩釉磚,公元前522-前486年(阿契美尼德時代,大流士一世統治時期),彩釉矽磚,1885~1886年加納和馬塞爾·迪厄拉富瓦考古發握於伊朗蘇薩的阿帕達納宮遺址,法國羅浮宮博物館東方文物部藏(Sb 23 875)。這幅弓箭手彩釉磚來自波斯帝國的君主大流士一世(公元前522~前486年在位)王宮內以軍隊為主體的一組釉磚裝飾壁畫。壁畫中的人們手持長矛、弓箭和箭筒,可能是國王戰無不勝的衛土或者代表理想中的波斯人的形象。
檐壁描述
弓箭手檐壁表現了面朝左和面朝右的弓箭手佇列。畫中人物正緩步前行,雙手握在矛桿上;肩背兩端為鴨頭形狀的弓,以及箭筒。弓箭手們將矛的下端放在邁向前方的腳面上,足蹬系帶高幫鞋,身著腿部位置帶有褶皺的寬袖飾帶波斯長袍。每個人都面蓄鬍須,捲曲的頭髮攏於脖頸處,並戴著草葉編制的冠冕。
檐壁的每塊矽磚都澆製成凸紋,然後覆以綠色、褐色、白色和黃色基調的彩釉。矽磚的彩面為長方形,但磚身後面部分則漸變漸窄,微微呈楔形,以便塗抹灰泥並緊密地排列彩面矽磚。
檐壁的每塊矽磚都澆製成凸紋,然後覆以綠色、褐色、白色和黃色基調的彩釉。矽磚的彩面為長方形,但磚身後面部分則漸變漸窄,微微呈楔形,以便塗抹灰泥並緊密地排列彩面矽磚。
巴比倫“遊行大街”的影響
這一裝飾毫無疑問是借鑑了100多年之前著名的國王尼布甲尼撒二世(公元前604-562年)修建的巴比倫(另一座美索不達米亞城市)的遊行大道。但所使用的工藝卻有所不同,巴比倫藝術家們使用的是粘土磚而非矽磚。在一千多年之後伊斯蘭教時期的伊朗,彩磚在大型建築中的使用興盛一時。
“遊行大街”主要由灰色和粉紅色石板鋪成。更華麗的是兩邊的牆上裝飾著彩色浮雕的各種神獸,張嘴漏齒,形態威猛,令人眼花繚亂,雖然已經殘缺不全,但仍然風采不減。
發現經過
首位發掘蘇薩古城遺址的考古學家發現了被稱為阿帕達納宮的大流士王宮的巨型覲見廳基座結構,但只是其中零散的裝飾部分。當馬塞爾·迪厄拉富瓦帶領的法國考古隊重新開始發掘工作時,發現了數量眾多的磚塊,從而能夠重現出令人信服的覲見廳裝飾,現藏於羅浮宮。其中包括放置在飾紋框線中的兩塊弓箭手行進佇列紋案板。餘下的弓箭手被重新裝於單獨的板上。與掉落在原有位置下方的,覲見廳的另一裝飾物——獅子檐壁相反,弓箭手檐壁原來的所處位置已不得而知。其眾多的組成部分是考古學家們在覲見廳發掘現場各處發現並收集起來的。數量之多不禁令人得出這樣的假設:弓箭手原來應該在高牆上排成若干行佇列,而且應該覆蓋了王宮外壁的很大一部分,範圍可達數百米。由這一大型裝飾引發的問題是對它的解釋:這是否與“不朽之身”有關,這支國王的萬人精銳衛隊又或者通過身材相同、步伐一致的人物圖像來代表波斯人民,好像以此來體現帝國永恆不變的秩序。
羅浮宮鎮館之寶
《織花邊的少女》
這幅大名鼎鼎的作品出自十七世紀的荷蘭大畫家維米爾之手。畫中人物專注的神情以及用淺灰背景提色的手法都堪稱經典。
《米洛的維納斯》雕像
雕像高約2.04米,由兩塊半透明的白雲石拼合雕就。她站在雞血白紋的雲石底座上,上半身裸露,下半身裹著圍毯,神情端莊,肌體豐潤,窈窕曲立,儀態萬方,造型典雅至極,集美之大成。
《皮埃羅》
舊名《丑角吉爾》這是十八世紀法國畫壇最具影響力的代表人物華托的名作之一。皮埃羅是整幅畫的中心人物,形象與真人等身。畫面下方是和皮埃羅一樣來自義大利喜劇中的幾個人物,令畫作增添了神秘之感。
《蘇傑爾之鷹》
斑岩瓶:《蘇傑爾之鷹》這件鷹瓶來自巴黎北部的哥德式教堂——聖丹尼修道院(Abbaye de Saint Denis)的寶庫。十二世紀中葉,中世紀著名的蘇傑爾修道院長(Abbé Suger)時期製成。蘇傑爾說自己在箱中找到了一隻古代斑岩瓶,然後命人將其改制成鷹形的禮拜儀式用盛瓶。
阿勒穆黑哈聖體盒
阿勒穆黑哈聖體盒:這尊阿勒穆黑哈聖體盒為十世紀伊斯蘭藝術的傑作,以所選象牙材質之稀有珍貴,象牙雕刻工藝的精巧細膩,令人驚嘆不已。這一類型盒子的用途尚不能確定:它可能被用來放置珠寶首飾、貴重寶石、胭脂水粉或香水香料。圍繞著盒蓋底部的銘文顯示出這尊聖體盒是進獻給哈里發阿卜杜拉·讓曼三世的兒子--阿勒穆黑哈王子的。
