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設計基礎(一)

《建築設計基礎(一)》,廈門大學提供的慕課課程,授課老師是林育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建築設計基礎(一)
  • 提供院校:廈門大學
  • 類別:慕課
  • 授課老師:林育欣
課程簡介,課程大綱,

課程簡介

課程強化了建築學、城鄉規劃和土木工程三個專業的共同基礎性訓練。從建築製圖標準,建築精品的環境、功能和結構分析,基本空間秩序--九宮格操作,現代庭院--室內外整體設計,木建構的材料、建造訓練,和貨櫃宿舍改造(工業化成品)等各方面作業訓練。

課程大綱

01
作業一:建築抄繪
(一)建築抄繪內容及要求:按照給定的範圍內容和標準正確使用繪圖工具(丁字尺、三角板、曲線板、鉛筆、墨水繪圖筆等)進行繪製。初步掌握建築製圖(平、剖、立面)的基本方法和製圖規範,掌握由建築物----設計圖紙的對應表達方式。作業目的和要求建築基本語言的學習: 初步掌握建築製圖(平、剖、立面)的基本方法,掌握由物---圖的表達方式。 平面圖、剖面圖、立面圖 1:50 必要的環境布置及相應的配景。建築圖面整潔,表達無誤。製圖內容:安藤忠雄的4*4住宅。1.用鉛筆繪製建築的平面圖 1:50,2.修改完鉛筆稿的平面圖,開始用鉛筆繪製起立面、剖面和總平面 1:50,同時先仔細檢查和修改以繪的圖紙,理解其各部分的對應關係3.訂正完鉛筆稿,用墨水繪製建築的平面、立面、剖面和總平面 1:504.排版,用墨水繪製在正圖上製圖規範:圖紙規格:用594×420mm(二號圖)繪圖紙 時間:2周(二)建築表達(分解軸測圖)用墨水繪製安藤忠雄的4*4住宅的樓層分解軸測圖,使用平面斜軸測圖(60度-30度)。圖紙規格:用594×420mm(二號圖)繪圖紙時間:1周(三)建築表達(可分拆模型)通過製作較簡單的大師作品的模型,有助於學生進一步認識與體會建築圖中各部件的對應關係,初步培養學生從二維到三維空間的轉換能力。 用白卡紙和灰卡紙製作安藤忠雄的4*4住宅的可分解模型,要求表達清楚該建築的結構體系和每層模型可分拆(或者豎向可分拆)。比例:1:50時間:1周,要交模型和相應各角度的照片(每個模型包括各個角度的整體和分解模型20張)。
課時
1.1 課程簡介和布置作業
1.1_1 認識建築學
1.1_2 課程內容
1.1_3 作業要求和評分
1.2 建築抄繪
1.2_1 建築抄繪是什麼
1.2_2 建築平立剖的繪製
1.2_3 建築抄繪的具體操作
1.3 建築抄繪—圖紙繪製
1.3_1 講解設計圖紙
1.3_2 墨線圖的繪製
1.4 建築抄繪—軸測圖繪製
1.4_1 軸測圖的繪製
1.4_2 分解軸測圖的繪製
1.5 建築抄繪—建築模型
1.5_1 建築模型的製作介紹
1.5_2 建築模型作業的要求
02
作業二:九宮格空間操作
一.教學目標課程嘗試一種新的設計訓練模式,從空間的形式邏輯著手,而不是從功能分析著手開始推進設計,把空間構成訓練轉化成建築設計的有機組成。從“空間/功能”這個建築基本關係出發,通過一系列的訓練,把抽象的空間構成發展為豐富具體的空間序列;從抽象的模型操作,進行空間組織的概念性推理,去尋求空間發展的多樣性和空間使用的可能性,達到對建築空間設計的方法與過程、理性與現實的統一。二.教學方法從空間利用的角度去發展建築設計教學過程,避免常規的美術構成訓練和從平面發展空間的模式。9*9*9的訓練是從概念性的抽象推理著手,避免功能關係對空間關係的干擾,這個階段主要是學習通過限定手段建立空間層次和秩序。空間形態的功能化訓練階段,是尋求個性化的空間劇情發展,並在此基礎上進行尺度、結構、材料與環境等限制性因素的加入和深化。這是一個逐步推進、並具有可操作性的教與學互動過程,從簡單到複雜、從抽象到具象、從理想到現實、從感性到理性,逐步把空間訓練納入建築設計的整體教學模式。三.課程系列任務書第一階段:九宮格抽象性空間的劃分與限定1.