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窯“進盞”是一件宋代文物,高6.1cm 口徑12.6cm 底徑4cm,現收藏於上海博物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建窯“進盞”
- 館藏地點:上海博物館
- 所屬年代:宋代
- 類別:瓷器
建窯“進盞”是一件宋代文物,高6.1cm 口徑12.6cm 底徑4cm,現收藏於上海博物館。
建窯“進盞”是一件宋代文物,高6.1cm 口徑12.6cm 底徑4cm,現收藏於上海博物館。文物歷史宋代的建窯是福建地區生產的非常有特色的品種,都是用黑釉裝飾。宋代的皇家貴族之間流行鬥茶,看誰的茶痕跡留存時間長,所以要用...
建窯,是宋代福建燒造黑釉茶盞的著名窯場。窯址有蘆花坪、牛皮侖、大路後山、營長乾等處,遺物分布面積約12萬平方米。建窯創燒於晚唐五代, 歷宋、元、明、清四代,燒瓷歷史長達千年,而且對福建地區和江南廣大地區都有很大影響。關聯信息 繼五代柴窯瓷器的燒製成功,極大地激發了制瓷工藝的創新熱情,創造出了耀...
建陽窯舊稱“建窯”。在今福建建陽,故名。宋代著名瓷窯之一,建國以來經多次調查發現窯址十餘處。今以福建省建陽為代表,窯址在建陽水吉鎮,以產黑瓷而著稱。唐代始創燒,宋代尤其是南宋為其極盛時期,至清代而終。由於宋代鬥茶風尚盛行,而主燒適宜為鬥茶的黑釉茶盞,亦稱建盞,以水吉鎮窯製品為最,頗受文人...
蔡襄《茶錄》認為飲茶當用建窯茶盞,一因其胎體粗厚能以手捧持,一因其最能襯映白色茶麵。這種說法也為宋徽宗《大觀茶論》所認同,所謂“盞色貴青黑,玉毫條達者為上,取其煥發茶采色也”,即指黑釉兔毫盞,因此今福建建陽的建窯窯址中發現盞底有“供御”、“進盞”字樣的殘件,顯示其產品亦供宋代內廷...
建窯“進盞”款茶盞是宋(公元960—1279年)時期的一件文物,現收藏於上海博物館。文物特徵 尺寸:高6.1cm 口徑12.6cm 底徑4cm 這件盞在底部有“進盞”,說明是進貢到皇宮的作品。黑釉以鐵為呈色,福建地區土含鐵量高,釉面鐵分子達到飽和後會產生析出現象,釉面會出現兔毫、窯變等裝飾,這件盞就是兔毫的...
建窯主要以黑釉器著名,主要是適合當時流行北宋建窯醬釉束口盞高6.3厘米,口徑12.6厘米,底徑4.2厘米。束口、口沿起棱、深斜腹、圈足,通體為醬釉,底足有“供御”刻款。建窯主要以黑釉器著名,主要是適合當時流行的鬥茶的需要,因為當時鬥茶,用的是茶末,表面有一層白色的花粉,這樣黑色的盞底更能夠襯托...
這種油滴釉,有的如同鷓鴣斑鳥胸部的斑點,被稱為“鷓鴣斑盞”。建窯
建窯原是南方地區的民窯,北宋晚期由於“鬥茶”的特殊需求,燒制了專供宮廷用的黑盞,部分茶盞足底有“供御”、“進盞”銘文。黑釉盞胎體厚重堅緻,胎色紫黑。由於瓷胎含鐵量較高,因此黑釉盞一向有“鐵胎”之稱。其釉質潤澤,釉色烏黑,器物內外皆施釉,外釉接近底足,足底無釉而露胎。釉面有明顯的垂流厚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