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設計基礎(華南理工大學建築學院開設的在校課)

建築設計基礎(華南理工大學建築學院開設的在校課)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17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基本介紹

  • 中文名
  • 課程類別
  • 總學時
  • 開設院校
  • 課程屬性
  • 面向專業
課程性質,課程定位,適應專業,課程大綱,教學計畫,教學目標,教學要點,教學重點,教學難點,教學手段,教學要求,學習預備,考核標準,所獲榮譽,教學團隊,

課程性質

課程定位

適應專業

課程大綱

教學計畫

第一學期教學計畫(人居環境學概論)
第一學期教學計畫(建築設計基礎一)
第二學期教學計畫(建築設計基礎二)

教學目標

3、幫助學生建立對人居環境學初步的、正確的印象,為將來進一步深入學習打下理論基礎;
4、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建築觀;
5、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的工作方法;
6、幫助學生了解基本的建築概念、理論和基礎建築知識。

教學要點

教學重點

(1)逐步建立正確的建築觀;
(2)掌握人居環境學(包括城市規劃、建築學、風景園林學)的基本涵義和概念;
(3)學習觀察、分析和發現建築問題的方法;
(4)學習小組合作的工作方法;
(5)學習建築的圖示方法:建築平、立、剖面的規範表達;
(6)學習建築製圖基本方法:徒手繪圖與工具繪圖的方法;
(7)了解構成的概念和構成手法,學習在二維空間和三維空間裡按一定的構成手法組合新的圖形;
(8)了解形式美的原則,培養對圖形的鑑賞能力,鍛鍊對造型的感受力、直觀判斷力;
(9)培養合理協調眼睛(觀察)、頭腦(理解)、手(表現)的能力;
(10)啟發對材料的認識以及由材料引起的重新構思;
(11)掌握空間限定的基本手法(分割、圍合、抬起、下沉、頂蓋、設立等);
(12)認識和初步掌握在建築造型中構成的運用;
(13)對各種建築風格有初步的了解,體會設計理念與設計作品之間內在聯繫,初步認識建築的功能與形式的關係;
(14)掌握建築模型的製作方法,通過模型的製作和分析初步認識建築空間;
(15)初步掌握圖面構成與排版技巧;
(16)系統了解建築設計的一般過程,掌握建築設計的基本方法;
(17)了解建築表現的基本內容及其適用範圍,能針對不同設計階段選用恰當的表現手段;
(18)掌握工程字的規範寫法,訓練徒手鋼筆畫的表達設計構思的能力,以及掌握如樹木、花草、人物、汽車等建築配景的快速表達方法。

教學難點

(1)如何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建築觀;
(2)如何使學生適應合作式的小組工作方法;
(3)如何使學生熟練掌握建築製圖的規範表達;
(4)如何使學生體會構成在建築、規劃、城市設計和景觀建築中的運用,了解構成手法和形式美的原則;
(5)如何使學生體會形式與功能的對立統一的辯證關係;
(6)如何使學生能夠在感受和體驗空間的基礎上,進行空間的創造;
(7)如何使學生系統了解建築設計的基本過程;
(8)如何使學生儘快掌握徒手線條的表達能力,進行圖解思考。

教學手段

在教學手段上,將所有課件電子化,並放入教學網站,便於學生隨時複習;整合課程的網路課程、CAI課件、學生作業、素材庫等多媒體資源,便於學生查閱;利用校教學線上網站和本課程的教學網站,形成與學生的互動,及時解決學生學習中的重點及難點問題。

