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況
建新鎮位於福州市西南郊,處閩江下游
南台島的西北端,東起白鷺嶺至灣邊公路,與
蓋山鎮交界;西為烏龍江;南至灣邊過江的冠洲,與
閩侯縣南嶼鎮為鄰;北止淮安,與閩侯縣上街鎮隔江相望。面積39.6平方公里,轄7個管理區、40個村、1個居委會和1個(建華)五七農場。2008年該鎮有9897戶,3.9萬人,耕地9842畝。鎮人民政府設在洪塘。該鎮夾於烏龍江和白龍江之間,沿岸為沖積沙灘,鎮域以平原為主,兩端有山丘分布:北端有妙峰山(136.8米)、丁滿山(86.8米)、鬼洞山(113.7米);南端有飛鳳山(68.9米)。全境河浦密布,大小池塘到處可見,土壤鬆軟肥沃。
歷史沿革
該地在清末屬侯官縣管轄,分洪塘、鳳崗二區,民國時,屬閩侯縣一區(白湖區)管轄,分洪馬淮鄉和鳳崗鄉。公元1948年(民國37年),改為金山鄉和鳳崗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建新成立閩侯六區,下設洪塘、馬榕、建中、建新、建華、新民、鳳塘、陽岐等8個鄉。1962年初,建新劃入郊區,1969年區改為公社,1970~1975年劃入朝陽區,1975年底到1982年,劃歸環城區。1984年9月,公社改為鄉,1992年,鄉改為鎮。
經濟狀況
歷史上建新鎮以農業生產為主,1950年有耕地近2萬畝,由於防洪堤的修築,使生產趨於穩定,主產糧食,兼產花果,是全省有名的花果之鄉。該鎮種花歷史悠久,始於唐而盛於明,著名花種有建蘭、木蘭、金粟蘭、茶花等,清代中葉因窨茶業興起,建新花農隨之也多種茉莉、珠蘭、玳玳、玫瑰、梔子、白玉蘭、柚等,作為香花,用以窨茶,收入頗豐。嗣後,觀賞花卉大量種植。清乾隆間,雁濱村的清龍商號就以經營香花、觀賞花、盆景等遠銷蘇、滬、京、津,聞名遐邇。水果有荔枝、龍眼、橄欖,均為珍品。此外,洪塘蜆仔頗有名氣。
建新鎮洪塘村,明代始制篦梳,不裂齒,梳不斷發,篦不傷膚,為地方特產,漸成家庭副業,暢銷國內外。1958年創辦農械廠、篦梳社、竹器社、建材廠、運輸社,始有鄉鎮企業。到1978年,有鄉、村辦企業62家,年產值432.62萬元。隨著改革開放的發展,建新鎮根據自身資源的優勢,相繼創辦園藝場、柑桔場、花果苗木公司、養鰻場、黃蜆場、種鴨場和脫胎、竹編、篦梳、動物玩具等工藝美術品企業。1990年,有各種企業800家,產值上億元。1992年底,建新成立金山投資區,分4片開發區。其中:金山工業區,占地1238畝,以引進科技工業項目為主;別墅住宅區,開發面積3888畝;旅遊開發區,開發面積4500畝,包括金山度假村、洪塘狀元街、狀元山莊、東方福州高爾夫鄉村俱樂部、常青樂園等5大部分;農業觀賞區,總開發地帶18000畝,包括花卉、水果生產基地,副食品、蔬菜生產基地。由於開發區帶動全鎮經濟發展,1994年,全鎮社會總產值54160萬元,工農業總產值3674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2400元。
基礎設施
建新鎮有洪山橋通鼓樓區、洪塘橋通閩侯,鎮內興建有洪灣路、陣新路、狀元路等標準化公路和村間簡易公路相聯接,汽車可以四通八達,兩旁江水與鎮內河浦相通,水路尤為方便。有11萬伏的金山變電站,4500門程控電話開通。路、水、通訊網路,均已形成,基礎設施頗為完善。
境內北端遍布省市屬大中專院校,主要的有福建農林大學、福建工業學校、福建經濟管理幹部學院、福建冶金學校、福建建材工業學校、省物資學校、省氣象學校、省建築工程幹部學校、省醫藥學校、省農業銀行幹校、省第五工業學校、福州工藝美術學校等。鎮的南北兩端有台嶼、洪塘兩所中學。有國小16所。有建新人民醫院、建新衛生院、空軍福州醫院等和各村衛生院組成醫療網路。文化場所除建新文化站、廣播站外,有洪塘影劇院和台嶼影劇院兩所。
歷史名人
建新鎮歷代名人輩出,有宋代任陝西鳳翔府判官的
劉奕,任荊湖北路轉運判官、著名水利專家
劉彝;明代七省經略使、兵部尚書
張經,官至禮部侍郎的
曹學佺,任禮部尚書、吏部尚書的狀元
翁正春;清代有經營橄欖果而巨富的李萬利;民國時期有福州市青年運動先驅、共產黨人
陳任民,辛亥革命烈士陳更新,“民天”醬廠創辦人王賢鎮;現代有著名作曲家史宗毅,福建農學院院長吳仲孚等。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 64359 |
男 | 32083 |
女 | 32276 |
家庭戶戶數 | 14001 |
家庭戶總人口(總) | 46828 |
家庭戶男 | 23345 |
家庭戶女 | 23483 |
0-14歲(總) | 8016 |
0-14歲男 | 4123 |
0-14歲女 | 3893 |
15-64歲(總) | 51899 |
15-64歲男 | 26028 |
15-64歲女 | 25871 |
65歲及以上(總) | 4444 |
65歲及以上男 | 1932 |
65歲及以上女 | 2512 |
戶口當地住在當地 | 430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