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福司,官署名。龍大德十一年(公元1307年)置,屬徽政院,秩正三品,掌供帳及應從蓋造之人。設令、丞各四人,典簿二人,照磨一人。後併入群牧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延福司
- 性質:官署名
- 朝代:元朝
- 職能:掌供帳及應從蓋造之人
延福司,官署名。龍大德十一年(公元1307年)置,屬徽政院,秩正三品,掌供帳及應從蓋造之人。設令、丞各四人,典簿二人,照磨一人。後併入群牧監。
延福寺坐落在巴彥浩特鎮王府街北側,系原阿拉善旗八大寺之一,是內蒙古自治區重點保護的古式建築之一。延福寺,俗稱“王爺廟”,藏語名為“格吉林”。該寺為阿拉善三大寺院系統和八大寺之一。簡介 該寺從乾隆七年(1742年)開始修建大殿...
延福寺,建於晉太康年間(太康九年,288),曾名建造寺,位於福建省泉州市九日山下。簡介 清乾隆《泉州府志·壇廟寺觀》轉引《名勝志》雲,泉州西門外九日山延福寺“晉太康年間(太康九年,288)建,去山二里許。唐大曆三年(768...
延福寺是市級文物重點保護單位,位於瀘縣東部,玄灘鎮平安村中部山上。據雕刻文字顯現,始建於元代末年,清代續修。占地二十餘畝,各類人物石刻雕刻精湛,栩栩如生。先後更名為福延寺、光前寺,現名為延福寺。延佛寺有摩崖造像石刻藝術...
走進延福寺,為天王殿(山門),殿內正對門口坐著彌勒佛,兩邊的四大天王造像系香樟木雕刻而成,像高4米,威猛莊嚴,香氣盈堂;韋馱持劍立於彌勒佛像後,正對北門,神勇威武。出天王殿,是被稱為“美人”的秦峰塔。始建於南朝梁天監二...
平遠縣延福寺位於廣東省梅州市平遠縣石正鎮南台山臥佛首西500米,擋風嶺寶象峰上,是個近千年的十方叢林道場。此寺在香火鼎盛時曾住有100多個常住僧人,是個常年香客雲集的寺廟。在文化大革命期間,延福寺被毀。1998年在眾人的鼎力支持...
延福寺位於廣東省汕頭市澄海區蓮下鎮渡亭鄉,建於宋朝,清乾隆壬申十七年重修。簡介 廣東汕頭澄海區蓮下鎮渡亭鄉韓江下游堤邊的延福寺,相傳源於宋朝般若庵,自清乾隆壬申十七年(1752)至丁丑二十二年(1757)重建易名告竣,“文革”中...
延福寺(武義),中國佛教寺院。建在中國浙江武義縣陶村。五代後晉天福二年(937)始建。原名福田寺,宋代改名延福寺。前後依次為山門、天王殿、大殿和觀音堂,共四進。兩側廂樓,殿間有長生池、觀間堂,後有石澗井。現存大殿建於元...
《元代木構延福寺》是2013年文物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黃滋。內容簡介 延福寺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浙江省內元代木構建築。1999年開始施工,至2002年竣工。在修繕過程中,按照國際國內公認的準則,保護文物本體及與之相關的...
南寺村,位於中牟縣城西12公里,地處白沙鎮的南邊,又名南京寺。南寺村,是由於村裡有一座叫南京寺的寺院而得名。南京寺原名延福寺,是北宋太平興國年間在此肇建延福寺。那時寺院巍峨壯觀,殿宇金碧輝煌,大雄寶殿內塑有丈余高的鎦金...
《延福寺觀音堂記》是一件文物,位於北京市房山區大安山鄉西苑村,館藏信息為北京10517。責任者 (遼釋)瓊煥撰並篆額;(遼)[賀公嚴,賀壽哥,賀閏哥鐫]年代 遼天慶5年(1115)2月13日 地點 北京市房山區大安山鄉西苑村 拓片...
萬曆年間(1573-1619年),寺僧瞻月重修法堂、山門。明末寺毀,清寺僧大野密音重建佛殿、經閣。清同治年間,清軍與太平軍作戰時,該寺毀於戰火,僅存後房數間及和尚數名。解放後和尚轉業,後房移屬醫院。延福寺在崑山市佛教協會及...
福田寺,位於浙江省武義縣桃溪鎮福平山,始建於後晉天福二年(937年),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寺廟簡介 福田寺,位於浙江省武義縣桃溪鎮福平山,始建於後晉天福二年(937年),原名福田寺,宋紹熙年間賜名延福寺。現存的建築以中...
放生台建成之後,在寺內豎有《啟建延福寺放生台記》碑一座,高約3米有餘。南山冶法撰文,大書法家鐘明善書,2006年農曆六月十九觀音菩薩成道日立。嚴福寺,建築古雅不俗,佛像莊嚴不土(無泥塑,全系銅鑄、珍木、玉雕),寺院清靜無塵...