教學要求

人居環境學概論(設計基礎理論)部分
課程階段
要求內容
人居環境學總論-文化傳承與建築創新
人居環境學的建築涵義和主要專業術語,人居環境學的研究內容與理論方法,基本構成要素。
建築學概論
建築學的基本涵義和主要專業術語,建築學的研究內容與理論方法,基本構成要素以及學生如何進行專業方面的學習。
城市規劃概論
城市規劃的基本涵義和主要專業術語,城市規劃的研究內容與理論方法,基本構成要素以及學生如何進行專業方面的學習。
景觀建築學概論
景觀建築學的基本涵義和主要專業術語,城市規劃的研究內容與理論方法,基本構成要素以及學生如何進行專業方面的學習。
歷史建築的保護與更新
歷史建築保護與更新的基本涵義和主要專業術語,歷史建築保護與更新的研究內容與理論方法,基本構成要素以及學生如何進行專業方面的學習。
城市設計概論
城市設計的基本涵義和主要專業術語,城市設計的研究內容與理論方法,基本構成要素以及學生如何進行專業方面的學習。
建築技術概論
建築技術的基本涵義和主要專業術語,建築技術的研究內容與理論方法,基本構成要素以及學生如何進行專業方面的學習。
建築師業務概論
築師業務的基本涵義和主要專業術語,建築師業務的研究內容與理論方法,基本構成要素以及學生如何進行專業方面的學習。
建築設計基礎(設計基礎技能訓練)部分
課程階段
要求內容
建築認知/初看建築
1、初步接觸建築的基本概念;
2、學習觀察、分析和發現建築問題的方法;
3、初步了解中西方建築發展的背景知識;
4、初步了解如何從專業的角度描述建築(文字或圖示)。
建築認知與表達/工具線條與工程圖描繪
1、掌握工具製圖基本方法;
2、培養正確的作圖習慣;
3、了解建築設計方案圖作圖示準,掌握方案圖表達方式。
建築形態構成系列之平面構成
1、了解平面構成的概念,學習將相同或不同的平面單元重新組合為新的平面圖形;
2、了解構成中局部與整體、局部與局部之間存在的結構關係;
3、訓練按照形式美的原則進行平面單元的組合設計,培養對平面圖形的鑑賞能力;
4、從抽象的平面形態入手,培養對形的敏感性、歸納性和創造性,為建築設計做準備。
建築形態構成系列之立體構成
1、是平面構成的延續訓練,學習在三維空間裡組織形態的方法,掌握造型規律;
2、研究立體空間的形態美,按照形式美的法則進行訓練,鍛鍊對造型的感受力、直觀判斷力;
3、培養合理協調眼睛(觀察)、頭腦(理解)、手(表現)的能力;
4、啟發對材料的認識以及由材料引起的重新構思;
5、認識構成手法在建築造型中的運用,提高藝術修養。
建築形態構成系列之空間構成
1、了解空間構成的概念,學習在三維空間裡通過點、線、面等限定元素將給定的空間進行分隔、圍合;
2、能靈活運用從平面構成、立體構成作業中學到的構成知識,並掌握空間限定的基本手法(分割、圍合、抬起、下沉、頂蓋、設立等);
3、認識局部空間與整體空間、局部空間與局部空間之間存在的多種關係(包含、穿插、鄰接、間接、主次、對位等)。
建築認知與表達/小建築測繪
1、初步認識建築空間與人體尺度的關係;
2、初步認識建築物的基本構成,學習小組合作的工作方法;
3、學習建築的圖示方法:建築平、立、剖面的規範表達;
4、學習建築製圖基本方法:徒手繪圖與工具繪圖的方法。
建築認知/建築名作賞析
1、對各種建築風格有初步的了解,體會設計理念與設計作品之間內在聯繫;
2、初步認識建築的功能與形式的關係;
3、通過模型的製作和分析初步認識建築空間;
4、初步認識建築與外部空間環境的關係;
5、深化對建築各構成要素的認識;
6、通過對中西方建築進行評價和賞析,適應小組合作討論的學習方式;
7、掌握建築模型的製作方法;
8、初步掌握圖面構成與排版技巧。
綜合設計-景觀建築小品設計
1、一年級學習的總結,能夠學以致用,綜合運用所學建築設計知識與建築表達技法進行設計;
2、系統了解建築設計的一般過程,掌握建築設計的基本方法;
3、培養初步的環境生態意識,並滿足使用功能要求;
4、對如何協調建築形式與建築基本功能二者的關係有初步的認識;
5、了解建築表現的基本內容及其適用範圍,能針對不同設計階段選用恰當的表現手段。
基礎作業/仿宋字與徒手鋼筆畫練習(貫穿整學年)
1、掌握工程字的規範寫法;
2、通過了解偏旁部首的大小位置,初步訓練比例與尺度的概念;
3、掌握直線、斜線、曲線的徒手鋼筆表達;
4、練習材質、肌理、明暗的徒手鋼筆表達方法;
5、掌握如樹木、花草、人物、汽車等建築配景的表達方法;
6、訓練徒手鋼筆畫的表達設計構思的能力。

學習預備

  • 學習資料
主教材
書名
書號
作者
出版時間
出版社
《建築初步(第2版)》
9787112038831
田學哲
1999年
輔教材
書名
書號
作者
出版社
《建築設計資料集1》
9787112022229
《建築設計資料集》編委會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形式空間和秩序》
9787561827116
程大錦、劉叢紅
《建築空間組合論》
7112100321
彭一剛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9787112003600
彭一剛
《圖解思考:建築表現技法》
9787112051274
保羅·拉索
9787112034642
烏丁
《房屋建築製圖統一標準》
9158017749007
中國建築標準設計研究院
《建築製圖標準》
9158017749007

考核標準

考核的形式
該課程的考核形式是學生完成若干課程設計獲得成績,學期末進行綜合總評。每個課程結束時個人(及小組)需提交完整的成果,包括視頻、圖紙、模型等,教師對本組學生進行評分和講評。全年級教師將集體評出優秀作業,並由主持教師進行作業總評。
考核的內容及比重
課程單元的考核內容主要體現為以下幾方面:
1、作業成果是否符合課程任務書的要求(約占40%);
2、學生是否理解和掌握了相關的課程知識要點並通過成果表達了出來(約占20%);
3、作業成果的製作和繪製是否工整認真,整體的圖面效果和模型的手工是否達到要求(約占30%);
4、作業成果是否按照課程進度安排按時提交(約占10%)。
整個課程的考核內容主要體現為以下幾方面:
課程作業總評成績:課程單元是否完成及完成的效果(約占70%);
平時作業總評成績:基礎作業(仿宋字與鋼筆畫練習)是否完成及完成的效果(約占30%)。

所獲榮譽

該課程成為全國第一個建築設計基礎國家精品課程,入選華南理工大學MOOC課程,多次在全國教案評比、校級教學成果評比中獲獎。
2016年6月28日,該課程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確定為第一批“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

教學團隊

姓名
任教單位
職稱
職務
華南理工大學建築學院
教授
課程負責人
主講教師
趙紅紅
吳碩賢
孟慶林
陸琦
劉管平
鄭力鵬
施瑛
副教授
吳桂寧
湯黎明
潘瑩
方小山
蔡偉明
講師
許自力
劉虹
李敏稚
戚冬瑾
袁粵
張穎
冷天翔
陳昌勇
張小星
禤文昊
助教
郭祥
工程師
馮毅
華南理工大學教育技術中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