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弄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弄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廣西弄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弄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一般指本詞條

廣西弄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龍州、寧明兩縣交界處,面積10080公頃,1979年經廣西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80年晉升為國家級,主要保護對象為石灰岩季雨林生態系、珍稀物種及岩溶地貌。

2018年10月,被評為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廣西弄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地理位置:廣西崇左市的龍州和寧明兩縣境內
  • 氣候類型:熱帶季風氣候
  • 占地面積:10077.5hm
  • 景點級別: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設立時間:1980年
歷史沿革,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質地貌,氣候,土壤,水文,保護對象,動物,植物,管理機構,科學研究,

歷史沿革

弄崗保護區是國家級綜合性自然保護區,其前身是分別於1978年、1979年區劃界定的弄崗林區和隴瑞林區。
1979年5月經廣西壯族自治區革命委員會桂革發(1979)121號《關於建立弄崗自然保護區的批覆》,經廣西區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省級自然保護區。
1980年經國務院國發(1980)232號文《國務院關於將廣西弄崗自然保護區列為國家重點自然保護區的批覆》,批准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1994年9月根據廣西區人民政府桂政辦函(1992)433號《關於隴瑞、弄崗保護區合併問題的批覆》,隴端保護區(1982年成立,省級)與弄崗保護區合併,成立廣西弄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1999年加入中國“人與生物圈”保護區網路。
2018年10月,被評為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弄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廣西弄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下簡稱弄崗保護區)位於東經106°42′28″—107°04′54″,北緯22°13′56″—22°39′09″,地處我國西南部廣西崇左市的龍州和寧明兩縣境內,由三個片區組成,跨龍州縣的逐卜、武德、上龍、響水、上金、寧明縣的城中、亭亮共七個鄉鎮。保護區呈西北—東南向長條狀地塊形狀,從西端到東端共長33.53km,總面積10077.5hm。其中跨龍州、寧明兩縣的隴山片區3644.8hm,龍州縣境內的弄崗片區5424.7hm,隴呼片區1008.0hm,三個片區的南北寬為:隴山片區11.5km,弄崗片區9.6km,隴呼片區5.2km。

地質地貌

弄崗自然保護區地質構造主要是緯向構造與北西向構造的交接複合位,地層主要分布有下石炭紀至下二疊紀,岩性為灰岩、白雲質灰岩、白雲岩等,屬北熱帶濕熱氣候、裸露型岩溶地貌,地貌類型為峰叢深切園窪地槽谷地形,有峰叢窪地和峰叢谷地。境內海拔高300-600m,是一個北熱帶碳酸鹽岩岩溶發育遍布的自然保護區。

氣候

弄崗保護區地處北回歸線以南,太陽輻射強,氣溫高,屬熱帶季風氣候。年均氣溫22℃,最冷月份平均氣溫在13℃以上,月平均氣溫在22℃以上的每年達7個月,絕對最高溫39℃,絕對最低溫-3℃,≥10℃的年積溫為7834℃,年平均降雨量1150-1550mm,年蒸發量為1344~1748mm。風向受季風環流的影響,最多為東風,其次是西南風、南風。

土壤

弄崗保護區土壤均屬於石灰土,根據其所處地形部位和成土條件不同、性狀的差異而劃分為原始石灰土、黑色石灰土、棕色石灰土、水化石灰土和淋溶紅色石灰土等5個類型。區內土壤活性腐殖質含量5.3~10%,高的可達15%。各石灰土在山體呈垂直帶狀分布。

水文

弄崗保護區內地表水系極不發達,只有一些季節性小溪,以及雨季谷地中一些短暫的壅水或池塘,但地下水資源豐富,已查明有隴呼地下河(長2.5公里)、石達地下河(長6.5公里)、弄水地下河(長5公里)等,均有天窗分布。區內水資源分布季節性變化大,豐水季節為谷地、窪地的地表水及地下水,枯水季節則主要是地下水。