《清曉趨郡早炊幽居延福寺》是宋代詩人楊萬里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作品原文 小轎欹還正,荒蹊細又紆。危峰上金鏡,遠草亂瓊珠。霧外鐘聲近,花梢殿脊孤。老僧知我冷,展席傍紅爐。作者簡介 楊萬里, 宋吉州吉水人,字廷秀,號...
《大年游延福寺》是宋代詩人王十朋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 作品原文 大年游延福寺 去歲曾游九日山,匆匆不暇盡躋攀。煩君訪我不到處,好把詩篇載取還。作者簡介 王十朋(1112年—1171年),字龜齡,號梅溪。生於溫州樂清四都左原(...
晚眺徐州延福寺 《晚眺徐州延福寺》是由唐代詩人儲嗣宗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詩。詩詞原文 杉風振旅塵,晚景藉芳茵。片水明在野,萬花深見人。靜依歸鶴思,遠惜舊山春。今日惜攜手,寄懷吟白蘋。
《游延福寺》作者趙曾頀 ,是宋朝的一部詩詞。詩詞正文 行行出西郊,稍覺囂塵遠。風景既已殊,磽确頗忘倦。南安古雄州,今亦壯哉縣。九日一佳景,居然在郊甸。地高瞰川原,林杪露堂殿。晉朝松百章,存者才一見。歲月不我留,...
《鄰水延福寺早行》是南宋文學家、史學家、愛國詩人陸游創作的五言詩。作品原文 鄰水延福寺早行 陸游 化蝶方酣枕(1),聞雞又著鞭(2)。亂山徐吐日,積水遠生煙。淹泊真衰矣(3),登臨獨惘然(4)。桃花應笑客,無酒到愁...
公元1194年,甲寅年(虎年);西夏天慶元年;金明昌五年;西遼天禧十七年;南宋紹熙五年;越南天資嘉瑞八年;日本建久五年。西元1194年 延福寺:武義縣桃溪鎮陶村東的福平山旁,為後晉天福二年(937年)僧宗一創建,原 名福田寺,宋...
福善堂位於福建省建甌市迪口鎮鄭魏村,是一組鄉土廟宇建築群。福善堂現存主體結構的創建時間為至大元年,即1307年。在它之前,中國東南地區目前已知的最早元代木構,是浙江武義延福寺,建於元延祐四年即1317年。新確認的鄭魏村福善堂大殿,...
延福寺遺址風獅爺 2004年,九日山下原延福寺遺址出土了一尊泉州最大最古的風獅爺。該風獅爺暫存在九日山風景區文物管理所內。該風獅爺為花崗岩石質雕刻,高1.23米、寬0.59米、厚0.75米。獅子後腿曲坐直立,前腿在獅子的胸前...
延福寺大殿 在浙江宣平(今武義)縣陶村,建於元泰定間(泰定三年,公元1326年)。殿平面梁廣各五間,近正方形,當心間特大,次梢兩間之聯合長度,尚略小於當心間,屋頂重檐九脊,闌額之上不施普拍枋,為元以後所不多見。其上檐...
在泉州,最早有佛友廟宇的地方是南安豐州,它在晉太康九年(公元288年)就在九日山下建了延福寺。在這個地方,佛教的遺物也特別多:在這裡發掘的南朝古墓,墓磚印有佛像;九日山下的金雞橋畔,至今還有唐刻護橋武士像;泉州石刻佛像...
方等寺是蒙古名庫熱圖蘇莫(庫熱圖廟),俗稱樹貴廟,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境內,是一座藏傳佛教格魯派寺院。 簡介 方等寺是阿拉善八大寺之一(八大寺是延福寺、廣宗寺、福因寺、昭化寺、承慶寺、宗乘寺、妙華寺、方...
現位於青海省海東市樂都區高廟鎮老鴉村南,漢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設定破羌縣,舊時稱老鴉堡、老鴉驛、革命城等。著名景:點魯班亭、老鴉峽、延福寺、福神廟、魯班缸、金山寺等。破羌縣 為漢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設定...
通遠王祠:在豐州九日山延福寺東側,始建於唐鹹通中(860~874),初名“靈樂祠”,祀樂山隱士 通遠王祠:在豐州九日山延福寺東側,始建於唐鹹通中(860~874),初名“靈樂祠”,祀樂山隱士。宋封通遠王,改祠為廟,賜名昭惠,後...
延福寺 延福寺坐落在巴彥浩特鎮王府街北側,系原阿拉善旗八大寺之一,是內蒙古自治區重點保護的古式建築之一。延福寺始建於清雍正九年(1731年),大清政府正式將定遠營贈送給阿拉善王霍如來之子阿寶,作為“王府”之用,故此稱作為“王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