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本名:朱之璉
- 別稱:延恩侯
- 所處時代:清
- 民族族群:漢
延恩侯受封歷史,一等延恩侯世表,
延恩侯受封歷史
明裔一等侯,始設於雍正二年(1724年)十月。
雍正元年(1723年)九月,清世宗命訪求太祖支派後裔。次年二月,訪得阿思哈尼哈番(清代爵位名,滿語。為清初所定世爵八等中的第五等)朱延<木赦>為明太祖第十三子代簡王朱桂後裔,譜牒明確,遂於該年十月封其嫡孫,見任直隸正定府知府朱之璉為一等侯,世襲,列五等之班,世世代代負責明陵的祭祀及管理事宜。其族內人丁也由鑲白旗全部轉入正白旗。
朱之璉封爵後,隨即遣往江寧祭明太祖孝陵一次。祭畢回京,又奉命祭天壽山十二陵(定陵祭祀尚未恢復)一次。此後,每遇春秋祭陵,均於該旗都統處呈明,然後前往昌平致祭。遇有應祭太祖孝陵時,則由禮部請旨獲準後前往。
雍正八年(1730年)朱之璉去世,乾隆十四年(1749年)贈其為一等延恩侯,世襲。
一等延恩侯世表
朱之璉(?-1730),字商玉,號蒼岩,奉天(今瀋陽)人,正白旗漢軍,為三韓世胄,世襲一等候。康熙31年(1692年)中進士,同年敕封為亳州知府。他“絕請託,寡宴會,治梗頑,不累民,重農桑,鐵面無私”,後改赴安慶府任職。康熙46年(1707年)亳州百姓為其建生祠——朱公書院,以示紀念。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亳地水災,溫疫四起,民不聊生。朱之璉又被調回亳州,帶領人民渡過了災害。朱之璉在亳州人民心目中又一次留下美好印象。朱之璉兩次知亳州長達十八年。朱之璉是明太祖朱元璋裔孫,出自代簡王支。明崇禎時,簡王后裔代王為洪承疇監軍於松山,洪承疇軍敗,代王與其侄朱文元被俘,降清,隸鑲白旗下。文元於順治年間,曾奏明往大同取其宗族來京,今見任直隸正定府知府朱之璉一支是也。朱之璉生於康熙年間,入仕,官正定知府。為官政績尚可,頗有民望。雍正二年十月,以明代後裔,由正定知府特賜一等侯。八年卒。乾隆十四年八月,贈一等延恩侯,世襲。
朱震。之璉子。雍正八年十一月,襲一等侯。
朱紹美。震子。乾隆十一年二月,襲一等侯。十四年八月,改襲一等延恩侯。緣事革。
朱儀鳳。紹美從子。乾隆四十年十二月,襲。
朱毓瑞。儀鳳子。嘉慶二年襲。
朱秀吉。瑞子。
朱秀祥。秀吉弟。道光八年襲。
朱貽坦。秀祥族祖。道光十六年襲
朱書桂。坦族叔。道光十六年,襲。
朱鶴齡。書桂繼子。
朱誠端。鶴齡族孫。同治八年,襲。
朱煜勛。誠端子。光緒十七年,襲。
各代延恩侯每年支俸銀610兩,俸米305石。