保護對象

動物

3.6萬次播放
08:00:00
弄崗自然保護區的特色鳥類
保護區內分布有脊椎動物22目57科226種。其中獸類7目20科28種;鳥類有11目35科137種;爬行類有3目7科35種;兩棲類有1目5科15種;魚類11種。
屬國家I級保護的動物有白頭葉猴(PresBytis leucocoPhalus)、黑葉猴(Pressbytis francoisi)、熊猴(Macaca assamensis)、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蟒 (Python molurus)、雲豹(Neofelis nebulosa)、蜂猴(Loris tardigradus)等7種;其中白頭葉猴為僅產於廣西的特有種,只分布在廣西崇左市的明江以北,左江以南的狹小區域內。弄崗保護區是黑葉猴在廣西的主要棲息地,並存有廣西最大的自然種群。廣西林蛇(Boiga guangxiensis)、黑網小頭蛇(Oligodn joynsni)僅發現於弄崗保護區,是弄崗保護區特有種。2008年發現的世界鳥類新種-弄崗穗鶥(Stachyris nonggangensis更是中國鳥類學家發現、描述並命名的第2個新種,這種鳥類僅分布於弄崗自然保護區及周圍保存較好的森林中,種群數量僅為100多對,生存狀況岌岌可危。
屬國家II級保護的動物有獼猴(Macaca mulatta)、黑熊(Selenarctos thibetanus)、穿山甲(Manis pentadactyla)、大靈貓(Viverra zibetha)等36種。
保護區的昆蟲資源,據綜考統計,數目達14目101科565種之多,昆蟲中蝶類達到201種。

植物

弄崗保護區內植物種類豐富。有維管束植物183科799屬1725種(包括種下等級),其中栽培植物64種,隸屬於37科59屬;歸化植物22種,隸屬於16科21屬;野生維管束植物175科753屬1639種,其中蕨類植物有29科49屬146種,裸子植物4科5屬8種,被子植物142 科699 屬1485種。這些植物中屬國家I級保護的有石山蘇鐵(Cycas miquelii)、叉葉蘇鐵(Cycas micholitzii);屬國家II級保護的有蜆木(Burretiodendron hsienmu)、桫欏(Alsophila spinulosa)、東京桐(Deutzianthus tonkienensis)、海南風吹楠(Horsfieldia hainanensis)等13種;屬經濟藥用植物有153科528屬862種。
廣西弄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廣西弄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弄崗不僅生物數量眾多,而且因其特殊的喀斯特生境,特有現象十分顯著。在1979年的綜合考察中,在保護區內即採得過去未紀錄過的新植物共29種,其中包括5個新變種和2個新變型,他們分別隸屬於20個科24個屬。
弄崗保護區的植物還具有獨特的岩溶特性。據1979年的綜合考察,弄崗被子植物有61科126屬170個種是典型的嗜鈣植物,他們局限分布於岩溶地區。這些典型的岩溶植物,約占弄崗被子植物種數的11.35%。

管理機構

弄崗保護區管理機構為廣西弄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為副處級建制的事業單位,管理局下設三聯、弄崗、民強、響水、上金、隴瑞6個保護站,弄崗、隴瑞兩個林業公安派出所。管理局機關設辦公室、生產技術科。由廣西壯族自治區林業局和崇左市人民政府雙重領導,作為崇左市林業局的二層機構,由其直接管理人事、行政和經費等工作,業務上歸口廣西壯族自治區林業局。

科學研究

該保護區的建立,對於研究石灰岩山地生物和環境相互關係的規律具有重要的價值。
功能區劃圖功能區劃圖
弄崗保護區通過開展科研合作,爭取到了國家重點科技支撐項目“國家科技支撐計畫專題-----森林重要物種資源監測技術與示範課題----桂西南喀斯特森林重要物種監測技術與示範專題”;“國家科技支撐計畫專題-----森林重要物種資源監測技術與示範課題----靈長類物種監測技術與示範專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鳥類新種弄崗穗鶥的生態生物學研究》;國家級生態定位監測站項目“廣西友誼關森林生態系統定位研究站”等一批國家級重大科研項目。
截止2012年,弄崗保護區共爭取和實施國家級重大科研課題4個,建立15公頃永久監測樣地1處,1公頃永久監測樣地4處,發現動物新種2種,植物新種10餘種,在國家級刊物發表各類論文20餘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