作業目的:(1)學習對抽象空間概念的基本認識;(2)加強對九宮格空間圍合、分割、限定等基本方法的學習與訓練;(3)訓練學生從三維實體模型去摸索抽象空間發展的可能性;2.作業內容:分別製作兩個9cm*9cm*9cm的九宮格立方體,利用空間圍合、分割、限定的基本方法形成幾個不同的部分空間,各空間須相互關聯,有內在的秩序,成為一個整體。3.作業步驟:1.在九宮格立方體內,通過幾個不同位置的面將其空間分割成幾部分。2.利用面的開口,尋求空間內部滲透流通的多種可能性。3.圍合和開啟:比較其可行性,確定相對的“虛、實”關係,進行圍合和限定,注意有主有次,根據各空間之間的關係確定開啟的位置和形狀。4.成果要求:每人完成兩個模型的過程草模和一個正式模型製作(白卡紙板)SU模型和每個模型照片不少於10張。5.進度安排:1.0周第二階段:個性化空間的演變與深化1.作業目的:(1)學習對多種格線空間概念的基本認識;(2)加強對九宮格格線空間演變基本方法的學習與訓練;(3)訓練空間利用及處理問題的能力;2.作業內容:進行多種九宮格格線空間的演變組合,利用控制線等基本處理方式:連線、接觸、包容、相交、疊加,製作一個較完整、複雜的空間組合模型,形成一個全新的有初步功能用途的空間秩序。3.作業步驟:1.選擇利用控制線進行多種格線空間的演變,尋求空間組合的多種可能性。2.深化空間組合方式,解決新組合中出現的矛盾問題。3.進一步推敲、修改完善模型的細節。4.成果要求:完成設計的徒手成果圖和一個正式空間模型(白卡紙板)底板45cm*45cm,SU模型和每個模型照片不少於10張。5.進度安排:1.0周空間操作前階段成果的分析與表達1.作業目的:(1)總結與反思空間模型設計的過程、思路與方法。(2)通過分析圖、模型照片與文字,經過恰當的排版表達空間組合的成果。2.作業內容:在九宮格網路空間模型的基礎上,用軸測圖與分析圖反映模型的設計思路與過程。鼓勵同學在空間設計的構思、方法與表現上都體現自己的特色。圖紙內容可包括適當的文字與模型照片。3.成果要求:594×841mm(一號圖)必須上彩色。5.進度安排:1.0周第三階段:九宮格空間操作——概念性功能空間設計一.課程作業闡述:1.教學目標這是一年級“設計基礎”的“九宮格空間操作”第三階段作業,是前階段“九宮格空間操作”的後續。在前期“空間操作”的基礎上,靈活利用原來掌握的“九宮格”操作手段,應對真實的設計要求。這次作業需要針對特定使用人群和選擇合理使用功能,初步掌握使用功能和建築形式的矛盾統一關係,開始學習小型建築空間的概念性設計思路和推進方法。最終爭取能夠綜合環境、分析、功能和建構等各方面的知識體系,初步掌握一個處理建築空間設計思路和方法的技術路線。2.教學方法在九宮格操作訓練成果的基礎上,嘗試對使用功能的深入挖掘,進行多方案比較發展,逐步討論優選出設計成果。最終,通過實物模型和SU模型的構思、分析與比較,進行具有人性化的室內外環境、使用方式、和基本結構各方面的推敲完善。在真實生活中,學習針對多樣化的使用方式,如何推進和發展建築空間的過程和策略。二、教學要求在9mx9mx9m的“九宮格空間操作”基本框架上逐步發展出具有豐富適應性的空間,進行針對特定使用人群的功能設計。1、利用恰當的結構與空間關係,概念性地設計一幢小型公共建築,基本符合相關的建築規範和技術要求。設計規模控制在150平方米左右,主體建築不超過三層。2、建築功能為度假屋(模擬電視節目“爸爸去哪裡”中幾個家庭一起結伴度假、親子教育、休閒互動等生活場景)或者工作室等,滿足必要的概念性功能;對空間的利用方式,要求合情合理,同時鼓勵創新性的利用和對人活動模式的創新思考。3、學會理解和分析建築設計中各種利弊和制約因素,充分把握環境、形式與結構的關係,體現室內外環境設計的統一性。4、對環境特徵、設計構思和發展思路作簡要的介紹和說明,儘量用圖示結合文字的表達形式三、成果要求圖紙內容:平、立、剖面和總平面圖,大軸測圖(包括部分周邊環境)、分解軸測圖、分析軸測圖和設計構思發展過程,實物模型照片比例:平、立、剖1:150;總平1:300和模型1:30-50圖幅:A1(841x594mm)1張四、進度安排:時間:2.0周
課時
2.1 九宮格空間操作
2.1_1 空間操作的作業步驟講解