《馬利駿馬》
被馴馬師勒制的駿馬,《馬利駿馬》這座大理石雕像刻畫了馴馬師馴馬的場景,國王路易十五(Louis XV)約於1739年定製這兩尊作品用來裝飾巴黎不遠處的王室宮邸馬利城堡公園的水池。
《方片A的作弊者》
這是喬治·德拉圖爾最著名的作品之一,約在1635年完成。作品表現的是自十六世紀就經常出現的藝術主題:年輕男子面對三大誘惑:遊戲、美酒和春情。
《漢謨拉比法典》
這興盛於中東地區(今伊拉克所在地)的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的象徵。這座由巴比倫國王在公元前十八世紀建造的高大的玄武岩石碑,既是一件藝術品,也是一件歷史和文學作品,還是在聖經法典之前的古代最全面的司法典籍。
《克羅頓的米隆》
米隆是一位著名的希臘運動員,他於公元前6世紀生於義大利的克羅頓(當時為希臘殖民地),曾多次獲得奧林匹克運動會和皮同運動會的冠軍。年老以後,為了看看自己是不是還老當益壯,他嘗試劈開一根已裂縫的樹幹。他的手夾在了樹幹中,動彈不得,最後不幸被狼群撕吞。 在這件雕塑中,藝術家用更高貴的動物——獅子替代了狼群,創造出極富戲劇性的效果。
《蒙娜麗莎》
《蒙娜麗莎》是一幅享有盛譽的肖像畫傑作。它代表達·文西的最高藝術成就,成功地塑造了一位貴婦形象。畫中人物坐姿優雅,笑容微妙,背景山水幽深茫茫,淋漓盡致地發揮了畫家那奇特的煙霧狀“無界漸變著色法”般的筆法。畫家力圖使人物的豐富內心感情和美麗的外形達到巧妙的結合,對於人像面容中眼角唇邊等表露感情的關鍵部位,也特別著重掌握精確與含蓄的辯證關係,達到神韻之境,從而使蒙娜麗莎的微笑具有一種神秘莫測的千古奇韻,那如夢似的嫵媚微笑,被不少美術史家稱為“神秘的微笑”。
陵墓狀小盒子
羅浮宮擁有世界上最精美的伊斯蘭風格金屬製品珍藏之一。這件華麗小盒子的裝飾精美,飾紋細緻密集而又熠熠生輝。從頂蓋到底座,小盒子整體都以雕刻於其上的裝飾性圖案為點綴,並以金和銀鑲嵌。
孔雀瓷盤
是奧斯曼帝國最享有盛名的陶瓷製品之一。瓷盤的軟色由薰衣草藍及玫瑰紅組成,在陶瓷器皿中極其罕見。瓷盤的裝飾圖案令人聯想起富有浪漫色彩的“薩茲”(saz)風格,其特色是熱烈繁複的畫面構圖由一朵碩大的“果實花”來取得平衡。這件作品是奧斯曼帝國精緻藝術風格的真實寫照。
盤腿而坐的書吏雕像
這是羅浮宮古埃及文物部最聞名於世的雕塑之一。雖然它享有盛名,但我們對其所表現的人物一無所知:他的姓名、頭銜,甚至是他生活的確切年代,我們都無從知曉。儘管如此,這尊雕像還是深深打動著前來參觀的遊客。
《蓬帕杜爾侯爵夫人全身像》
這幅粉彩畫描繪了在十八世紀的政治、藝術、文化界扮演著舉足輕重角色的一位罕見的女性。她曾經是法國國王路易十五(Louis XV)的情婦,隨後成為他的摯友。
《薩莫色雷斯的勝利女神》
這尊雕像表現的是勝利女神,希臘人稱之為“尼凱(Nike)”。作品表現的是勝利女神正站在一艘船的船頭宣布勝利。希臘原作在一次地震中被損毀,而後於1863年在愛琴海東北部的薩莫色雷斯島上被發現,已成碎塊。《薩莫色雷斯的勝利女神》最初屹立在眾神聖地(卡比利聖地Kabeiroi)的山丘之頂,向小島駛來的船隻在遠處就可望見。 一些學者認為這件雕像可能是公元前190年左右羅德島(愛琴海)的居民在一次海戰勝利後為感謝神明而奉獻的貢品。
其身體的比例、形態的逼真、衣裙迎風被吹起褶皺的表現力、以及極富戲劇感的動作氣勢都是那個時期對寫實主義追求的證明。 她的雙翅中只有左邊的保存下來,右翅是左翅的石膏複製。雕像腳下的水泥底座也是現代添加的,女神本應直接站在船的甲板上。到1950年她的右手(展示在旁邊的玻璃櫥窗中)才被發現,讓她得以恢復原本的姿勢:手向上抬起,正宣告著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