2.1_2 為何選擇“九宮格”做空間訓練
2.1_3 空間操作的教學要求
2.2 九宮格空間操作—第一階段
2.2_1 建築空間的感受
2.2_2 建築空間的限定
2.2_3 建築空間的組織
2.2_4 九宮格一階段模型分析討論
2.3 九宮格空間操作—第二階段
2.3_1 九宮格二階段模型分析討論
2.4 九宮格空間操作—第三階段
2.4_1 建築設計方法入門上
2.4_2 建築設計方法入門下
2.4_3 九宮格的空間利用上
2.4_4 九宮格的空間利用下
2.4_5 九宮格三階段模型分析討論
2.5 九宮格空間操作—總結與評圖
2.5_1 功能設計的分析討論
2.5_2 “空間操作”評圖
03
作業三:建築分析
一、教學目的:1. 通過製作分解性的經典建築作品模型,模擬建築物實體的設計和建造的思路與過程,有助於學生進一步認識與體會構成建築的圖紙與實體的辨證性關係。利用圖紙和模型的表達,學習和掌握從二維到三維空間的轉換能力。從大師作品的分解和組合過程中,體會建築形態和空間基本要素在真實建築中的具體套用。2. 基本掌握建築實例的分析方法,從認識大師開始,逐步深入地了解其設計思想和設計手法,學習並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建築問題的能力。二、教學內容:1.建築師的背景2.建築概況:包括:建設背景分析(歷史背景、項目的定位、服務對象、工程量、設計理念等)3.對建築設計與建造的邏輯分析(1)建築與場所分析建築基地的狀況與周邊環境(周邊建築形式、自然環境等)(2)建築空間分析空間的組成關係,空間的序列、空間的對比、空間的限定方法等(3)建築功能主要使用功能、輔助功能之間的關係和組成方式(4)結構形式框架結構形式、承重牆體、結構關係合理性(5)建築形體(體塊的組織)建築的基本幾何形體和它的組合方式(加法、減法)(6)幾何關係建築的平面和立面的幾何關係,分析建築師進行設計時所使用的幾何元素,考慮建築師怎樣通過具體的幾何聯繫來調整方案和形體的。(7)流線組織行走路線的主要形式:組織外部空間(建築入口的引導)和內部空間(水平路線、垂直路線),通道與空間的關係。(8)建築立面:開窗的方式、立面的幾何關係和比例(9)建築材料與構造(10)模擬典型建築空間的構思、設計和發展過程三、進度安排:時間:4周第1課 講課布置作業; 分組討論並選擇所分析的作品第2課 每組收集和完善作品資料,開始做SU模型和畫CAD圖紙第3課 討論和解決SU模型和CAD圖紙中的問題第4課 確定分析思路,做簡單的工作分析模型第5課 討論分析方案,開始做各類分析圖第6課 完善各類分析圖,開始做正式的實物模型第7課 檢查電子排版,完善圖紙和模型第8課 交最終A1列印正圖和實物模型 交電子檔案(正圖電子版、SU模型、CAD圖紙、實物模型照片和分析作品的原始資料) 四、教學成果要求:一組完成一個實物模型,一套CAD圖紙(平立剖)和SU模型每人獨自完成分析圖一套, 在實例平面、立面、剖面的基礎上對對建築空間、功能、造型、結構、形體、流線等等要素進行分析(選擇不少於3個的要素)進行分析。希望同學能有自己的思考,並做出獨特的分析方式和表達方式。採用分析圖(平立剖面圖和分解SU等)結合文字說明的方法,建議採用軸測圖分析,可採用少量模型照片輔助說明。圖紙規格:594×841mm(一號圖)時間:四周
課時
3.1 建築分析
3.1_1 建築分析的目的和意義
3.1_2 建築精品分析方法
3.1_3 建築精品分析作業布置
3.2 建築分析—案例選擇
3.2_1 建築分析所選擇的案例
3.2_2 案例分析的內容比較
3.2_3 所選擇分析案例的討論(圖紙)
3.3 建築分析—方法(1)
3.3_1 建築環境分析的要點
3.3_2 建築功能分析的要點
3.4 建築分析—方法(2)
3.4_1 建築生成過程分析的要點
3.4_2 建築結構分析的要點
3.5 建築分析—表達與評圖
3.5_1 建築分析圖的表達
3.5_2 建築分析評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